首页 -> 2008年第9期

谈互动性在中职机械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高兴兰




  摘要:在中职机械专业课程教学中,合理使用互动性教学原则,创设课堂情境,增加师生情感交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内在潜能,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很好的途径。具体应用时要注意一些问题,以避免陷入误区,使互动性在教学中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
  关键词:中职;机械专业;教学方法;互动性
  
  中职机械专业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熟练的一线机械操作劳动者。专业技能训练是主要任务,但专业理论的学习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必须与实践相结合并指导实践。中职机械专业理论教学具有抽象、枯燥等特点,学生对理论学习缺乏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难、厌、怕、弃”的现象,因此,在机械专业课程教学中,应合理使用互动性教学原则,创设课堂情境,增加师生情感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
  
  互动性教学的内涵
  
  所谓互动,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联系的活动方式与途径。互动突出师生间的合作,强调教与学的统一,是为了达到具体教学目标而采取的共同活动。互动性一方面包括教师对教学过程的组织与信息的传递,对学生的启发、辅导及控制,另一方面包括学生获得信息、制定方法、实施计划、检验总结、创新想象、发展思维等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应强调学生主动、独立的学习方式,合理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的比例,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组合,围绕教学目标以多种手段开展教学。
  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已不适应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依据专业教学过程的活动化要求,教师要善于组织活动,增加师生情感交流,培养学生感知能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在活动中,教师既要控制学生的外部行为,即注意学生是否集中注意力听讲,是否有秩序地参与活动,是否积极地完成达标任务,更要注重在师生合作、共同活动中调控引导学生的内部行为,即在活动中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的培养。前苏联教育家休金娜说过:“教学方法的教育学价值常常是由认识过程的隐蔽的、内部的方面决定的,而不取决于该过程的外部表现形式”。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师生通过合作互动对信息进行传递、分析、反馈、检查、总结,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行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学习的能力。
  
  开展互动性教学的必要性
  
  互动性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被很多教师广泛采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与其他教学方法一样,在中职机械专业理论教学中合理应用互动性手段显得非常重要。
  学生认知的需要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较为薄弱,有的还有厌学情绪。初中毕业后接受职业教育,学生在开始时往往比较活跃,好奇心强,对专业学习有一定的兴趣。此时教师应加以引导,对机械专业课的教学进行精心设计,根据学生的认知要求与自身发展方向,培养师生感情,增强师生间的合作,通过共同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享受学习的快乐,激发学习机械专业的热情。如果仍旧实行“一言堂”,学生会对抽象、枯燥的机械专业理论产生厌倦,久而久之,对专业学习会失去信心甚至厌恶,导致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的“两厌”现象。
  课程内容的需要机械专业课程很多内容是比较抽象枯燥的,学生很难接受。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组织、传递信息,鼓励学生捕捉生活、实习中的旁类信息,认真思考,及时反馈正确信息,教师对反馈信息再次加以组织、传递,最终使学生真正掌握教学内容,掌握专业知识,在合作、共同活动中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刚开始学习《机械制图》时,受平面几何的影响,对空间概念缺乏理解,即使教师采用直观性教学,通过模型展示,对点、线、面分析较为透彻,由于学生缺乏参与,效果仍然不理想。此时教师应鼓励学生细心观察,大胆提问,把教师的分析过程转化为学生主动发现、理解、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对通过亲身体验得来的知识掌握得会更加牢固。
  教学方法的需要对机械专业课的教学,教师应综合考虑,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注重手段间的联络,互相补充、促进,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机械原理》中关于“齿轮啮合特性”的内容,可采用教具模型或实物进行直观教学,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对其中的四个知识点,如果教师自行分析讲解,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虽有感性认识,但对专业理论知识理解不够深刻。因此应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围绕教学目标,让学生主动探究其中的原理,与教师共同合作完成任务,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不仅知道“是什么”,更清楚“为什么”,从中体验“做中学”的快乐。
  课程改革的需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观念,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注重以学生为本位,强调以能力培养为导向。中职生是一个基础薄弱的学生群体,但也有可塑性的一面,有可挖掘的潜能。教师要循序渐进,因势利导,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通过师生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增强信心,消除初中学习失败的影响,从自卑中走出来,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掌握更多、更好的学习专业课的方法,从而增强自主、独立的学习能力,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创新、创造能力。
  自我发展的需要中职生经过三年的专业理论学习与技能培训后,面临上岗就业。但部分学生性格孤僻,不喜欢参与群体活动,这对他们将来的就业是一大障碍。互动教学可以让学生享受群体活动的快乐,懂得参与活动的意义,理解合作精神的内涵,培养解决问题的毅力和勇气。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既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精神品质,学会合作,有利于学生将来的自我发展。
  
