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高职旅游专业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的培养
作者:洪 楠
意识和职业操作技能的专业人才,以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和国际融合的需求。
职业心理素质培养的层次和途径 职业态度、职业心智、职业认知、职业情商等职业心理基本素质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其最终的形成需要有系统、有层次地培养,而个人、学校、家庭和社会因素的解决也需要逐步地、有针对性地进行。针对上述影响学生心理素质缺失的因素,试提出如下培养层次和方式。(1)教师帮助学生找准自我,强化职业心理。“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地解剖我自己。”借鲁迅先生的箴言,可以明白。只有使学生完整、准确的认识自我,才能在工作时心态平衡。对旅游专业教师来说,专业课程的教学应阐明与未来职业的关系和作用,除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外,还要与之多沟通,帮助学生分析自身的优缺点,并结合旅游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协调,找准位置。教师还可以结合身边的正反典型事例,加以分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不断强化职业心理,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2)高职院校要加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应是学校教育目标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把其贯穿到高职院校教育的全过程,有机融入整个教育体系,从而形成有效的实施机制。学校可以采取以下实现途径:第一,改变目前只针对毕业班进行就业指导的方式,建立从学生入学到不同年级的系统化的就业指导模式,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对就业形势的关注和自我就业的意识。第二,加强职业生涯规划的培养,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就业形势,配合家庭建立职业生涯规划,以便日后快乐工作、积极工作。第三。开展就业、应聘实景模拟训练,邀请企业公司人力资源主管和成功校友定期举行人生与职业讲座。(3)家庭教育要善于发现和引导子女的职业能力。就学生而言,顺利完成工作能够激发起他们的工作热情,反之会降低其从业积极性,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是否有相关专业的职业能力。旅游专业学生经过后天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培养,最终树立职业目标,职业能力便能在旅游职业活动中得以表现。而要提高学生从业积极性,展现学生的职业能力。家庭教育必须做到:首先,家长与学校经常沟通,以了解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找出学生的特点和优势,配合学校强化学生特殊才能:其次,家庭的教育要与学生的旅游专业相配套,对学生表现出来的一些特殊能力做适当的职业化引导,如,外向活泼的学生朝导游方面重点培养,内向文静的学生则可以朝酒店方面培养等:最后。家长要成为乐观、积极工作和生活的楷模,改变溺爱和过度关心的家庭教育模式,帮助学生树立自强、自立的性格,为学生日后的工作职业心理素质培养起到积极的配合作用。(4)良好的社会就业环境是学生职业心理素质提升的有力保障。学生在学校所受的一切教育,其目的就是在社会上获得认可、获得良好的工作,因此,良好的社会环境是高职学生发展的有力保障,在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提升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社会旅游企业应为高职院校学生实习提供积极支持,使学生真正能够学以致用,提高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树立积极乐观的就业态度:旅游行业应大力宣扬中国传统思想道德、职业道德以及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处在一个诚实信用、爱岗敬业的良好行业氛围中,拉近企业和学生的距离,使双方关系和谐发展。
旅游专业学生能否成为合格的从业人员,源于在校期间打下的基础,这就决定了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必须要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把职业要求和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相结合,特别要重视旅游专业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培养,并同理论教学相结合,真正体现出高职教育的优势和发展方向。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