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关于专业指导委员会在高职院校建设中的作用

作者:邵丹萍




  摘要:针对很多高职院校专业指导委员会建设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本文提出应从让成员们更多的参与日常教学活动;形成专业指导委员会正常的工作机制;谨慎选定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成员;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的监督、激励和评比机制等几个方面来增强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
  关键词:专业指导委员会;高职院校;作用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发挥行业企业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加强专业教学标准建设,强调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这就使得很多高职院校都必须要考虑如何更好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目前,很多高职院校为了不断提高其办学水平和质量,争取社会各界专家、学者等参与职业技术教育,都根据专业设置,分别建立了各自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了相应的工作条例,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工学结合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相信今后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也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是,有很多高职院校设置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形同虚设,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文就目前高职院校专业指导委员会存在的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高职院校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任务和职责
  
  专业指导委员会(也称专业工作委员会、专业建设委员会)是由社会各界热衷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专家、名人或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和高职院校的专业负责人及教授等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是一种很好的形式,它在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参考多个高职院校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工作条例,其任务和职责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研讨该专业的专业发展规划和重大教学改革的措施,向学院提供实施方案、意见和建议。
  根据当地经济发展需求和职业岗位对人才的要求,对新专业的设置、已有专业的调整、招生规模进行调研、论证,提出意见和建议。
  对该专业的培养方向、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及人才培养模式等问题,进行指导并提出意见。
  审议该专业的教学计划、课程大纲、教学内容、教材、教学方法等,提出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
  成为连接该专业与企(事)业单位的纽带,加强该专业与国内外各界的广泛接触和联系,为该专业产学研结合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工作提供便利。
  根据专业建设规划、人才培养规格和教学质量标准,对教学执行情况和效果进行教学质量监督和评价,并开展专业评估工作(专业自评)。
  审议本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和教材建设规划,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结合教育教学需要,推荐或组织有关专家为本专业师生作相关内容的报告和讲座。
  为专业课教师到企业锻炼、调研,提供可能的方便和条件。
  指导、推荐毕业生就业。
  指导和支持该专业建设发展中的其他工作。
  高职院校专业指导委员会
  建设中的现状和问题
  工作机制没有真正形成很多高职院校为了更科学地制定专业建设发展规划,设置和调整专业建设方案,加强生产、教学、科研的紧密结合,建立学校与社会双向参与、双向服务、双向受益的可持续机制,成立了专业指导委员会,这也是发展高职教育,加强专业建设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但是,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由于原有的工作习惯等因素影响,专业指导委员会机构建立后,工作不能很好地展开。企业与学校之间,专家与专业带头人之间,专业带头人与专业教师之间没有开展有效的合作,产学研的长效机制也没有得到根本性的形成。从多个高职院校情况来看,学校和委员会成员之间的联系不多,合作的就更少,有些连一学期一次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的会议(或者类似的讨论会)都没有开,更谈不上其他专业建设的交流、合作了。
  成员队伍不稳定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除了少量的校内专业带头人或者相关专业教师外,更多的成员是校外的一些企事业单位人员。很多学校在委员会成员人选确定时过分追求专家、名人等效应,过分重视高职称,而没有充分考虑当事人对于高职教育的热衷程度。有些成员碍于面子等原因勉强答应,但是没有从真正意义上为高职的专业建设考虑。专家和名人自身工作很忙,能参与到专业委员会工作的时间很少。再者,对于校外成员的报酬问题,很多院校都不太明确,多数为义务型奉献,这样会导致很多专家没有兴趣。另外,由于委员工作调动等原因导致频繁的换届或者更换成员,也会影响专业指导委员会的稳定性和很多正常工作的开展。
  学校领导与相关部门缺乏重视很多学校都是在专业指导委员会设立时非常关注、重视,但建成后的工作如何开展,学校领导及相关部门就不再过问。多数学校对于已建立的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工作成效没有建立相应的管理监督机制,也没有任何的工作激励机制,这使得很多专业指导委员会成了一种摆设。
  更好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作用的几点建议
  委员们应该更多地参与日常教学活动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除了每学期定期召开1~2次工作会议外,还要善于调动和发挥企业社会委员的作用,通过各种渠道,使他们经常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当中,注重和他们的感情联系。比如:讲课、报告、座谈、过教师节、听课、实践指导和就业推荐等等。要更好地让专业指导委员会发挥其桥梁作用,引导学校和更多的企业共建实践教学基地,争取更多企业的技术骨干参与到学校的教学活动中,以推动实践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另一方面,学校也应该考虑利用专业指导委员会这一平台向企业和社会提供更多的技术和服务支持,面向企业和社会开展岗位培训也应当成为高职院校的经常性工作,以此建立校企双赢的紧密合作机制。
  形成正常的工作机制专业指导委员会一般都按专业设置,是高职学校专业建设的指导咨询机构。尽管很多专业指导委员会在设立时都制定了科学的工作章程,明确的工作目标、职责范围和工作机制,但如果未能在之后很好地贯彻执行这些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工作便会陷入虎头蛇尾或混乱的状态。要让委员会的工作落到实处,首先要明确每个委员会成员的工作任务、职责,具体内容要细化,同时要体现成员之间的分工与合作机制。其次要进一步明确学校与委员会成员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使大家都能够带着一种责任和规范的约束参与到专业建设的每一个环节中。具体来说,专业指导委员应在每一年度、每一学期都制定工作计划,明确任务,并对每一成员下达本学期(本年度)工作内容和任务,定期交流、检查其完成情况。
  谨慎选定成员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的确定要考虑多方面因素,聘请目标应锁定教育行政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市场调研部门、同类学校同类专业的专家学者以及企业用人单位的领导、技术人员。委员会成员的选定不一定非要选择高学历、高职称的专家,不应一味追求名人效应,更不能利用这样的机会来巩固亲朋好友的人际关系。委员选定首先要考虑的条件是当事人对于高职教育的热衷程度;其次要考虑该待选成员的工作单位和职位、职务等与本专业的关联程度,尽量选择与本专业关联度较高的成员;再次是综合考虑各类成员的分布比例,建立以校外的企业专家为主、校外相关政府官员和校内专业教师为辅的成员队伍。当然成员人选也可考虑同类高校该专业方面的教师,为促进不同院校的专业合作交流打下基础。
  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的监督、激励和评比机制学校领导应该认识到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作用的重要性,对于学校设立的多个专业指导委员会,必须形成相应的操作性较强的监督和激励评比机制。这项工作可以合并到教务处或者教学督导部门。监督部门不定期监督、检查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工作情况,提出一些建议。同时,可以设定相应的评比激励规范,在不同专业的专业指导委员会之间展开年度评比,对优胜者进行表彰奖励。
  总之,高职院校的专业指导委员会不仅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专业教学计划、实习实训的有力指导者,也是给院校发展注入外部动力的外联纽带。如果各高职院校的专业指导委员会都能进一步发挥积极的作用,将会更好地为学校服务,为地方经济服务,为企业和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白景富.谈高职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建设和作用[J].辽宁高职学报,2005,(5).
  [2]沈耀泉.论高职院校专业管理委员会的建设及发展[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3).
  [3]李超任.对实施“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理性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7,(4).
  作者简介:
  邵丹萍(1977—),女,浙江温岭人,经济学硕士,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讲师,研究方向为市场营销管理。
  (本文责任编辑:李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