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职业学校再造与课程改革探索

作者:朱士华




  摘要:当前,课程改革的成效不显著,是因为没有从根本上对传统学校进行系统思考和重新设计。职业学校课程改革要取得突破,必须实行学校再造。
  关键词:学校再造;课程改革;流程
  
  职业学校再造没有规范统一的定义。美国管理学家迈克尔·哈默(Michael Hammer)和詹姆斯·钱皮(James Champy)曾对企业再造作过这样的定义:为了在衡量绩效的关键指标上取得显著改善,从根本上重新思考,彻底改造业务流程。如把企业再造的概念引入学校管理,那么,职业学校再造就是为了飞越性推进作为职业教育改革关键的课程改革,职业学校在对自身系统思考的基础上,摒弃阻碍学校发展的各种定规、惯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脱胎换骨地重新设计学校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管理方式、运行机制等。职业学校再造要求从根本上重新思考业已形成的基本信念并系统地重新设计学校的管理流程。
  
  职业学校再造与职业教育课程改革
  
  从职业学校再造的要义不难看出,职业学校再造是课程改革的前提和基础。但实践中两者的关系是否如此呢?下面结合课程改革的困难作些分析。
  课程改革的困难之一:缺乏热心参与课程改革的人。有一种说法似成共识:课程改革的最大阻力来自教师。教师何以成为课程改革的阻力?从表象上看似乎原因有三:一是教师的观念陈旧,二是教师的工作量超负荷,三是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不足。但从根本上讲,问题不在教师。教师作为学校的个体,其观念的更新必然受制于学校整体观念的转变,没有学校的整体引领,即便有新观念,教师也难以付诸实践。教师工作量长期严重超负荷,从一定程度上讲,是教师对学校违背教育规律要求的迁就,是个体为整体付出的代价。教师专业技术能力的提高,离不开教师自身的努力,但更离不开学校教师培养机制的突破。
  课程改革的困难之二:缺少课程改革的物质条件和环境支撑。职业学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它通过实际工作情境和职业活动,培养学习者胜任实际工作任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他们通过职业工作过程和经历,逐步形成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团队精神等。当前很多职业学校能满足这些要求的物质条件和职业环境缺乏,有人把这归结为职业学校经费短缺,也有人认为是企业参与学校课程改革的热情不高。但无论什么原因,都不是课程本身能解决的;恰恰相反,这更需要职业学校反思自身努力的程度,如职业学校是否把职业教育的职业属性真正摆到了应有的位置?实训场所的建设是否存在重形式、轻效用的倾向?已有的实训场所有没有真正发挥作用?有没有采取足够的措施吸引企业等等。事实上,当前职业学校在如何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实训场所的运作与管理如何突破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如何解决课程改革与实训场所建设“两张皮”现象,如何利用市场机制整合企业和学校的资源等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课程改革的困难之三:缺少课程改革的制度保障。虽说学分制改革是各方积极倡导的一项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但实施的效果并不理想,尽管原因很多,但其实质还是学校用学年制的眼光来评价学分制,是学校求稳怕乱保守思想的反映。因此,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制度本身,而在于学校对制度的落实,如何从学分制实施之初的各方不适应,达到最终和谐有序,需要学校的管理创新。
  推进课程改革的困难还有很多,但仅上述三方面就已经涉及人、财、物、管理、制度等诸多要素,而这些要素恰恰是学校的主要构成要素。因此,如果没有对学校的整体思考、重新设计,加快推进课程改革就难以实现。可见,职业学校再造是课程改革的前提和基础。
  
