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谈公差课的目标导向教学设计
作者:韩丽红
关键词:公差课;目标导向教学;教学设计
目标导向教学是分析我国以往流行的教学过程模型的不足(缺乏科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教学经验的总结),根据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型、广义的知识学习阶段和分类模型研究成果而提出的。目标导向教学的主张是:课堂教学要以具体的教学目标为方向来进行,不能只是用传统的、含糊不清的“教学目标”来表达一下即可。目标导向教学模式认为,教学目标应当具体。但是,我们现在所依照的教学大纲,往往只是强调单一认知领域的教学要求,相对忽视了智能发展的要求;目的要求不够明确,注意期望性的要求而不是必须达到的结果;教学要求分不出阶段和层次,随意性大,笼统模糊,缺乏衡量和检测教学要求的客观标准。显然,教学目标必须具体、明确,对达到目标所要求的条件要有清晰的认识,才有利于组织教学过程,实施并完成教学任务,也才能真正地为教学评价提供检测的依据。在公差教学中可按以下几个环节进行目标导向教学。
分析学习任务
教师在备课时,思考较多的是“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想的较少的是“为什么教”的问题,也就是学习的需要。其实每次备课,教师都要想一想上这次课是为了什么,只有明确了学习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才有助于处理好教学手段和教学目的的关系,有助于解决教学中的主要问题,有助于教学评价。例如,公差教学中的“极限尺寸判断原则”,如果仅让学生知道极限尺寸判断原则的基本内容,那么只解决了教材中一些显性的“教什么”的问题,进一步还要想一想:为什么要教?如果明确了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在生产实践中检验零件合格与否的需要,是设计光滑极限量规的基础,这样就能进一步明确教材中的隐性内容,教师“教什么”和“怎样教”也就更明确了。找出学生学习的现状与目标之间的差距(内部需要的分析)和社会的需要(外部需要的分析),明确教学的目标,使教学目标的确定以学习需要为依据,以学生为中心,这样才能把握好教学的要求。要把握教学的要求,就需要对教学任务作科学的、详细的分析,即对教学目标规定的终点能力,学生的起点能力,转化为终点能力所需要的从属知识、技能或能力及各种关系进行详细的分析。通过对教学任务的分析,明确“教什么”,即确定教学内容的范围与深度;提示学习内容中各项知识与技能的相互关系,为教学顺序的安排奠定基础;明确“怎样教”,即确定教学目标。
确定教学目标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必须从学科的特点出发,提出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一是要能表明教师可观察到学生学习的结果,二是要能表明学生行为结果的衡量条件与标准。例如,“使学生理解公差原则的含义”就是一个不明确的教学目标,只表达了教师的愿望,而没有表明学生的行为结果或学习结果,同时这一提法也没有表明学生对公差原则这一概念的理解状况进行检测衡量的标准,是一个模糊的教学目标。如果把教学目标改为:(1)能根据公差原则的特点正确地说出所遵循的原则及计算所遵循的边界尺寸;(2)能列表正确地表示尺寸公差与形位公差之间的补偿关系,确定公差值;(3)根据原则,能判断其合格性。这样的目标就可以观察到学生的行为结果,并作为达到要求与否的检测条件与标准。同时,要面向全班学生,适应个别需要,使教学目标有一定的弹性。一要制定教学目标的最低标准,即教学目标的下限(全体学生都要达到的基本要求);二要制定教学目标上限、较高的标准,使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学习潜力得到充分发挥。例如,前面所举的对公差原则的三点教学目标,是教学目标的下限,是全班学生都要达到的基本要求,而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制符合最大实体原则、包容原则的综合量规”这一教学目标要求则更高些,只要求少数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达到。而这一部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制的学具对其他学生又具有普遍的实践意义,可大大提高全班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保证全班的教学质量稳定持续地提高。所以,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无论是集体目标还是个别目标都必须考虑“难度适中”,立足于学生集体与个别学生学习基础和发展水平的基础上,以促进全班学生和少数学习基础好的学生的认知水平得到不断提高。
确定教学方法
确定教学方法就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围绕教学终点目标,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等选择最佳的方法与媒体,以便能够有效地实现教学终点目标。好的教学方法能够产生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当中有许多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练习法、释义法、实习作业法等,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特定的对象与使用范围,在选择方法与媒体时应注意其有效性与变化性。
根据公差课专业性强、内容较机械枯燥的特点,在教学中要坚持启发式教学,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积极性,变教学的单向传递为多向传递;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变以“教师的教为主”的方法为以“学生的学为主”的方法;注重教学方法在发展学生智能中的作用,使学生善于进行创造性学习活动;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将所学书本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
公差作为专业基础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专业性和实践性,在教学中还要注重实验法和实习作业法的运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一些比较深奥、抽象的公差知识,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公差绪论中讲解零件的互换性概念时,我采用了学生分组实验法,让每组学生共同测量一组零件的某一尺寸,并且记录下来,然后比较每组的测量值,学生很快就理解了零件几何量误差的不可避免性,使学生很快掌握了“公差”的概念,为学习后面的“尺寸公差”提前增强了感性认识,教学效果良好。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条件、师生的情况等,打破单一的讲授法贯穿一堂课始终的做法,提倡多种方法、方式配合使用,合理搭配,才能顺利地、全面地完成教学任务。
确定教学步骤
目标导向的教学设计强调教学过程的有序性,即教学过程的最佳排列方法。每一个教学事项有着各自相应的预期目标和方法技术。据此,依据公差专业理论课的特点,将教学步骤分为六步,即出示教学目标(明确目标,引起注意),方法:讲述、板书等;导入新课(激活原有知识,建立新旧知识之间联系),方法:对话、提问等;呈现新材料(正确感知新知识),方法:口述、直观、演示、创设情境等;讲解新材料(正确理解新知识),方法:讲解、比较、归纳等;操练新材料(形成新技能),方法:练习、图示分析等;检查反馈(当堂消化),方法:提问、作业等。
教学有序,即形成教学活动的最佳排列组合序列,可使教学活动一环紧扣一环,一环服务一环,环环围绕教学终点目标来进行,以顺利实现教学终点目标。教学有序是有效教学的重要前提,教学只有有序,才能有效。
重视教学反馈
目标导向的教学设计理论强调教学终点目标要体现学生学习后的行为变化。学生学得怎样,教学终点目标是否实现,教师只有通过学生学习后的反馈才能知道。因此,检查反馈是判断学生的学习效果好坏以及教学终点目标是否实现的一个客观依据。检查反馈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做到当堂课的内容当堂消化。为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对学生在新课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尤其是对新课的重点与难点及可能出现的学习障碍作出预测与估计,据此选择相应的有效教学对策,以确保教学终点目标的顺利实现。
以上所述环节中的教学任务分析是目标导向教学设计的技术内涵。教师明确了教学任务分析的内容,掌握了教学任务分析的方法,对有效进行公差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率具有极大的指导与帮助作用,可克服教学中的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且有益于教师教学理论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徐英俊.教学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蔡铁权,楼世州,张剑平.现代教育技术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
韩丽红(1969—),女,河北邢台人,山西省阳泉市技工学校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