  互动性教学的应用误区
  
  在机械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中,很多教师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思考,采用直观性、讨论式、实验法等教学方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对互动性教学理解不够,认为有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课堂气氛活跃,教师有提问,学生有回答,就是实现了师生互动,因而在教学中应用互动性原则时陷入误区。
  简单问答式互动的误区有部分教师为片面追求师生互动效果,把重点放在学生回答问题次数的设计上,以学生回答问题次数的多少体现互动效果,其实际后果是浪费了教学时间,降低了课堂效率,学生只是机械地对知识内容进行接受、反馈,没有机会对知识进行延伸性思考,虽然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对学生潜能的挖掘与能力的培养未能产生预想效果。我校一位教师在讲授“螺纹参数”的内容时,个别提问达11人次,集中提问4次,所提的问题都是基本定义和概念,学生按照教材中的内容可以直接回答,然后教师把概念性知识内容再次用投影仪打出,并作重复说明,而没有对重点、难点进行剖析,学生只是机械性地强记,最终目标检测效果很差。整节课学生参与活动的次数虽然很多,但解决问题的目的性不明确,问题解决的成效性不理想,未能突出学生“在做中学”,也未能体现师生合作、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真正内涵。
  问题讨论式互动的误区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一些基本问题,对学生不加疏导,把教学时间完全留给学生,看似突出了学生的主体行为,让学生展开讨论、交流,但师生合作、共同活动的氛围并不浓,一节课自始至终教师活动偏少。我校一位教师在讲授“齿轮的失效形式”的内容时,首先对“轮齿的点蚀”从现象、原因、后果、位置、措施等五个方面作了详细分析说明,其中有两次个别提问,学生基本上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然后教师对齿轮的其他四种失效形式按上述格式设计了问题,要求学生阅读、讨论、自行归纳,教师则在教室里走动巡视。学生相互交流,最终按教师的格式作了归纳说明。课后我问了几位学生,他们都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和原因,只是对教材中的说明作了删减与拼合。这样的教学很难体现互动效果,也很难激发学生学习机械专业理论的兴趣。
  
  实施互动性教学需注意的问题
  
  合理科学地设计问题机械专业课内容具有很强的知识性,每节教学内容都有一定的难点和重点,教师要在重点上作强调,在难点上寻突破,找准知识传授的切入点,合理、科学地设计问题。要按照学生的认知能力、学科的知识特点与活动的目标精心设计层次性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要合理分配活动时间,合理设定活动内容,合理选择活动方式,对活动进行科学评估,使学生对机械专业知识乐学、活学,钻研探讨,学以致用,真正掌握专业理论,为专业技能培训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严格遵循教学规律中职生有自己的学习特点,因基础较差,在学习上存在一定的障碍。教师应因材施教,扬长避短,但也不能只顾营造气氛,创设情境,一味地迁就学生,使专业课教学庸俗化,更不能一开始就让学生独立学习,而是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机械专业知识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在教学中应遵循教学规律,合理发挥互动功能,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求。
  整合其他教学方法教无定法,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优先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或一种,或多种,互动性教学是一种整合手段,在教学中应使多种教学方法彼此联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符合中职生的学习特点,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真正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一批实用的机械操作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幼龙.机械制图(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陈海魁.机械基础(第三版)[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
  [3]徐永生.液压与气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高兴兰(1963—),女,沛县职业教育中心校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机械专业课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