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认识误区及对策思考

作者:王 健




  摘要: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发展,作为对提升内涵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的科研工作越来越得到高职办学者的重视。但是与其他工作特别是教学工作相比。科研工作还处于弱势地位。本文通过对目前科研工作认识的误区及其原因分析,提出了促进科研工作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科研;误区;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对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高职高专院校数量和规模也迅速扩大。伴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跨越式发展,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新生教育机构,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时,也有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有待研究和解决,其中,关于科研工作的定位与其他工作的相互关系问题就是十分重要的问题之一。
  以青岛酒店管理学院为例,在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下。经过近四年的不断发展,学院的科研工作有了明显提高,科研氛围日益浓厚,科研梯队正在形成,科研成果日益突出。截至目前。累计有校级基金课题116项,校外省市级立项课题12项;发表学术论文276篇,获得省市级奖励11项;举办学术讲座102场:出版学报14期。学院的科研工作虽然在不断地发展。但与教学和其他工作相比。科研工作仍处于弱势。这就需要结合学院实际,积极探索推进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有效途径。本文将从目前对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认识误区人手,分析其原因,提出对促进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具体建议,以期抛砖引玉,共同促进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健康发展。
  
  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误区
  
  对科研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就高等学校而言,教学、科研、服务社会是其三大功能,高职也是高等院校,虽然侧重点不同,科研工作也是高职院校的一项重要工作。但是在当前,高职教育工作者对科研工作的重要性还存在认识上的模糊和行动上的消极。不少人认为搞科研既不能增加学院的办学经费和生源,又无法立竿见影地提高学院的知名度和教学质量,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有没有科研无所谓。作为学院或部门管理者认识上的不到位将直接导致行动上的不积极作为,从而遏制了其自身甚至部门整体参与科研的积极性,进而影响了学院科研工作的氛围和效果。
  科研习惯还未养成,自觉参与科研的积极性不高 目前,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工作量还比较重,不少教师穷于应付教学,往往一人同时兼任多门课程。每周的课时数也比较多,无法抽出时间从事科研:也有人认为科研与己无关,认为科研主要是领导的和科研管理部门的事,与自己关系不太大,搞不搞无所谓:还有人认为科研很高深,科学研究离自身很远,无法企及,因而不敢涉足:高职院校中还普遍存在“职称科研”的现象,教师参与科研的动力与他们要评定职称有很大关系。这些问题在整体上又限制了教师从事科研,没有养成良好的科研习惯,自觉参与科研的积极性不高。
  组织管理和服务有待进一步提高 作为科研管理部门,部分高职院校没有独立设置科研处,只是安排类似教务处等部门兼管,繁忙的教务工作牵扯了教师较多精力,往往顾及不到科研管理:部分高职院校虽然设立了科研处。但是,由于其自身原因和学院整体环境,并没有充分发挥其组织管理和服务功能。
  
  对高职院校科研误区的原因分析
  
  高职院校的办学历史比较短 从80年代中期职业大学的出现算起,我国高职教育的办学历史还只有二十几年。而高职教育快速发展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许多高职院校至今还只有几年的高等教育办学历史。他们忙于基本建设和日常教学,科研工作还没有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许多高职院校是由中等专业学校升格而来,科研基础极为薄弱 由于中专学校对教师基本上没有科研要求,大多数教师除了教学,很少搞科研,基本上没有自己的学科研究方向。不了解自己所在学科的前沿动态,升格为高职院校后,一时还找不准自己的研究领域,教师整体科研水平不高。
  专业技术人员学历、职称较低,科研能力不强 高职院校的教师来源主要是由升格前的中专教师、升格后引进的本科生、研究生组成。原来的中专教师普遍学历较低,年龄偏大,科研能力和科研动力不足:新引进的本科生,自身没有受过太多的专业训练,科研意识和科研习惯都未养成,科研成果较少,多是为应付职称评审发表的充数论文:研究生受过专门的科研训练,科研能力较强。但是新进的研究生作为学院教学、行政的骨干力量,专业建设、教育教学的任务繁重,很难有精力潜心研究。这就造成了“有能力做科研的没有精力做,科研能力不强的不知道如何做”的被动局面,
  高职院校科研工作自身存在时间短。经验不够 高职院校的科研不同于高等学校进行的科学研究,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高职院校本身时间和历史较短,没有成型的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加之各个高职院校的特点不尽相同,其他高职院校较好的做法能否嫁接成功也有待时间和实践的检验。因此,作为高职院校的科研管理工作,目前也只能是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前进。科研也是在学院各项事业不断推进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和发展。
  
  促进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对策思考
  
  (一)从学院层面进一步明确科研定位和加强政策引导
  正确认识科研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科研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一项基本任务,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必要措施。科研工作是推动学院的可持续发展和个人的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手段。科研与教学是“教研相长”的关系,是相互促进、互相增长的关系,一个教师要想课程鲜活充盈,应该是不断进行科学研究的,只有这样才能驾驭知识,精选教学内容,运用好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育手段,向学生传授最新成果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应该有相对固定的研究领域和方向,时刻关注本研究领域最新的前沿的知识和信息。才能从单纯的“工匠型”教师转变成学者型、研究型教师。才能丰富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科研对促进高职院校各项工作高效开展和推进高职院校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要结合实际探索符合高职院校发展的途径,这一切都需要有科研作为保障和推动力量。要通过组织教师参与科研活动,研究高职教育规律,研究高职教育教学方法,研究高职管理水平提升的方法。以促进高职院校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
  加强政策引导,保持科研动力 一项工作的政策导向很重要,科研工作的成绩能否与教师的个人收入、奖惩制度和职务晋升有效的联系起来,是关系到科研工作能否得到大家重视和积极参与的重要因素。以青岛酒店管理学院为例,在学院2007年度科研成果统计中,以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数量超过100项,涉及90多人次,连续4年有较大增长。这与学院进行的科研成果奖励政策密不可分。通过这一政策,极大地提高了教师进行科研的积极性。而如何能够保持参与科研的持续动力和高潮,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应该在各级考核中适当考虑教师的科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