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中等职业学校“订单”教育模式中的半工半读

作者:胡定军 马春英




  摘要:从招生录取、教学计划制定、教学管理、上岗就业等四个方面研究北京铁路电气化学校在订单教育中引入半工半读学习制度的情况,有助于在此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措施。
  关键词:职业学校;“订单”教育;半工半读
  
  半工半读是现代职业教育的一种学习制度,是一种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其基本形式是学校与企业等用人单位合作培养学生,学生通过工学交替完成学业。《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在部分职业院校中开展学生通过半工半读实现免费接受职业教育的试点,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广”。职业院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探索建立半工半读制度,是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与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是落实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举措,是促进职业教育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带有方向性、根本性的一项战略任务。“订单”教育是指人才需求方(通常是企事业单位)与人才提供方(主要是学校)经过协商,由人才提供方根据人才需求方提出的所需人才的数量、知识结构与职业技能等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向人才需求方提供相应数量与质量的人力资源的合约式教育方式。在“订单”教育中引入半工半读学习制度,可以使培养目标更好地满足企业的需要,达到学生毕业就能上岗的目的。
  
  在“订单”教育中开展半工半读的状况
  
  从2002年起,北京铁路电气化学校与北京铁路局合作实施“订单式”教育,培养电力机车乘务员和内燃机车乘务员。在取得一定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扩大了“订单班”的范围,陆续与中铁建电气化工程局、北京地铁供电公司、北京奥的斯、西门子奥的斯等单位合作开展了“订单”教育。
  招生录取在全校范围内面向学生对有组建“订单班”要求的企业进行宣传,并根据企业的要求组织相应年级的学生报名。报名采用学生自愿与班主任推荐相结合的方式。首先,由学生自愿报名,其次,由班主任根据学生的成绩与操行等级对学生进行审核,向就业办推荐合格的学生,相关课程、实训成绩及操行等级不及格的学生不予推荐。再次,由教务科负责根据企业对人才知识结构与身体素质的要求,对报名学生进行相关基础知识的测试。最后,由就业办及年级组根据考核结果对学生进行挑选,组成“订单班”。
  教学计划制定由就业办和相关专业科负责与企业联系,了解企业对人才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的要求,由专业科制定“订单班”教学计划的初稿。专业科与企业专家一起对教学计划中的课程设置、教学进度及教学方式进行探讨与修订,根据企业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工学交替的教学计划。教学过程分阶段进行,阶段的划分不是根据学期,而是根据企业的用人需求和教学内容的需要,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模块组成,每个模块均由在校理论学习阶段和到企业顶岗实习阶段组成。每一门课程的教学大纲需请企业专家与学校一起制定并审核。教师编写的专业或职业课程的授课计划需经企业专家审批后才能实施。在课程开发上,依据企业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的调整,不断补充、更新、修正和完善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能灵活地适应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下表为地铁供电“订单班”的教学计划。
  
  教学管理教务科协同专业科根据教学计划安排“订单班”的任课教师,并在年级组将“订单班”的学生名单报教务科后,及时对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学生信息进行修订和调整,通知相关任课教师。“订单班”的教学均实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方式,即教学按模块分阶段进行,理论教学在学校完成,实训到相应的企业完成。为保证实习教学的正常开展,我校采取了校企共同负责,共同管理,专人具体实施的分层管理办法,即在企业实训基地建立由校企领导、车间负责人和带队教师、工人师傅组成的三级管理小组,对校企联合育人进行统筹规划、统一管理。生产车间负责人和带队教师负责给学生安排生产任务和技能训练课题等工作;生产一线岗位的工人师傅和带队教师共同承担对学生的技术指导和质量考核工作,并做到每天有记载,每周有考核,每月有评估。为了达到学生毕业就能上岗的目的,学校在“订单班”的管理中引进了企业化管理方式,即将组建“订单班”的企业文化与管理制度纳入班级管理,使学生熟悉企业文化,提前进入岗位角色,增强对企业的认同感。如我校在“SMC订单班”中引入了SMC公司的“5S”教育,并实行了虚拟工资管理制度,将学生的日常考核分数转化为虚拟工资,并在下月初发放上月的“工资条”,以增强学生的职工意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上岗就业为了保证“订单班”的教学质量,在学生中引入了竞争机制,除按照教学计划由学校进行常规考核外,企业还定期对学生进行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对成绩不合格的学生进行淘汰。学习结束时,理论与技能考试均合格的学生方能上岗。
  
