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高职院校平台课程群构建的路径研究与实践

作者:陈林杰




  摘要:针对目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课程建设现状,采用教育理论和系统研究方法,以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示范性建设为例,探索了平台课程群的内涵、特征、意义、构建原则和路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平台课程群;构建原则;路径
  
  近年来,各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设置随意,教学资源利用差,导致学生的核心能力难以培养。究其原因,是不重视开发课程群,或者是课程群总体水平不高,仅仅是落实在单个精品课程的建设上,没有系统的平台课程群建设思路,也没有形成具体操作的建设路径。本课题对平台课程群的内涵进行探讨,并在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中探索了平台课程群构建的原则和路径。
  
  平台课程群的内涵、特征与意义
  
  内涵从高职教育的性质透视高职院校课程群的内涵,并不是简单的等同于课程设置,而是一个包含教学资源、师资配备、实训体系在内的系统工程。平台课程群针对一个专业群的所有专业,其内涵是指在同一个专业群内,由若干个技术基础相同或紧密相关、表现为具有共同的基本技术能力要求和能涵盖某一技术或服务领域的若干门课程组成的一个集群,即将本专业群培养方案中若干门在知识、方法、问题等方面有逻辑联系的课程加以整合而成的课程组合。
  特征一是对应性,平台课程群对应一个专业群,支撑专业群内所有专业。各课程能否归为一个平台课程群主要用是否为专业群各专业培养基本技术能力(技能)来确定。二是相关性,课程群以课程间的知识、方法、问题等逻辑联系为结合点,在实际教学中促使学生的认知迁移达于贯通。平台课程群中的各课程面向行业中的岗位群,均能在同一个实训体系中完成其基本的实践性教学。三是整合性,平台课程群通过对专业群核心课程重新规划、设计,填补原先课程间的空白,删除原先课程间的重复内容,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一组技能,从而达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益。
  构建意义平台课程群集聚了师资、实训等多方面的办学优势,具有滚动发展的功能,能够较好地适应市场形势的变化,更好的调整、拓展专业方向。平台课程群是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切入点,对专业上水平、教学上规范,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提高办学效率与效益具有重大意义。
  
  构建平台课程群的原则
  
  对应专业群、反映技能群平台课程来源于专业群需要,以核心课程建立专业群基础教学大平台,形成相互支撑、有机联系的课程群布局。平台课程群适应岗位技能群需要,体现知识、能力和素质,反映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规格要求以及迁移能力,反映职业资格证书和专业特色发展要求,促进学校拓宽服务面向,增强社会适应性。
  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高职教育是需要积累的事业,没有稳定性,不仅难以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还会造成教育资源的闲置和浪费。灵活性也是高职教育不可或缺的,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不断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优化平台课程群结构,使平台课程设置主动适应本地经济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保持其先进性。坚持在灵活性中追求相对稳定性,变中求稳,以少变应多变。
  产教结合,对应实践教学体系技术平台课程都是核心技能课程,需要实践教学体系支撑,力求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同时,加强实验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引导学生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融合交替,使产教有机统一。
  培养复合型人才现代生产和技术的综合化趋势不断增强,生产线的技术岗位内涵不断丰富,遇到问题常常需要多学科的知识和多种技能才能解决,所以依据整合能力观,平台课程群的课程内容应注重结构的定向化、综合化和模块化,包含多学科的知识和多种技能,同时注重着力培养市场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体现继续教育平台课程群构建不能脱离高职院校自身的办学条件,要尽量在原有的基础上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所以,在构建平台课程群时,要融合专业理论的教学,为学生毕业后的继续教育乃至终身教育打好基础。
  
  构建课程群的路径
  
  构建平台课程群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经过系统研究与实践,构建平台课程群的路径可以用下图直观地表示出来。
  高职人才培养定位为了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高职院校大都是培养高技能人才,以适应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需要。这样既有高等教育的属性,又有职业教育的特色。每个专业群都肩负着大批量培养高技能专门人才的使命,但不同的人才培养定位对专业群的培养目标有一定的影响,进而会影响平台课程群的构建。
  专业群培养目标专业群是人才培养的直接实施舞台,其人才培养目标是学校办学定位的具体体现,而平台课程群是专业群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
  
