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中职电工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

作者:陆青玲




  1.课程内容的整合。实施项目教学,必须对课程进行整合,选择经典性和可操作性强的实训项目,明确各项目的中心目标、知识技能要求以及重点难点所在,达到知识的实用、够用和可括展性。以《电力拖动》课程为例,作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生产实际,分为如下几个主要的项目(见表2)。
  各项目之间有机联系,互为基础,从而缩短了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各项目按其在本书中的重点,给以一定的分值比例,为过程性评价作好准备。
  2.完成实训项目报告表,整理成册发行校本。在内容整合的基础上,把各项目的主要内容体现在项目表中,整理成册,从而为我们实训教学的管理、考评、教学效果的反馈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见表3)。在项目表中,项目目标、知识和能力要点,要求教师在下放表前已经填写,从而对学生的学习有明确的指点。评分标准明确,使学生实训规范化,有利于考核评成绩;同时,在表中加设了课堂体会和学生提问,形成较好的课堂反馈,从而使教师能够及时掌握教学动态,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的速度。
  3.项目教学实施流程。项目教学法不是一个简单的教学法特例,而是一个可以综合各种教学方法的教学体系,需要一个完整规范的实施过程,且在整个实施过程中围绕项目任务的完成,分组学习相关的知识与技能,进行递进式的项目教学模式。下面以《电力拖动》课程的自锁与点动控制为例,来说明层进式项目教学的全过程(见下图)。
  教学流程的形成,使项目教学构成一个良性循环的程序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这样的流程进行教学,更有利于教学的组织和管理,同时目标明确,反馈及时,经验积累效率高。
  过程性的考评体系的构建通过与企业及专业人员共同开发,建成一套面向电工行业职业技能,能够全面评价学生能力的考评体系,使学生毕业时能全面达到企业岗位技能和素质要求,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这就首先要打破原有的期中、期末以理论为主的考试模式,推行过程性的考评体系。
  从教学一开始,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就进入监控之中。教师紧紧扣住培养目标,重点应放在对学生核心职业能力和岗位职业技能考核、评价上。教学考试要尽量与国家职业资格鉴定接轨,从而对课程技能学分进行细分。其原则是将课程教学内容划分成若干个不同的项目或任务,每个项目或任务都有相应的课业,每个项目或任务课业都有不同的技能学分。学生按不同项目或任务课业中的内容要求完成该项目,就可以获得相应的技能学分。如在《电力拖动》课中,教师将教学内容细分成10个项目,每个项目占不同的分值,每个项目均有课业,每个课业都有相应不等的技能学分。为了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每门课程均有一定数量的综合课业,它在项目技能学分中占有较大的比例。
  这种过程性的考评方式对师生双方都有很强的约束力,教师必须定期与学生沟通,给予学生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不仅仅是专业上的,还包括影响学生学习的各方面因素,特别是非智力因素。
  职责化的管理体系的构建实践教学管理包括机构、教学基地和人员等的管理及校内外实践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管理手段和评价指标体系等。学校应成立教学指导委员会领导下的实践教学行政管理机构,负责全校实践教学的计划组织、管理协调、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质量监控与考评等工作。要加强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课程大纲等实践教学文件资料和管理制度建设。实践教学工作涉及面宽,要保证组织管理工作到位和教学环节合理衔接,必须建立与之配套的管理规章制度,使实践教学活动有章可循,教学监督和检查有法可依。
  
  参考文献:
  [1]潘菊素,傅琼工.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6,(7).
  [2]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M].北京: 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陆青玲(1972—),女,山西临猗人,山西省临汾市技工学校电工专业教师,研究方向为维修电工的实训与教学。
  (本文责任编辑:尚传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