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为本位”的技能培养模式构建

作者:童如山




  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考核的通过率培养周期结束后,组织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使学生尽可能多地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学校可以针对学生取得职业资格的情况对技能培养目标进行考评。
  《培养责任书》达成度学校、企业与学生签订《培养责任书》,在每个培养对象的责任书中,针对学生各自的技能状态分别量身定制培养计划和培养方案。责任书将培养对象的自身技能提高要求做了详细的描述,并将其纳入考评内容。明确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工作的实施确立了工作方向,也为考评工作设立了检验标准。
  学生就业率学生就业率的高低是衡量技能培养是否有效的最好指标。学生有真本领,能胜任岗位需求,就容易就业,而且会形成良性循环,带动下一届学生的成长和就业,这样,学校就容易招生,即“只有出口畅,进口才能旺”。学生就业率包括初次就业率(指毕业时的就业率,之后再就业则不算在内)、专业对口率、专业稳定率、专业晋升率等指标。这主要是从毕业生就业质量做进一步考虑,专业对口、工作稳定、晋升较快反映就业质量较高。
  就业收入状况这是指学校所培养的学生与同类学校的学生相比工资收入所处的水平。一般情况下,学生技能水平高,得到企业重用,工资收入就会相对较高。这一指标可分解为初始工资、工资增长率等。学生的就业收入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其在社会上被认可和受尊重程度。
  合作企业或用人单位认可度这一指标用于考评学生是否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专业素质。例如,可通过合作企业或用人单位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在岗位上的表现,并从中获取企业对学生的认可程度。
  考评时要将日常跟踪考评、阶段考评、总结性考评相结合,可采用下列方式:一是要求培养对象以日常生产工作的技能应用与受培训情况来写“工作写实”,并以此作为日常考核的主要方式。实践证明,“工作写实”对及时发现培养对象的培养需求,落实技能培养点,改进培养措施非常有效。二是培养周期内,组织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以通过率来进行考评。三是不定期地与培养对象和相关企业召开座谈会或问卷调查,了解掌握学生的技能达成情况和学习需求,及时调整培养方案,保证培养工作朝着既定目标稳步推进。
  总之,职业学校要树立“大教育观”,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针对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发展环境、发展动力、发展战略和新变化,切实抓住机遇,与时俱进,不断拓宽办学渠道,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参考文献:
  [1]黄斌.以就业为导向 构建高技能人才评价新体系[J].职业教育研究,2007,(10).
  [2]夏润亭,黄立志.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培养模式问卷统计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6,(30).
  [3]陶秋燕.高等技术与职业教育的专业和课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4]燕艳,等.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培养模式探讨[J].职业时空(研究版),2006,(7).
  作者简介:
  童如山(1973—),男,安徽太湖人,江苏省溧阳市职业教育中心教务处副主任,中学一级教师,主要从事物理教学、教育教学管理和研究。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