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公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体系改革
作者:陈 潮 周国民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公安;教学改革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等各个领域,深刻地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的方式。一方面,信息技术给人们带来方便,提高了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也带来大量的信息安全问题和计算机犯罪,给国家、社会和人民造成巨大的损失。严峻的信息安全形势和日益猖獗的计算机犯罪,对公安民警的计算机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安院校作为高素质警务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基地,要使毕业生能够适应公安工作的实际需要,更好地打击计算机网络犯罪,维护信息网络安全,必须对传统的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建立面向对象的公安院校计算机
基础课程分类别、分层次教学体系
公安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面向所有学生开设,具有基础性、普及性、知识性、技能性和公安应用性等特点,是一门公安院校学生的必修课。目前,各个公安院校都有计算机、法学、交通、刑技和公安管理类等不同的文、理科专业,还有各种干训教学等。显然,针对不同专业和类别的学生,因对计算机知识水平的要求不同,教学目标与任务也应有所不同。即便是同类学生,由于各地中学计算机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以及中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外部环境条件相差悬殊等原因,入学新生的计算机知识水平也是有差异的,并且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应用,这种差异日益明显,这对课程教学提出全新的要求。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及其在公安系统的广泛深入应用,公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面临教学需求不断变化、教学内容不断更新的挑战。
为了较好地解决课程教学不同需求的问题,公安院校可以对不同专业学生根据其需求的不同,实行分类教学与指导。对同一专业学生根据其计算机知识水平的差异,实行分层次教学与指导。把计算机基础课程分为计算机通用技术基础和公安信息技术基础应用两大部分,并按照模块化设计思想将其各自划分为若干学习模块。面向新生教学,针对入学新生计算机知识水平和学习起点的差异,将第一部分的有关学习模块进行组合,划分为两个层次。教学内容第一部分的第一层次主要完成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和训练;第二层次主要完成计算机应用知识与应用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环境的维护技能,拓展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教学内容第二部分主要完成公安计算机信息应用技术与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培养学生计算机实践应用能力,为从事公安工作和信息技术应用与管理打下重要基础。
探索建立贴近公安实践的教学体系
公安教育面向公安工作,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服务于公安实战是公安工作对教育教学的根本要求。传统的公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局限于大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通用技术的学习与实践,掌握必要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训练计算机操作,以及应用基本技能。然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信息技术在公安系统的广泛深入应用,公安部门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应用已逐步形成自己特有的丰富内涵。这对传统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提出全新的任务和挑战。
为了较好地解决课程教学与公安工作相脱节的问题,丰富课程的内涵,公安院校可以计算机通用技术基础和公安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应用两大教学任务为中心,以模块化、标准化设计思想为指导,以课程教学的深度与广度研究为重点,以能力导向、任务驱动为原则,以贴近公安实战、服务公安基层为导向,积极开展教学内容改革整合与实践研究,探索形成公安特色鲜明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
首先,以突出基础性和公安实用性为原则,对教学大纲进行修订与完善,可以将“金盾工程”与公安信息资源建设利用、公安信息系统应用、信息安全技术应用基础、网络安全监察基础、计算机组装维护基础、网络系统维护基础、数据库应用基础、动态网页设计基础、多媒体技术应用基础、Notes办公自动化应用、计算机犯罪侦查、公安图形图像处理等课程引入课程教学内容体系。
其次,为了应对计算机和公安信息技术应用快速发展的挑战,适应分类指导、分层次教学模式的需求,应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组织和设计,构建起全新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根据计算机基础通用技术的标准以及公安部门计算机基础知识应用主要领域的要求,将课程内容细化为具体的知识模块和实验实训模块,从而构建起与课程相对应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分类指导体系。这样,一方面,可以大大方便教师组织教学,任课教师可根据不同类别、不同层次学生实际需求和具体的教学要求,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模块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另一方面,可增强教学内容体系对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自适应性。根据计算机技术与公安应用的变化,只需修订和补充相关的模块,即可完成教学内容体系的调整。
再次,为了保障教学的正常实施,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应对课程教学组织形式进行调整和补充。课程教学可通过课内多媒体讲授、多媒体演示教学、互动启发式教学、课外专题讲座、课程实验、综合实训、网络教学、上机辅导与自学实践等多种方式灵活组织。同时应该不断加大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为学生提供多层次的学习选择。
探索建立以实践应用能力
培养为中心的实践教学体系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操作性、技能性、实用性和公安应用性很强的综合应用基础课程。结合高职教育的基本要求,实践性教学环节是课程建设的关键。针对传统课程教学上存在的理论联系实际不紧、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不足等弊端,公安院校必须从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模式和组织形式、调整和创新实践性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考核方式等多方面突出课程对学生计算机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将课程教学重点由原来的知识传授和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转变为计算机基础知识应用能力和公安信息技术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并整合补充公安实践应用教学内容纳入课程教学内容体系,保障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切实提高计算机基础整体教学效果。
实践性教学同样可采用分类指导、分层次教学模式,运用课内多媒体演示教学、借助公安信息网络开展互动启发式教学、上机辅导、课外上机实践、网络教学、网上考核等多种方式开展。公安院校应该充分利用公安信息网络资源,运用网络化教学手段加强实践教学的效果,提供网络版作业系统,方便学生上机操作与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实验内容应按照任务驱动的原则,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进行组织,分为上机训练和综合实训两大部分。上机训练各模块主要完成对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提高和培养基础应用能力;综合实训模块主要完成计算机综合应用技能的训练与公安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以进一步提高和拓展公安信息技术的综合实践与应用能力,跟踪公安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探索建立灵活多样
且富有实效的教学方法体系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是一个十分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通过积极地探索实践、开拓创新、不断积累才能创造出灵活多样且富有实效的教学体系。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以坚持规范性、系统性、新颖性、公安实用性、能力导向性、学生参与性相结合为原则,公安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在教学中可以利用以下几种教学方式:
1.多媒体教学与网络教学并举。通过多种先进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有效灵活运用,支持和激励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激励个性化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理论教学与上机实践相结合,突出强调和注重实践教学。在教学安排中增加学生动手实践的时间,在实践教学中重视上机辅导力量的配备,注重实际动手能力与创新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3.课堂教学与课外技能竞赛、技术考察相结合。通过各种竞赛和考察,有效地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潜能,给学生较充分地发挥和创造的自由度。
4.注重网络情境上的互动启发式教学。利用公安信息网络提供的资源条件,围绕公安主题应用,在现实任务情境下进行互动教学,启发学生解决公安实际问题,提高公安信息技术综合应用能力。
5.技能培养与公安主题应用相结合。充分体现教学以人为本,技能培养遵循循序渐进原则的教学思想,设计创立分类指导、分层次教学内容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并在教学中通过上机基本训练、综合实训和综合实验、专题应用讲座等形式,完成从操作技能熟练到基础应用能力掌握,再到公安综合实践能力提高的递进式能力要素培养过程。
总之,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信息技术在公安系统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在公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必须不断突破传统的教学观念,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及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体系创新,才能使公安院校的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机知识,从而服务于公安工作的实际需要。
参考文献:
[1]贾国荣.计算机文化与素质教学. 中国教育报[N].2001-10-07(8).
[2]麦海娟.对高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分层次教学的探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1(6):1048-1049.
[3]丁铁红.计算机“任务驱动模式”教学法和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实施“任务驱动”[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3,23(2):16-18.
[4]田爱奎,宋道金.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改革初探[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8(6):94-96.
作者简介:
陈潮(1980—),男,浙江诸暨人,硕士,浙江警察学院公共基础部教师,主要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