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高职水产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作者:解相林 张新明 黄 海 顾成柏 刘振华 宋维彦




  摘要: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水产养殖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介绍了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和改革的过程以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成效。
  关键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高职院校能否形成特色,关键在于其人才培养模式是否具有特色,能否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工学结合是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要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要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水产养殖技术专业成立于1988年,2001年被教育部列为第三批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006年建设为山东省特色专业。该专业自成立以来不断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在多年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基础技能培养进实训室、专业技能培养进工厂、理论知识传授融进技能培养过程”和“一本工作经历证书、一份用工合同、一位导师”的“三进三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见下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根据水产育苗养殖岗位所需技能分析,水产养殖所需的专业技能为鱼、虾、贝、藻、海参等水产经济动植物的育苗技能(包括亲体培育、生殖调控、幼体发育、营养强化等);职业基本能力包括饵料生物培养技能、病害防治技能、水质分析技能、形态认知、解剖及胚胎观察技能等。
  基础技能在实训室培养,锻炼单项操作技能。专业技能及职业核心能力在工厂培养,学生身临其境,完成真实的工作任务,在生产工作的同时系统掌握专业技能。打破学科体系,建立与职业技能相适应的行动体系,形成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真正做到将理论知识传授融进技能培养过程,实现“学中干”和“干中学”。
  学生在企业工学结合过程中与企业签订一份用工合同,每位学生选择一位指导教师,实践结束后获得一本工作经历证书,在就业时可以派上用场。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
  模式的形成与完善
  
  水产养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采取试点改革的方式逐步形成并不断完善。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一)工学结合试点改革实施对象
  实训学生选择20名专业知识较丰富、实践动手能力较强、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学生进行试点。
  实践指导教师资格实践指导教师应具有专科以上学历,讲师(工程师)以上职称,从事水产育苗工作三年以上,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胜任教学工作,热爱学生,责任心强。
  工学结合合作企业选择养殖品种新颖、生产设备先进、安全设施齐全、管理方式科学、积极配合学院工学结合试点改革工作的企业进行改革。
  
  (二)水产养殖专业和改革试点单位配套改革
  水产养殖专业课程改革水产养殖专业结合生产实际情况从教学大纲、实践教学指导书等方面进行课程改革和考核方式改革,重新制定《水产养殖专业工学结合海水贝类增养殖学实践教学大纲》、《水产养殖专业工学结合海水贝类增养殖学实践教学指导书》、《水产养殖专业工学结合虾蟹类增养殖学实践教学大纲》、《水产养殖专业工学结合虾蟹类增养殖学实践教学指导书》等教学文件。
  试点企业改革试点企业配合水产养殖专业改革配备相应的教学基本条件,在工厂内设置授课地点和教学基本设施。设立“车间教室”和“办公室教室”等教学场所。实践指导教师要建立基本的教学文件。
  (三)工学结合试点改革措施和运行办法
  改革校企合作方式,签订“临时用工合同”,规定工企双方权利、义务,改变过去学院找实习单位、实习单位提供食宿和安全保障并签订实习协议的浅层次校企合作方式,成为水产养殖专业学生选择企业单位,与单位签订临时用工合同的深层次合作,企业明确自己的用人权利和义务,学生以企业员工的身份从事生产,实行企业化管理,从工作报酬、实习安全、实习内容、双方要求、合同变更及解除等方面制定合同条款,使学生实训法制化,实现“学习、工作、挣钱”三赢,确保工学结合工作的健康开展。
  签发“工作经历证书”,就业时可作资质证明技术员(双师型教师)在水产苗种生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的社会声誉、技术水平对学生从事该行业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优秀技术员指导的学生社会认可度高,学生“工学结合”实训结束后,由学院、企业和指导教师联合签发“工作经历证书”,证书上载有实训企业和指导教师的评语。该证书可在学生工作时派上用场。
  深化课程改革,实践教学规范化工学结合改革过程中每位学生选择一位指导教师,指导教师负责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养成。指导教师要以实践教学大纲为依据,完成大纲规定的内容,完成规定的工作量,提供相应的教案,根据相关规定取得相应的报酬。指导教师灵活运用案例教学、现场教学、边讲边做等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在学中干、干中学,从而实现工学一体。
  改革考核方式实训教学结束后,由学院组织有关任课教师、试点指导教师、试点学生进行评价考核。学院组织有关任课教师出技能考核试题,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1)学生的考核。对学生从三方面进行考核:技能掌握程度70%,上岗组织性、纪律性10%,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20%。(2)教师的考核。对教师两方面进行考核:学生的技能掌握程度占60%,教师的组织能力和授课水平占40%。(3)过程监控及效果考核。实训期间由任课教师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巡回检查,对改革工作过程进行监控,使改革工作落到实处,实训结束后由任课教师组织出题考核,并进行学生满意度调查,及时总结改革经验。
  实施步骤第一年,在一年级、二年级学生中分别选择20名学生,选择两个试点实习单位进行试点改革;第二年,在第一年改革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发扬优点,修正不足,将试点学生和单位扩大,选择一个年级学生进行较大范围试点;第三年,继续总结成功经验,进一步完善改革方案,将试点范围扩大到整个水产养殖专业学生,改革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满意度调查,及时总结经验,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最后形成水产养殖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总结报告。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成效
  
  (一)强化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水产养殖行业实践性和季节性很强,作业条件相对艰苦,而且管理非常严格。学生进企业实训后,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由稚嫩走向成熟。经过在企业艰苦的磨炼,锻炼了坚强的意志,养成了吃苦耐劳的精神,认识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消除了许多不切实际的想法。团队意识、主人翁精神、心理素质、协调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幅度提升,为走向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提升了学院的影响力
  学生在职业岗位上顶岗训练,接受企业化管理,绝大部分表现优秀,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企业的首肯,为学院赢得了声誉,扩大了学院的影响。通过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一批“懂技术、会管理、人文素质高”的毕业生,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学生工学结合期间对企业生产情况、岗位要求、工资待遇、个人发展空间等情况有了较全面的了解,有些学生通过实习找到了比较满意的工作。
  
  作者简介:
  解相林(1964—),男,山东诸城人,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本栏责任编辑:杨在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