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示范建设与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

作者:许德宽




  摘要:在全国范围内启动的高职院校示范建设工程是高职教育领域的发展工程、改革工程和质量工程,是推动全国高职院校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举措。示范建设的终极目标是促进高职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推动高职院校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示范建设;高职院校;持续发展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很快,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也存在很多矛盾和问题,其中,内涵建设滞后问题尤为突出。示范建设是引领高职院校加强内涵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
  
  可持续发展是高职
  院校示范建设的归宿
  
  (一)规模快速扩张是高职院校现阶段发展的主要特征
  近几年,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很快,基本上形成了每个地(市)至少设置一所高职院校的格局。但是,由于办学历史普遍较短,内涵积淀太少,迫于生存的压力,高职院校一开始就忙于大规模招生。规模快速扩张占用了高职院校领导和教职员工大量精力,导致大多数高职院校不同程度地忽视了内涵建设。
  (二)内涵建设滞后是高职院校现阶段的主要问题
  在完成第一阶段以规模扩张为主要特征的快速发展之后,整体存在的内涵建设薄弱的重大现实问题成为了制约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内涵建设滞后主要表现在:办学定位不明,人才培养质量不高,办学特色不鲜明,学生学非所用,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不能满足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管理水平较低,“双师型”专业教师数量明显不足,职业教育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办学机制尚待改革和突破等。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当前的中心任务,加强内涵建设,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已成为高职院校的必然选择。应该从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进一步深化改革,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高职教育在促进我国从人口大国到人力资源大国,再进一步发展到人力资源强国的过程中,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
  (三)可持续发展是高职院校示范建设的终极目标
  可持续发展要求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规模的扩张不能以牺牲质量为代价,同时要兼顾结构和效益。保持适度的办学规模是社会发展对高职院校的必然要求,在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下,应该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办学资源的作用。质量是高职院校的生命线,一流的办学水平是对示范建设高职院校的必然要求,也是所有高职院校的追求。没有优良的人才培养质量,办学规模再大也难出社会效益,结构再合理也不能形成品牌。高职院校结构合理主要是指专业结构和课程结构要合理。专业设置要坚持市场与优势互动的原则。凡是市场需求大又有优势的专业,就扩大招生规模,加快发展。对于市场需求小的长线专业,则合并、改造或暂时保留。对于市场没需求的专业,要下决心停止招生。对于新兴专业、急需专业,要大力扶持。课程是提高质量的基础,课程结构合理要求课程以及课程之间要形成合理的组合关系,要根据人才培养的要求,构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高职院校的办学效益主要是指社会效益,实践证明,良好的社会效益必然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效益必然会在办学过程中显现出来,并成为影响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但这改变不了高职教育的公益性特征。规模、质量、结构、效益是相辅相成的,有着内在的辩证关系。没有规模,就谈不上专业结构,更谈不上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没有较高的人才培养质量,规模就形不成气候,更谈不上效益;没有合理的结构,所培养人才的质量就难以保证,更难形成一定的规模;没有效益,社会不认可,美誉度低,学校的规模、质量和结构都谈不上,高职院校示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都成空话。
  
