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旅游专业课程文化改革实施的新思路

作者:逯 妍




  摘要:以旅游职业教育为对象,阐述了科学构建其课程文化体系的教学方法以及对新教学方法所进行的实践。
  关键词:职业教育;课程建设;模块式教学;职业能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旅游业进程的加快和城镇化速度的提高,旅游职业教育的发展会成为国家教育的一朵奇葩。而大力发展旅游职业教育,培养一大批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是旅游职业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科学构建旅游职业教育的课程文化体系
  
  当前,旅游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存在一些弊端。在课程的价值取向上,忽视课程本身的创新价值,课程目标缺乏对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明确要求与具体规定;课程内容脱离学生生活现实,不注重教师的课程开发核心主体的地位与作用,更不注重学生作为课程开发主体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课程设置不能满足地域经济发展、行业发展和就业岗位的需要。为此,我们必须以市场需求和就业为导向,加强旅游职业教育课程文化体系建设,树立能力本位、岗位目标的课程观,根据岗位能力的要求,科学构建旅游职业教育的课程文化体系,努力培养高素质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学习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2004年,学校积极引入和全面推行“职业行动导向教学法”,聘请国内知名职教专家来校对全体教师进行专题培训,选送部分教师外出学习提高,制定了推广应用活动方案。
  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应充分体现它的优越性。教师在讲到佛教文化时,学生可根据佛的特点制作道具,扮演景点寺庙里供奉的横三世佛、竖三世佛、菩萨、罗汉等等,这样既感到轻松,又印象深刻。在讲到少数民族民俗时,学生根据教师下达的任务书,收集组织少数民族的服饰、饮食、习惯等资料,自己动手制作相关的道具。比如,导游基础知识这门课,讲到藏族民俗时,饮食组的学生就设计了一张大嘴,吐出了“酥油茶、糌粑”等藏族的各种特色饮食,令人眼前一亮。
  
  以典型专业为试点,推广新型的模块式教学方法
  
  为了使各专业的教学改革找准方向,走在职教改革的前沿,2005年,学校专门投资进行专业教学设计开发建设项目。此项目重点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是:开展广泛的市场需求调查,分析社会、企业、学生、家长、教师对职业技术教育的需求,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开展岗位(群)和相应的职业能力、技能分析,打破原有的学科中心的课程体系,建立以职业活动为中心的新的课程体系;打破原有的课程结构,按照培养职业能力和技能的需要,用模块式的结构整合教学内容,编制专业培养方案。
  旅游管理专业作为试点专业先对企业做市场调查,进行岗位群分析,又针对这些岗位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在此基础上,我们设计了主要工作项目,项目下又建立了8个教学模块,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重组,强调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旅游管理专业课改中,将所有课程整合重组。酒店类课程整合为三个模块,旅游类设置了五个情景教学模块,把理论和实践结合,使学生边学习酒店理论知识,边根据酒店服务程序动手操作。设置旅游类的情景教学模块,可根据文化旅游景点线路以及导游出团的服务程序与标准,对课程进行整合,将重复的课程内容、专业理论知识科学的整合在一个模块里,进行情景模拟训练,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
  如情景模拟:从云南飞到山西散客4人,目的是游览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导游上午10点在太原机场接到团后,将带游客游览古城墙、日升昌票号、县衙,最后到南大街购物后返回太原。
  课前准备阶段教师提前把学生分组并下达工作任务:(1)教师引导学生查资料,可利用网络、书店、图书室的资源;(2)根据小组的任务制作道具,给学生想象的空间;(3)分小组扮演不同环节的情景,如旅行社、机场、饭店、景点、沿途讲解等。
  课程实施阶段(1)学生参与评价:在课程实施中,学生情景模拟不同环节的服务。模拟实际接团时,旅游接待礼仪是学生运用中容易忽视的地方。如在机场接站,放下接站牌用左手和客人握手。这时,只要发现问题,其他学生就会指出他们的错误并纠正。(2)教师鼓励学生:在讲解时,有的同学景点内容不熟,再加上紧张,站在景点屏幕前不能开口,作为教师应及时解围,鼓励他现在讲解只是学习的过程,然后让他拿出讲解词去读,等到学生放松后自然就能脱稿了。
  课后反思总结(1)课前学生认真地查找资料,积极的准备,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2)根据小组分工不同积极准备,充分显示团队精神和集体智慧。(3)利用模拟讲解锻炼学生的胆量和表达能力。(4)在这种近似真实的社会职业交往活动中,师生互动,学生积极主动实践,从而形成符合现实经济活动要求的行为方式、智力活动方式和职业行为能力。
  项目情景模拟结束后,教师带学生到平遥古城、乔家大院亲身感受晋商文化。这种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进行模拟讲解,并在教学模块中穿插音乐、摄影、形体训练等内容的教学方式,不仅拓宽了视野,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学生体验到当一名导游不仅有好的身体素质和个人修养,更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使他们对专业知识产生浓厚兴趣,并发自内心地喜爱导游这个职业。从下表中可以看到项目教学法的优势。
  我校的旅游专业在几年的教改实践中进行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一体化、模块化的教改,学生在课程文化中能真切地感受到企业文化。现在,本专业已经形成职业活动导向课程体系,并得到专家的高度评价和认可。在教学内容上,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和以企业岗位需要为目标,确定专业教学计划和专业课程设置,以项目课题即模块化为核心进行教学。
  
  建立与课程文化相配套的评价体系
  
  课程文化的建设中,要建立科学的课程文化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高职院校要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人才观和质量观,突出评价的教育功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经验,发现和激发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重视学习过程评价,强化综合实践能力考核,充分反映学生的水平;同时,广泛采用笔试、口试、面谈、观测、现场操作、工件制作、提交案例分析报告、成果演示、作品评价、学习方法记录、自评、第三者评价等多种评价方法,建立以能力为本位、以评价为主体、方式多元的课程评价体系。
  
  职业能力要求为基础的课程体系设置
  
  以职业能力和岗位目标要求为基础的课程体系设置要经过两个基本步骤来完成:一是通过职业岗位分析,确定职业岗位的特点、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二是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结合职业岗位的现实和社会需求,进行职业能力分析与专门能力分解,确定课程设计的主体内容和层次定位,有针对性地设置课程。
  课程安排要注意保持教学过程的有序性,知识、能力训练的递进性和渐进性。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要注重把握能力重点、层次和定位,不要面面俱到。
  
  教师在课程开发与实施中的作用
  教师既是课程开发的主体,又是课程的主要实施者。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培养“双师型”教师,提高教师实践技能,建设专兼职教师队伍已成为共识。教师应具备三项能力:一是参与课程开发、校企合作的能力;二是跨学科、专业与其他教师合作的能力;三是学习运用更接近一线实地工作的、以学生为中心、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新的教学组织、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实现教师角色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学习导师”转变。
  在高职院校的课程文化建设上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黄克孝.职业和技术教育课程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高文.现代教学的模式化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58.
  [3]王建军.21世纪中国课程研究与改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566,568,569.
  [4]刘良华.校本行动研究[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149.
  [5]杨启亮.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价值取向[J].教育研究,2002,(4).
  [6]操太圣,卢乃桂.抗拒与合作:课程改革情境下的教师改变[J].课程·教材·教法,2003,(1).
  作者简介:
  逯妍(1971—),女,山西曲沃人,山西冶金高级技工学校一级实习指导教师。(本文责任编辑:尚传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