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基于网络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与评价体系构建

作者:李鸿杰




  摘要: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与评价体系建设是高职教育必需的质量控制系统。在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与评价体系构成的前提下,建立基于网络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与评价体系,具有诸多优势,可以体现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的统一,形成系统的人才培养工作监控链;可以调动积极性,保证评价的客观性,信息反馈迅速,促进人才培养工作的及时整改。
  关键词:高职;网络;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与评价体系
  
  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与评价体系是在质量管理思想指导下,根据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与评价的需要而建立的有组织、有制度、有标准、有序、规范的整体,是由组织系统和工作系统组成的综合体系。目前,学校的人才培养评价工作不全面,主要通过人工完成,教学评价工作繁重,评价周期长,且在中间处理中容易出现失误或人为错误,因此,全面实现教学质量保障与评价的数字化、网络化,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与评价工作的规范、快捷、客观、有效迫在眉睫。
  
  体系建设目标
  
  完善适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与评价体系,使监控手段更加先进,监控过程更加规范,监控机制更加完善,评价目标更加明确,评价指标更加科学。
  
  体系建设原则
  
  现代化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建立起基于网络运行的质量保障与评价体系,校内的保障与评价工作主要基于校园网运行,校外评价基于互联网运行,以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与评价体系为核心,完成信息的处理、评价与反馈工作。
  岗位能力目标以专业岗位能力为主构建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与评价体系,保障项目与评价内容均以体现学生的工作能力为目标,重点体现实践性教学成果。
  系统性按照现代管理系统的构成,形成由组织保障、信息采集、信息处理、质量评价、结果反馈等内容构成的完整的系统;质量保障与质量评价形成一个整体,相互作用,循环发展。
  规范性通过制定教学各环节的质量标准、质量保障实施办法、质量评价与反馈办法等制度,保证系统规范、有序地运行;利用计算机质量保障与评价体系的建立、网络运行,使保障与评价按系统设定的规则高效运行。
  内外结合,以外促内质量评价中的信息收集与评价除校内评价外,加入合作单位(企业)、相关部门及行业专家的评价,通过互联网快捷、方便地收集校外的评价信息。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评价结果以定量评价(分值表现)为主,定性评价(字符表现)为辅,利于评价结果的比较,便于实现计算机系统的处理。
  
  
  体系的构成
  
  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与评价体系包括组织保障系统、信息采集系统、信息处理与评价系统、反馈与校正系统。实现保障与评价两条线,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与处理中心构成一个完整、流畅的体系,如图1所示。
  
  计算机网络运行构架
  
  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与评价体系以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为依托,以体系开发应用为核心层,实现校园网(内)层与互联网(外)层交互运行,具体构架见图2。
  质量保障与评价系统开发采用计算机网络语言进行系统开发、建立数据库服务器、WEB服务器等工作,完成信息的收集、存贮、分析、发布工作,需要具备二次开发功能。其中,关键工作是要将收集的各个项目信息合理布局、按模块安排,同时模块间依需要能相互调用信息,具有功能全、易管理等特点,重点工作是各项指标系统的构成安排,要具有灵活、简洁、易用等特点。
  客户端系统包括专用客户端与WEB页面两种形式,其中专用客户端主要供校内相关部门输入信息、查看信息,WEB页面主要供个人(包括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及校外单位、个人)查看、提交信息。专用客户端通过校园网运行,而WEB页面通过互联网运行。
  系统基础数据的来源基础数据主要指支撑系统运行的基本信息,主要包括学生学籍信息、教学资源信息(教师、教学设备、教学场地等)、教学计划、教学安排等信息。如果学校已有相关的管理系统,质量保障与评价体系可与已有管理系统的数据对接,如果学校没有相关的管理系统,需要建立基础数据处理运行模块。
  
  系统建立的优势
  
  建立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与评价体系,除具有更新快捷、节约成本、降低劳动强度等优点外,还具有以下显著的优势。
  
  第一,可以体现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的统一,形成系统的人才培养工作监控链。
  第二,可以调动师生积极性,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各评价主体通过网络直接提交评价信息,可减少中间环节的失误等不利因素,使评价更加客观。同时,由于独立参与人员广泛,可激发管理部门、教师、学生参与建设工作的积极性。
  第三,信息反馈迅速,可促进了人才培养工作的及时整改。高效率的信息互动有助于学校决策层、相关部门及时了解和掌握教育质量现状,从而快速制定有效的措施,以保障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和教育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陆炳坚,谭惠坤,蒙逸云.从ISO9000理论看高职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7,(12):41-43.
  [2]王少岩,杨德明.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保障体系的构建[J].辽宁高职学报,2007,9(3):7-9.
  [3]苗耀华.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校外监控和评价体系的研究[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1):61-64.
  [4]刘明富.校企合作,变革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J].文教资料,2007,(3下):119-120.
  作者简介:
  李鸿杰(1972—),男,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林业工程专业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