  示范建设是推动高职院校
  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
  
  (一)示范建设是高职教育的改革工程和质量工程
  相对于现代化建设对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要,相对于广大人民群众对良好教育的迫切需求,目前,我国高职教育的办学理念、师资力量、基础能力、人才培养质量都是不适应的。迫切需要建设一批理念先进、特色鲜明、质量优良的品牌高职院校,成为发展的典范、改革的先锋,引领全国高职院校办出特色,提高质量,持续健康地发展。在这个大背景下,教育部和财政部于2006年11月13日联合召开了网络视频会议,正式启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计划在2006年至2010年的五年内,建设100所高水平示范院校,使60万以上的在校生直接受益,为社会提供各类培训200万人次;重点支持500个左右产业覆盖广、办学条件好、产学结合紧密、人才培养质量高的特色专业群;建成4000门左右优质专业核心课程。这对全国高职院校而言是一个重大机遇,也是我国高职教育领域的一场革命,必将对我国高职教育产生深远影响。
  在随后的一年多的时间内,按照“五个领先”即领导能力领先、综合水平领先、教育教学改革领先、专业建设领先、社会服务领先的选拔条件,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在全国范围内分两期遴选出70所高职院校进行重点建设。大力推进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是全国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战略举措。如果说“211工程”是国家21世纪高等教育的发展工程,那么示范建设则是国家新时期新阶段高职教育的改革工程和质量工程,将带动全国高职教育的改革和整体质量的提高。
  (二)可持续发展需要示范建设高职院校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对示范性高职院校要进行重点建设,“大力提升这些学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能力,促进他们在深化改革,创新体制和机制中起到示范作用,带动全国职业院校办出特色,提高水平。”
  首先是示范作用。示范建设院校要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四个方面发挥更好的示范作用,不仅要做投资的示范,更是改革、管理、质量和发展的示范。必须探索出开放的办学体制,加快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构建科学的质量保障体系。在制定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以及专业建设方面要走出新路。在招生、人才培养、实践实训、就业指导等各个环节上加强管理,为全国高职院校树起标杆。示范项目启动一年后,28家示范院校与5000余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校企共建5300多个校外实习基地,聘请了近5400位行业企业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见成效,专业建设、课程设置、能力培养、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全面铺开,示范作用逐渐显现。
  其次是引领作用。示范性高职院校经过三年的重点建设,必将在教育质量、管理水平和办学实力上有较大提高,总结出可借鉴和推广的经验、模式和制度,带动全国高职院校提高质量,办出特色,并拉动学校举办者、企业、学校和社会各界对学校的积极投入,引领高职院校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再次是辐射作用。一是面向中西部地区和新农村建设发挥辐射作用。大力开展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积极进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积极推进与中西部地区高职院校对口支援项目实施,开展管理干部、专业课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等。二是面向地方经济建设发挥服务作用,围绕企业、行业、产业人才需求,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技能人才。三是与骨干企业、支柱产业、新兴行业联合成立研发中心,发挥科技开发和成果转化的辐射作用。
  (三)示范建设推动全国高职院校持续健康发展
  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启动一年后的2007年12月底,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论坛在北京召开,在这次会议上,首期28所示范性建设高职院校展示了项目实施的显著效果。5009家企业与示范院校签订了合作协议,合作企业接收实习学生人数比以前增加了八成,接收就业学生增加了六成。28所示范院校接受各地高职院校参观学习数千人次,对口支援188所院校,对口支援、培训教师、学生近万人。
  第二期选出的42所高职院校也正在加紧建设,今年还将启动30所左右立项建设院校的遴选。今后一段时期,我国高职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全国有1000多所高职院校,必须提高每一所学校的教育质量,才能提升高职教育的整体办学水平。到2007年底,全国有20多个省、市、自治区开展了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全国所有高职院校正在兴起向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学习的热潮,以示范建设院校为榜样,以示范建设院校标准为标杆,狠抓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的道路”的办学方针,加快实施“精品建设”战略,加强特色优势专业群和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大力实施“人才强校”和“科技兴校”战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高职教育“一马当先,万马奔腾”持续健康发展局面已现雏形。
  总之,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需要示范建设,示范建设推动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示范建设是一个内涵不断拓展,目标不断提升,思路不断创新,任务不断更新的过程,示范建设是手段和措施,可持续发展是目的和归宿。国家级和省级示范院校正加快建设,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全国高职院校以示范性建设院校为榜样为标杆,加大改革力度,狠抓内涵建设,全方位提高高职教育的整体水平。规模适宜、质量优良、结构合理、功能完善、效益明显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中国高职教育正逐步形成。
  
  参考文献:
  [1]周济.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视频会议上的讲话[N].中国教育报,2006-11-14.
  [2]李小龙.论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J].教育与职业,2007,(26).
  [3]程红兵,刘民纲.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应以内涵为本[N].中国教育报,2008-02-18.
  作者简介:
  许德宽(1954—),男,周口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院校管理与心理健康教育。(本栏责任编辑:谢良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