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宁夏高职教育微观层面产学研结合模式构建
作者:冯永琴
关键词:宁夏;高职教育;产学研结合:模式
产学研结合可以追溯到1906年美国的辛辛那提大学首次推出的一项新的教育计划:一部分专业和一些教育项目的学生一年中必须有1/4的时间到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公司或企业等单位实习,以获得必要的知识。当时称之为合作教育。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名称就是从合作教育而来的。
我国高校的产学研结合实践自上世纪50年代就有,当时的重点主要在于项目研发与成果推广。现代意义上的产学研结合教育思想的提出,发端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合作教育模式的引进。当前流行的产学研结合的定义是: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为重点,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用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有机结合的方式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一种教育模式,其基本原则是产学合作、双向参与,实施的途径和方法是工学结合、定岗实践,要达到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包括合作教育、合作科研、合作生产等内容。我国高职教育微观层面产学研结合模式的类型、表现形式及特点
我国的高职教育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理论探索,已经有了初步的产学研结合实践经验的总结、模式的归纳与理论的提升,包括这些模式的基本内涵、基本特征、基本条件、组织运行方式以及保障机制等。我国高职教育产学研结合实践的主要模式有“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2+1”模式、工学交替模式、全方位合作教育模式、“实训一科研一就业”模式、“双定生”模式、工学结合校企双向介入模式、结合地方经济全面合作模式、以企业为主的合作办学模式等九种典型模式。
表现形式根据学时、学制的不同主要有四种形式:(1)工学交替形式。即将一年分为三个学期,每一学年中有两个理论教育学期,有一个学生到企事业单位顶岗实践的工作学期;(2)预分配的"311”形式。即将学生的毕业分配与工作实践结合在一起,学生在校前三年与普通学生一样进行理论学习,从第四学年开始,根据用人单位与学生的双向选择。确定分配单位,学生到预分配单位实际工作一年后,返回学校进行为期一年有针对性的专业学习,并进行毕业设计;(3)中后期结合形式。即学生在校期间安排一次较长时间的实践活动,一般为一学期至一年不等,如“2+1”、“2.5+0.5”形式;(4)结合实际任务的形式。即学生在学校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完成用人单位提交的实际项目,如调研任务、采访任务、规划勘探任务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创业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种形式由于任务的大小和时间的不固定性,需要有一个比较灵活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管理制度。这些模式在一些高职院校采用后,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首先,成熟的产学研结合模式的提出离不开当地政府的重视,从经济结构调整到高职院校布局优化调整、组建高职教育集团,从搭建产学研结合的平台到立法支持高职教育良性发展,需要政府完成从思想观念到职能的转变。各高职院校已基本完成了从硬件资源扩张性发展到软件内涵式发展的转变,提出上述模式的学校基本上都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国家和当地政府的巨大投入也是其高速发展的原因之一。其次,提出上述模式的办学单位很多都具有深厚的行业依托背景,专业特色与优势明显,而且地处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地带,经济的高速发展及对高技能人才的巨大需求加速了高职院校的发展。
宁夏高职教育微观层面产学研结合模式的构建
(一)模式构建的可行性
根据宁夏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意见》的精神,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目标是使农业特色产业不断壮大,产业化水平明显提高;能源化工、机械装备制造和新材料等产业形成较强的竞争优势:支柱产业和优势企业的技术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服务业基本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需求相适应的产业体系。
宁夏各高职院校应根据自治区产业结构调整目标,结合自身实际和“十一五”发展规划开展专业与课程设置的调研及产学研结合微观模式的可行性论证。以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根据市场调研和对三次产业分布及发展趋势的论证,确定学院的专业应向工科类拓展,先后开设了生物技术及化工、机电一体化、数控、多媒体动漫设计、物流管理、物业管理等专业,未来将结合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和宁夏产业结构调整目标,对三次产业中的能源化工、现代农业、特色旅游及现代服务业和中心城市产业以及县域经济发展的目标开展研究,特别是要针对煤炭、钢铁、生物发酵及医药、机械制造、新材料、精细化工、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草畜、马铃薯加工、造纸、枸杞、酿酒、新型建材、交通运输业、金融保险服务业、现代物流和商贸服务业、信息服务业、房地产业、旅游业、社区服务业、文化产业等行业,联合相关部门对宁夏经济社会发展政策进行分析,对全区规模以上的行业企业布局、效益、用人进行研究,结合学院的目标定位对学院的师资、设备、实验实训基地进行规划,遴选重点产业进行产学研结合的可行性论证与前期准备。
(二)产学研组织机构的先行与随后跟进
组织机构的先行是指在实施产学研结合之前,学院要从上到下对传统管理体制下的教学、生产、科研三条线并行的组织机构加以整合,同时改革现行的管理制度,建立有利于产学研结合的制度体系,包括教学管理制度、学籍管理制度、学生工作管理制度,对招生就业部门与各个系部的实习就业的功能以及科研部门的功能加以重组,成立合作项目部,项目协调人作为组成人员之一,负责统筹安排与协调学院的合作教育项目。这些协调人的职责,首先是了解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安排与教学情况,其次是主动寻找企业合作伙伴。项目协调人要深入企业和开发区。熟悉企业用人的情况,通过学院领导与企业负责人及各个层面的定期与不定期的会晤建立广泛而密切的联系,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后,根据企业的工作环境、教学环境与素质教育环境遴选合作企业,并代表学校与企业联系、谈判、签约。遴选合作内容、任务及项目。同时联合制定产学研结合模式的保障机制,明确学院与企业的责任与义务。职责的明确必须经过共同协商,以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协议等方式加以保障,这是国内外成熟、成功的产学研结合模式的共同特点。
组织机构的随后跟进是指在确定了具体的合作企业与内容、任务、项目后,由学院的系和企业的人事或生产等部门联合成立相应的工作委员会。系教研室根据对企业的工作环境、教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