  在“订单”教育中开展半工半读存在的问题
  
  招生录取当用人单位对“订单班”的学生有特定需求时,如只招收男生、只招收外地学生或北京市的学生等等,就会造成对口专业符合“订单班”要求的学生数量少于企业需求的学生数量,学校就会将招生范围扩大到相关专业。由于各专业课程设置不一样,会导致进“订单班”的学生学习基础不一样,有些学生相应的专业基础课没有学过,影响了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经企业测试被淘汰的大部分都是这一类学生。某些班主任由于人情关系、工作不认真等原因,对不符合学校规定的学生,如成绩不及格或操行等级不合格的学生也进行推荐,致使有些学生进了“订单班”根本跟不上学习,影响了“订单班”招生的严肃性,在学生中造成不好的影响。有些企业提出组建“订单班”的时间缺少计划性,可能是根据企业生产的需要提出组建“订单班”,对学校的教学安排与教学计划考虑较少,致使有些“订单班”不得不在学期中组建,这就使得原专业的班级建制被打乱,有些班不得不重新组合,给教学带来混乱。
  教学计划有些“订单班”要求比较急,学校没有足够的时间与企业专家认真讨论教学计划,也有些企业对教学计划不够重视,不能向学校提供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这些都会导致教学计划不能完全反映企业的岗位需求,在计划执行的过程中不得不进行调整,影响了教学质量。有些“订单班”的教学计划制定后,由于企业生产的原因不能完全按照计划执行,特别是企业实习与理论教学不能很好地衔接,影响了教学效果。
  教学管理有时由于教务科不能及时在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中对“订单班”的学生信息进行更新,致使课堂考勤和学生成绩无法按时录入,影响了学生的学籍纪录。特别是在学期中组建的“订单班”,如果学生原来所在的班级尚未进行考试,而“订单班”是按阶段组织教学,就可能造成这些学生这个学期没有考试成绩,影响学生的毕业。
  上岗就业由于企业在“订单班”学习中期与结束时均要对学生进行考试,并进行淘汰,致使被淘汰的学生在“订单班”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又不得不回到原来的班级进行学习。而原专业的教学计划与“订单班”不同,会导致这部分学生哪头都跟不上,从而丧失学习信心,也给教学管理带来困难。
  
  在“订单”教育中开展半工半读的对策
  
  招生录取为了保证“订单班”的招生质量,增强“订单班”招生的严肃性,班主任必须严格按要求进行推荐,在班主任推荐的基础上,要增加教务科对所推荐学生成绩的审核环节。就业办应及时与企业联系,加强与企业的沟通,所有“订单班”均应在学期末组建完成,以保证教学计划的严肃性,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为了保证“订单班”学生的学习质量,“订单班”必须在相关专业招生。
  教学计划为了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使教学计划的制定更切合实际,在得知企业有组建“订单班”的意向时,学校应指派一名相关专业科“订单班”教学联络人,具体负责与企业联系,共同探讨“订单班”的教学计划,确保在“订单班”开课之前拿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为了增强学生的适应性,扩大学生的就业面,我校从2008年起按大类招生,即将我校所有专业归为信息技术、机电、电气三大类,并搭建三个公共平台,保证每个大类下学生的文化基础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是相同的。这样,“订单班”可以扩大到从一个大类的专业中招生,保证了“订单班”学生基础的一致性。为了保证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合作企业应借鉴德国的模式,在工厂中单设一个实训车间,供“订单班”学生到企业实习,减少企业生产与“订单班”教学之间的相互影响。
  教学管理要制定严格的“订单班”组建工作流程,明确规定各部门的职责及各项工作的时间要求,确保“订单班”的顺利组建及教学的顺利进行。
  上岗就业学生经过测试,符合企业要求的学生组成“订单班”后,要由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同签订订单合约。合约中要明确三方各自的权利义务,并应明确规定企业对学生的淘汰率,确保经培训合格的学生能顺利上岗,保证学校与学生的合法权益。
  职业院校开展“订单”教育,可极大地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使学生毕业就能上岗、上岗就能顶岗成为可能,同时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在订单教育中引入半工半读学习制度,可以促进企业对职业教育的深度参与,保证职业院校学生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赖志凯,岳嵬.“订单教育”好事难圆[J].山东劳动保障,2006,(6).
  [2]聂劲松,白鸿辉.半工半读教育制度的合理内核与改革实施[J].职教通讯,2006,(5).
  (本文责任编辑:王恒)
  (本栏责任编辑:尚传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