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关于洛阳市高职教育发展的思考

作者:高 勇




  摘要:针对河南省洛阳市当前高职教育的现状,分析洛阳市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提出洛阳市高职教育发展的可行性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洛阳市;高职教育;问题;思考
  
  我国的高职教育正在迅猛发展,规模日益扩大,对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十五”期间,河南省洛阳市两所中等职业学校——河南省针灸推拿学校与河南省林业学校抓住机遇,在原有学校的基础上,成立了河南中医学院针灸推拿职业学院与河南科技大学林业职业学院,对促进洛阳市高职教育的发展、更好地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实现洛阳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洛阳市高职教育的整体发展与全国其他省份及城市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还存在很多问题。
  
  洛阳市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数量少,办学格局单一洛阳市仅有2所高职院校,均为本科院校的二级学院,只占全省高职院校的4.65%,没有市政府办、行业部门办、民办高职院校,办学格局单一,与其他省辖市的多元化办学格局相比有较大差距。
  专业设置不尽合理,缺乏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洛阳市的两所高职院校为适应地方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调整和设置专业,但由于受办学条件等各种因素的限制,只开设了针灸、推拿、康复治疗、园林、林业、环境工程等少数专业,专业设置只能部分地适应地方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洛阳市及河南省社会经济发展急需的工程技术、金融、经管、农林畜牧、环境工程、生物工程、电子及网络信息技术、食品、有色、化工、汽车及零部件、装备、纺织品、广告编辑、建筑设计、财经复合等各类专业相对较少,这是洛阳市及河南省高职教育的薄弱环节,而且洛阳市缺乏相关的高职教育专业设置。在专业设置方面的另一个严重问题是,缺乏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目前,河南省只有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招收少量本科生。在20世纪80年代,洛阳市的工业化水平不高,经济不够发达,基本上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当时洛阳市职业教育定位于专科层次是合理的。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断涌现,产业结构不断调整,设备更新换代速度加快,知识技术层次的要求逐步提高,知识结构日益多样化与复杂化,人才需求层次高移,仅有大专层次的高职教育将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办学规模有待扩大洛阳市高职院校学生占全市高等教育在校生的比例仅为7%,处于相当低的水平,与《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的“到2010年……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占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一半以上……”的要求相差甚远。
  经费投入不足,限制了教育质量的提高洛阳市对高职院校教育的投入基本上全靠自筹、贷款和上级支持,经费明显不足,不但与国内其他院校无法相比,就是与河南省其他地区相比也相差甚远。两所高职院校各项收入基本上都用在保持学校正常运转上,由于经费不足以及缺乏与相关行业的合作与沟通机制,导致高职院校实习、实训场所设施短缺,影响了高职教育质量的提高与高职教育特色的发挥。
  缺乏强有力的政策导向,宣传不到位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加快高职教育发展的政策与法律、法规,但要真正落实还需付出很大的努力,在招生、就业、培养经费等方面虽然做了很多工作,但仍缺乏必要的政策导向与宣传。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社会上对高职教育的偏见与误解。因此,扩大宣传,消除社会上对高职教育的轻视心理,使人们对高职教育的内涵和作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乐于接受高职教育,是洛阳市高职教育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洛阳市高职教育发展的思考
  
  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及党的十七大对职业教育的期望,洛阳市的高职教育发展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准确定位,办出特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体制改革,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努力构建具有本地特色的地方高职教育体系,为实现工业强市、旅游强市战略,实现中原崛起、构建和谐中原的宏伟目标提供智力支持与人才保障。
  大力宣传高职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营造有利于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社会氛围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具有现代思维,对国家、省政府的高职教育发展规划加以认真考虑和研究,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措施。要逐步提高生产服务一线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与经济收入,制定针对优秀技能人才的特殊奖励政策与激励方法。要定期开展全市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评优奖先。要利用各种场合与手段大力宣传高职教育,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广泛宣传高职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宣传优秀高技能人才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贡献,提高社会对高职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改变社会上普遍存在的重学术、轻技能,重理论、轻应用,重知识、轻能力的认识误区,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营造适宜高职教育发展的社会环境。同时,各高职院校也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全方位地宣传自己,扩大影响。
  通过“三改一补”的方针,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扩大高职教育规模《河南省“十五”高素质人才培养规划》提出:“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将职业大学、独立设置的成人高等学校、大部分高等专科学校和有条件的省部级以上重点中专,通过‘三改一补’组建为职业技术学院,在普通本科院校中举办二级职业技术学院,形成多形式、全方位、多层次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格局”;《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到2010年……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占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一半以上……”;《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在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实施意见》中提出:“高等职业学校以省辖市办学为主,每个省辖市政府集中力量举办1所由市财政供给的多科性高等专科学校或高等职业学校……”。洛阳市可结合实际情况,部分整合全市101所中等职业学校的优势专业,集中力量举办1所由市财政供给的多科性、综合性、社区性高等职业学院或高等职业学校。同时,对现有的高职教育结构要积极加以扶持,支持现有的两所高职院校扩大办学规模,改善办学条件。当条件成熟时,要积极支持将现有的高职院校建设为独立的职业技术学院,加强科学文化的辐射作用,使之成为地方高水平的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并逐步有重点、有步骤地支持建设一两个在办学方向与办学水平上具有示范作用的高职院校。
  洛阳市高职院校要面向地方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优化专业结构,提高办学效益高职院校要根据洛阳市及河南省经济结构调整、技术进步与劳动力市场变化的需要,积极创造条件,增设经济建设急需的专业,增强专业适应性,尤其是要面对新形势和区域经济结构转型进行专业和学科的调整,形成适应高新技术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的高职教育结构。要把重点放在增加专业种类上,面向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及洛阳市的优势产业,注意避免新增专业的不合理重复;对已经不适应需要的传统专业和基础专业要进行改造,促使其向应用方向转变;对文理学科及专业要拓宽服务范围,厚基础、宽方向,增加适应性;对过时的、需求相对饱和及非传统优势专业,要进行压缩调整;重点加强食品、有色、化工、汽车及零部件、装备、纺织品、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环境工程技术、建筑设计及财经等复合型、高层次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