  如何加快学校再造
  
  既然职业学校再造是课程改革的基础,那么职业学校应如何通过自身再造,飞越性地推进课程改革呢?笔者认为应实现三项转变。
  第一项转变:将学校由过去的职能导向型转变为流程导向型,即打破原有分工,树立“以流程为导向”的思想。在传统学校中,组成学校的基本结构是职能相对单一的部门,这些部门分别完成不同的任务,这些任务是构成每一个流程的片断。而以流程为中心就是根据学校所适合或能满足的那部分社会需求,把学校的基本组成单位变成不同的流程,按照流程成立行动小组或工作小组,独立行使职权和完成全部任务。以流程为导向的学校再造,其目的就是使内部工作单位从职能部门变为流程执行小组;工作任务从简单任务变为复杂的多方面工作;人员管理从被控制变为授权;工作的考核从依据活动变为依据成果,从看工作成绩变为看工作能力;价值观念从维护型变为开拓型;管理者从领导变为教练;同时,组织结构的等级层次有所减少。职业学校从职能导向型向流程导向型的转变,不仅为按照职业实践的逻辑顺序,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探索与新的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组织保证;而且由于流程型组织是对完整流程具有高度决策权的组织,克服了传统组织中个人不对整个流程负责,流程缺乏整体管理和控制,协调动作成本大、应变能力差的弊端,提高了课程改革的决策效率和响应速度。
  第二项转变:将学校工作的中心由传统的教学转变为满足服务对象的需要。传统的学校往往围绕教学来制定和实施教学大纲,按照分工将每项任务交给专门的人员去完成,学校的重点是计划、控制。而以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为中心就是学校对外同时面向学生家庭和用人单位两个服务对象,形成以定单信息流程为中心的任务流程。一方面,为用人单位提供合格的教育产品,另一方面,为学生家庭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对内将部门职能关系变成市场关系,把内部服务对象转变为内部客户,把让内部客户满意变成每个员工的追求。以满足服务对象需求为中心的学校再造,实质就是站在服务对象的角度判断流程的绩效,学校教学等一切活动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各类服务对象,学校工作的重点是质量、服务、创新、应变。职业学校的工作中心向满足服务对象的需要转变,不仅不是削弱教学的中心地位,相反它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具针对性的目标和更加现实的评判标准。根据“服务对象”的个性化需求设计课程,这从根本上打破了传统的学科型课程模式。在为“服务对象”提供满意服务的过程中,学校与用人单位、学生家庭之间,学校内部员工与员工之间,形成了利益共同体,创建了一种相互咬合的利益调节机制,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
  第三项转变:将任务型管理转变为以人为本的团队式管理。在传统学校中除了管理者特别是决策者以外,其他人思考问题的出发点一般都是如何完成本职工作,衡量一个员工称职与否的标准也是他工作是否努力,是否完成任务。而以人为本的团队式管理,则是用扁平化组织替代传统金字塔型组织,以流程为中心组建工作团队,使团队中的每个人都关心整个流程的运转情况,每一位成员都能通过持续学习成为复合型人才,具备全面知识、综合素质和敬业精神。按照以人为本的团队式管理再造学校,其目的是着眼于流程的整体效率与竞争力,激发员工的智慧和组织的活力。在以人为本的团队式管理中,组织领导人与组织中各阶层人员均衡互动,组织成员多元参与重要决策过程,提高了决策的民主化程度,增强了决策的群众基础。这不仅使打破现状和常规、超越传统经验与知识进行课程改革成为可能,而且有助于形成团队的共同愿景,创建一种自动适应和调节机制,把每个员工培养成为主动创造型的、富有责任心的新型员工。
  总之,职业学校再造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础工程,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是职业学校再造的必然结果。职业学校只有在系统思考的基础上,从自身的再造入手,打破旧秩序,建立新秩序,才能使课程改革真正取得突破。
  
  参考文献:
  [1]王少曼.基于管理流程再造理念的高校教学管理新思考[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7,(6).
  [2]周小雅.论职业学校教学业务流程再造[J].卫生职业教育,2006,(11).
  [3]王润平.新课程呼唤再造校长管理文化[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6,(9).
  作者简介:
  朱士华(1967—),男,江苏海门人,中学一级教师,江苏省海门市教育局教研室职业教育教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