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思想概论课与大学生优秀品质的形成

作者:王宣瑛 李 敏




  摘要:思想概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形成优秀品质的平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挖掘概论课的功能,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形成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百折不挠、团结合作等优秀品质。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大学生;优秀品质
  
  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培养出具有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百折不挠、团结合作等优秀品质的大学生。这些优秀品质的形成,既要靠大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积累养成,又离不开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教育和引导。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各高校陆续开设了思想概论课,为大学生优秀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新的载体,搭建了新的平台。
  
  概论课有利于大学生
  形成实事求是的优秀品质
  
  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品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也是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优秀品质。
  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和本质。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克服教条主义的精神枷锁,一切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注重调查研究,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有机结合起来,领导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党继续坚持实事求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发展战略,中国的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影响力提高。实事求是贯穿于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始终,也贯穿于整个教材的始终。教材中任何一节的内容都是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结晶,因此概论课特意用一章的篇幅介绍、强调了实事求是。通过概论课的学习,我们也可以看到,无论是革命、建设,还是改革开放,只要党领导人民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就能够取得胜利,反之,偏离了实事求是,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差错,最后招致失败。
  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离不开实事求是,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样也离不开实事求是。然而,有些大学生却不能认真剖析自我,制定合理的人生目标和发展规划;有些大学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不愿从基层做起,不能脚踏实地做好基础性工作。因此,概论课教师有必要借助课堂教学,培养大学生实事求是的优良品质。
  在概论课教学中,教师既要深入浅出、形象生动地讲解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又要紧密结合当今中国社会生产、生活的实际和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让概论课更贴近大学生的思想实际,调动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精心设计、认真布置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大学生走进农村、走进社区、走进企业厂矿,亲自发现、亲身感受身边发生的巨大变化,使当代大学生深刻认识到正是由于党带领人民坚持实事求是,走自己的路,我们才能取得改革和建设的巨大成就,并引导大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各种社会现实问题,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对所学的理论做到真学、真信、真用。
  
  概论课有利于大学生
  形成开拓创新的优秀品质
  
  概论课侧重讲述了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及其他创新的丰硕成果,突出了其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品质。无论是中国共产党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还是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所取得的伟大胜利,都是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体现。
  创新是我们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更是一个优秀大学生应该具有的品质。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素质,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求,是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体现,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高等教育的神圣使命就是培养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提高全民族的创新素质,增强我国的创新实力。
  概论课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贯穿于实际教学中,一方面运用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向学生介绍、展示党领导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进行理论创新、制度创新、观念创新、思维创新、文化创新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激发大学生参与创新的热情,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另一方面充分关注国内外的时事和大事,随时向学生介绍我们的创新成果和重大举措。如讲解关于创新型国家建设、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会议和学术活动,为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增强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学术氛围。概论课教师还要鼓励大学生充分挖掘自身思想开放、思维敏捷、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敢于大胆尝试探索等优点,积极参与到各级各类创新活动中,在活动中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概论课有利于大学生
  形成百折不挠的优秀品质
  
  我们学习概论课,学习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毛泽东和邓小平。毛泽东作为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他的个人经历及思想历程对党和人民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同样地,邓小平作为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他的个人经历及体现出的优秀品质,也值得我们每个人,尤其是大学生学习借鉴。
  作为伟人,毛泽东和邓小平在政治生涯中都经历过不公正的待遇,历经磨难,但他们百折不挠,永不放弃,战胜挫折,成就了宏伟的事业。毛泽东一生遭受了多次的排挤打击和挫折,但毛泽东面对挫折不消极,而是积极工作,潜心研究,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探索出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邓小平人生经历中的“三落三起”,更是为当代大学生所熟知。在每一次大的挫折面前,邓小平从不气馁消沉、畏缩退让,而是心怀坦荡、顽强坚韧、愈挫愈奋。他不是局限于个人得失的小圈子里怨天尤人、悲观丧气,而是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局着眼,以乐观的革命心态,深刻地进行分析和思考,科学地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再度崛起积蓄能量。邓小平对待人生挫折和逆境的这种难能可贵的精神,实在值得当代大学生认真学习和效法。
  毛泽东和邓小平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没有被打倒,关键是他们都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当今,社会生活纷繁复杂,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随时都有可能遇到学业、爱情、就业等方面的挫折和磨难。然而,很多大学生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往往选择抱怨、逃避,甚至绝望,而不是勇敢地面对逆境,并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战胜这些困难。因此,在概论课教学中,教师既要向大学生介绍毛泽东和邓小平的不平凡经历和他们表现出来的优秀品质,更要鼓励大学生学习伟人勇敢面对人生道路上各种挫折和困难的品质,从而教育引导大学生形成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
  
  概论课有利于大学生
  形成团结合作的优秀品质
  
  我们知道,党进行理论创新的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都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所有党员之间团结合作、共同努力的理论成果。中国革命、社会主义改造和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能够取得胜利,是党领导人民共同探索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可以说,没有中国共产党人之间的团结合作,没有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团结合作,也就没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及其成果,没有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成功。同样,上好任何一堂概论课,也需要师生之间团结合作。概论课教师既要发挥主导作用,讲好概论课,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师生之间只有紧密团结、配合默契,才能产生师生满意的教学效果。
  当代大学生要形成团结合作的品质,就要具有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然而,很多大学生却缺乏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很多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长期以来都是家庭的中心,个人主义思想较为严重,往往注重个人利益,轻视集体利益。有些大学生处理不好与同学的关系,经常为一些小事情发生矛盾;有些大学生不关心、不喜欢参加各种集体活动,缺乏集体荣誉感;有些大学毕业生个人英雄主义思想浓厚,缺乏与同事间的沟通、配合。这些都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因此,在概论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大学生团结合作的品质。
  概论课教师可以创新授课模式,挑选几个比较容易理解、贴近大学生思想实际和社会现实的主题,分成小组进行讲课比赛。要求全体学生根据自身优势自由搭配,组成一个个目标明确、团结合作的讲课小组。每个小组分工明确,组员们分别承担编写教案、查找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课堂讲授、回答问题等不同的任务。全体组员只有齐心协力、团结合作、共同研究、深入探讨,才能准备出一堂质量高、效果好、人人爱听的概论课。通过这样的讲课比赛,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还可以增强大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比赛结束后,教师要对所有的讲课内容进行点评,指出优缺点,以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辩论赛、知识竞赛等,培养大学生团结合作的优秀品质。
  总之,概论课教师要当好引路人,充分利用概论课这个思想政治教育的大平台,引导大学生提高理论水平和思想修养,努力成长为全面发展、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作者简介:
  王宣瑛(1976—),女,天津工程师范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中共党史研究、“两课”教学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