  监测外部环境主要是监测专业群对应的人才市场环境,要经常性监测学校所在区域的经济产业结构、科技结构和就业结构,密切关注人才岗位技能需求新动向,及时优化完善平台课程群。
  评估内部环境主要是评估学校、系专业群目前所具有的构建平台课程群的优势与劣势。评估的主要内容有办学历史经验积淀、专业数量与特色、“双师”队伍、实验实训实习条件、教学手段、质量保证体系等。
  平台课程群构建的思路主要是根据对外部人才市场环境的监测情况和对学校内部条件的评估情况,来明晰构建平台课程群的思路。平台课程群承载技能培养目标,构建时要协调课程之间的关系,弱化课程的独立性,强化课程之间的亲和性,凸显为共同技能服务的特征。在建立核心课程时要打破原课程的体系,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大幅度增加新知识和动手实践训练,同时大幅度削减陈旧的知识,形成“点、线、面、体”意识,即“主要知识点—主干课—课程群—课程群体系”。体系结构要体现课程纵向传承关系和横向内在联系。高职平台课程群比较适合采用Y型结构,又称专业分支型结构,其基础理论及专业理论并不只为一个专业方向服务,而是专业群里多种同类专业方向的共同基础。
  平台课程群构建的规划要根据构建思路制定平台课程群构建规划,下面以房地产专业群平台课程群构建为例论述。
  1.平台课程群目标定位。培养适应房地产行业需要、具备一生职业发展与迁移所必需的房地产专业技术领域的知识和能力以及素质结构、熟悉房地产业务、动手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人才。
  2.进行房地产职业能力分析。房地产专业群由房地产经营与估价、房地产营销、物业管理、物业设施管理、酒店物业管理等专业组成。根据专业群培养目标,分析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专项能力和综合能力,确定房地产专业群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同时,将此作为设置平台课程群的基础。
  3.构建房地产平台课程群体系结构。按职业能力分析对现有课程进行融合、分解与再设计,合理构建平台课程群结构。经过认真梳理现有课程,以房地产开发项目为工具,将《房地产开发》、《房地产经营与管理》、《房地产估价》、《房地产营销》和《物业管理》五门课程内容有机地融合,形成完整的系统概念与便捷的项目运作方法,在项目引导与任务驱动的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技术支撑、校内实验实训与校外实习基地结合等几个方面实现“无缝”连接,形成完整的平台课程群体系结构(如下表所示)。
  4.投入建设经费。要从“天女散花型”向集中投放转变,集中投放五门平台核心课程,提高经费投放的有效性,从而产生更大的效益。
  5.建设师资队伍。要优化房地产平台课程群师资队伍结构,建设一支基础理论扎实、教学实践能力突出的专业带头人和教学骨干队伍,建设一支六人以上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使高级职称教师和“双师型”专业教师的比重分别达到50%和80%,形成整体合力。
  6.改革教学模式。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同时加强教学质量的检查监督,建立教学督导和评估体系。
  7.创建共享型平台课程群教学资源库。包括课程教学目标与标准、教学内容、实验实训等要素。同时,规范教学基本要求,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有力支撑平台课程群。组建区域房地产职业技能培训中心,进行产学研合作,为区域经济和行业服务。
  平台课程群构建的保障体系一是组织保障,构建平台课程群是系统工程,要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如教学办公室,推动全系平台课程群的构建和运行;二是制度保障,要依靠制度持续推进平台课程群的构建和完善;三是经费保障,要根据平台课程群的内容投入相应的建设资金;四是团队保障,要依靠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确保平台课程群构建的成功。
  平台课程群构建的实施具备了上述条件后,就可以组织力量和资源进行实施了。实施的过程包括平台课程群构建立项→成立项目组→设计方案→论证方案→制定实施计划→保障到位→课程融合、分解与再设计→运行调试→运行验收等环节。
  课程群保持与更新一旦平台课程群构建成形,就要保持其相对稳定性,从而有利于资源积累和品牌打造。但同时,要紧跟市场发展变化,密切关注人才需求新动向,从实际出发动态调整更新课程群结构,保持专业群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慧仙.论高校课程群建设[J].江苏高教,2006,(6).
  [2]陈林杰.高职院校专业群构建的路径研究与实践案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6).
  [3]孙涛.精品课程群建设模式及优化研究[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8,(1).
  [4]李冬.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群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05,(1).
  [5]姚寿广.试论“十一五”期间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关键[J].中国高教研究,2007,(7).
  作者简介:
  陈林杰(1967—),男,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高级经济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企业经营管理。
  (本栏责任编辑:李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