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职业教育的外部性分析

作者:赵秀华

治安状况。一般来讲。受过较多教育的人法律意识较强,因此相对更少的选择犯罪。(5)降低人口出生率。提高教育水平,特别是妇女的受教育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人口出生率。(6)改善社会健康状况。教育使人们更加注重身体健康,减少疾病传播的机会,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健康水平。(7)促进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教育可以使政府减少福利救济、医疗补助、失业救济的支出,并使人们增加慈善捐助。与普通教育(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相比较,职业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一般认为,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的外部性最高,但随着教育层次的提高,外部性会逐渐减弱。职业教育介乎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高职基本是专科层次,也在此范围内),其外部性没有基础教育强,但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应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的双重任务。我们强调职业教育的技能培养,并不能忽略职业学校对学生文化传承、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所起的重要作用,否则培养的学生只是普通的劳动者,而非高素质、高技能的专门人才。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是中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2006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连续两年扩大招生100万,2007年再扩大招生50万,当年招生规模已达到801万,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规模已大体相当。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由于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是刚刚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初中毕业生,没有接受高中阶段的教育,在基础教育上还有所欠缺,因此,中等职业教育除了突出“职业性”外,一定程度上还得兼顾着高中阶段的“基础性”,以弥补学生基础教育的不足。可见,上述关于教育的外部性的表现,在职业教育中依然存在。此外,职业教育的正外部性还有一些表现:(1)职业教育缓解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普通高考的压力,有将近一半的初中毕业生分流到了各类中等职业学校,使中等教育资源得到了更有效的配置。到2007年4月,我国独立设置的、具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职院校已发展到1109所(含民办高职院校、高等技术专科学校、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占本科院校数的66.9%,校均规模为3909人。高职院校吸收了大量高中毕业生,同样使高等教育的资源得到有效配置。(2)职业教育缓解了就业压力。如果没有中等职业学校的接纳,大量的初中毕业生就要辍学而直接流入社会,加大了社会就业的压力,而职业教育延缓了就业时间,更为重要的是受过职业教育的学生,无论是中等职业教育,还是高等职业教育,由于职业教育的特点、培养目标,决定了其就业市场更广。(3)职业教育使企业直接受益,而企业却不必为此付费。(4)无需回避的事实是,在并轨后,作为职业教育主体的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绝大部分是中考失败者,已被挡在高中的大门外,读大学无望,直接就业困难,被中等职业学校吸纳,避免了过早辍学,消除了很多的社会隐患。
  职业教育负外部性的表现一般认为,教育具有正的外部性。这一点毋庸置疑,职业教育也不例外。但是,各种研究几乎都忽略了职业教育也会产生负的外部性。这些负外部性主要表现有:(1)职业教育也会导致马太效应和赢者通吃现象,使强者有如滚雪球,越滚越强大。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职业教育领域里的这一效应越来越明显,使职业学校的资源配置不合理。导致一些学校办学举步维艰。(2)“因教致贫”问题引发的“新读书无用论”在农村卷土重来。接受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就业,甚至是“脱贫致富”,但现实是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毕业意味着失业。职业院校,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不少是来自农村贫困地区。学费对于许多家庭来说已经是不堪重负,学生就业困难、城乡教育差距拉大。(3)考证热冲击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就业准入制度,很多时候就像一根指挥棒,使学校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都围绕考证转,从而加剧了职业教育领域的“应试教育”,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技能被淡化,昂贵的考证费用也加大了学生的经济负担。(4)职业教育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与市场的需求高度相关,而市场的需求千变万化,这对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现实是:在职业教育中基础课、文化课被边缘化,许多教师不得不改行从事专业课的教学,市场需求改变了,专业设置改变了。很多专业教师也不得不从一个专业转向另一个专业,而教师的专业理论、专业技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造就,教师频繁改行,职业教育的消费者难以享受优质服务。(5)有些教师素质不高,一些教师四处兼职,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少数教师不具备基本的职业道德,对学生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6)职业教育较为单一的教学模式,带有功利性的培养目标,使文化课、基础课逐渐边缘化,忽视职业道德、心理健康教育,导致受教育者人格不健全,心理不健康,对企业、对社会都会带来隐患。
  
  职业教育的政策思考
  
  前面说过,无论是正外部性还是负外部性,都与资源配置紧密相关,都会使资源配置低效率。为使资源配置有效率,政府公共部门有必要矫正外部性。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和举措,也正是对其外部性的矫正,因此,制定职业教育的相关政策,我们应充分从外部性的校正、补偿角度去思考。笔者认为,结合职业教育的现状,应加强一些工作,如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
  正是外部性的存在,使私人部门不愿提供更多的产品,因而造成产品的供给不足。许多民办职业学校之所以生存。就是因为职业教育供给的不足,而为使外部效应内部化,只有通过收取高额学费弥补,公办职业学校的学费也在不断攀升,这对家庭本就相对贫困而就读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矫正外部性,政府责无旁贷。因此,国家应在原有基础上,继续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包括民办职业教育,也应该在政策、资金等方面享有更好的待遇。
  职业教育的正外部性造成地区间教育投资的不平衡,因此,国家应特别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投入。同时,制定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加大发达地区对相对落后地区的教育扶贫力度:制定切实有力的措施,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并规范管理;建立长期、持续的师资培训计划,并使计划有效落实,培养一大批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建立一支能适应职业教育新形势、新要求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建立健全完善的就业机制。自主择业,引入了市场的竞争机制,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成果,但不可否认的是,由此也引发了职业教育新的公平、公正问题。只有就业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职业教育才可能真正得到健康、稳步发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