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模式改革探讨
作者:黄建平
关键词:机械加工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模式;改革;一体化
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来审视中职学校教学改革的实践,就会发现我们的教学理念和实践活动对传统的教学理论没有实质性突破,对专业课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弊端没有根本性改革。学校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从学生生源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兴趣着手,改革课程设置模式,创新专业课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充分体现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职业能力为本,以就业为导向。
课程设置模式改革的意义与指导思想
课程设置模式改革的意义1999年4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第二届国际技术与职业大会就指出:21世纪“对人的素质要求在变化,不仅是知识、技能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能应变、生存、发展。”传统的“学科本位、知识本位”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据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对从业者的基本素质要求,明确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改革专业课程设置模式和教学方法,我认为既有必要性又具有紧迫性。通过教学改革,使学生的知识、技能、素质三者有机结合,体现时代特点和创新精神,突出职业特色和岗位特点,同时也有助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指导思想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教育部等七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为指导,积极进行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树立以全面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职业能力及创新能力为本位的观念,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面向21世纪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课程模式的建构
机械加工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机械加工技术是一种传统的加工制造技术,对从业人员有较高的职业素质和能力要求:良好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思想政治素质以及合作精神等;与本职业岗位群相适应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具有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应用能力;良好的工艺分析与处理能力,能独立解决本职业岗位群复杂和关键操作技术难题的能力;熟练的车床操作技能,包括刀具的刃磨、工装夹具选用、机床操作等能力,应达到中级工操作技能水平;良好的质量分析与控制能力;较为丰富的实际生产经验,具备技术革新和现场生产组织管理等能力。
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模式的建构借鉴以美国、加拿大为代表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即CBE模式,结合我国国情,建立一种全新的一体化课程模式,就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模式。该模式分为一般能力模块和职业能力模块,两者有密切联系。一般能力模块包括文化基础知识模块、人文知识模块、新技术知识模块;实践能力模块包括专业知识与技能模块、跨专业知识与技能模块。(1)一般能力模块。对于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一般能力包括应用文写作能力、初等计算能力、身体锻炼能力、办公软件运用能力、市场营销与企业管理能力和法律知识运用能力等。围绕这些能力有针对性开设相应的课程。(2)职业能力模块。职业教育的主要职责是培养学生具备从事某种职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直接服务于学生的生涯规划和职业选择。因此,以就业为导向是职业教育最基本的特征。职业能力模块对中职生来说尤其重要,要保证足够的时间,在实践操作的同时完成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实现由“升学导向”向“就业导向”的转变,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使学生能够“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边学边做”,把学习变成自主的、快乐的活动。
围绕机械加工技术职业岗位的能力与素质要求,参照我国中级工职业资格技能鉴定标准,我们制定了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的职业能力模块(见图1)。各个能力模块要求不一样,课时安排的多少也就不同,核心能力模块要保证有足够的时间。按照人们认识新事物由浅至深的规律,我们对每个能力模块进行分解,以具体的训练课题来细化,如车工技能模块(核心技能模块)可以分解为图2所示。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一体化课程模式的特点
课程设置模式改革就是要确定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主线的一体化教学模式,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突出职业教育的优势。我校引进新加坡的“教学工厂”和德国的“项目教学法”、“行动导向教学法”指导教学。
课程设置突破传统教学计划的限制传统的课程模式过分注重学科体系,忽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联系。因此,课程设置要突破传统教学计划的限制,重点突出实践教学,理论知识要讲究“实用与够用”。如机械加工技术专业职业能力主要是钳工、电焊、车工、电工、数控等几种技能,每学期安排一到两个技能项目,按一一对应的关系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应课程。与传统的“三段式”课程模式设计相比,这种模式设计在培养目标、能力结构与教学组织实施过程之间建立起了更直接更清晰的一一对应关系,更加体现了职业教育的应用特征,并与职业技能标准相衔接,所设置的课程是教育目标的具体化,体现了合理的课程体系特征。
课程设置突破传统的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限制传统课程教学模式以课堂教学为主,实践操作只是对理论知识进行印证,这不符合现代教学理念。要大胆突破传统课程教学模式,让学习过程变成一种做的过程,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即采用项目教学法和行动导向教学法。教学理念要实现以下几个转变:(1)从以教师“教”为主变为以学生“学”为主;(2)从教师以传授知识、技能为主变为重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发展为主;(3)从传统的师道尊严变为师生平等、互相尊重、关系融洽;(4)从传统的复制、守成性教学变为创新、生成性教学。
课程设置突破传统教材的限制教材是课程实施的载体,选择与开发教材在课程改革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传统教材内容繁杂而且重复,知识陈旧,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因此,要对传统教材进行改革,要考虑就业市场的需要以及与职业资格标准衔接,对传统教材进行删减、修改、重组、补充,体现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
课程设置突破传统的特定能力培养要以职业能力和职业岗位需求为核心设置课程。通过职业岗位分析,确定了专业培养目标、专业方向和综合职业能力层次定位之后,就要根据市场需求和职业标准,从职业能力分析入手,将综合职业能力分解成若干专门能力(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创新能力),全面进行培养。
课程设置突破传统教学评价体系的限制包括专业课教学实效评价和专业课考试制度改革。要把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提高与否作为评价标准,可以采用多种考试方式,如笔试、口试、动手能力测试、互评等评价方式。要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管理。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一体化课程模式的实施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我校在全校范围内展开讨论,让大家认识到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专业教学改革的内容、目标、方向。
建立机械加工一体化学习站为了更好地组织教学,最大可能地节省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根据机械加工技术一体化教学的要求改造现有的实训场地,建立了“一体化专业学习站”,站内设置包括机械加工实训场地、多媒体教室、刀具和量具实验室、金相实验室等,使教学管理与企业生产管理相融合,体现现代职业教育的理念,提高教学效率。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