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论高职院校新闻专业准职业人的培养
作者:叶杰英
通过在仿真的媒体环境中学习,了解现代化媒体的生产和管理方式。了解数字化时代编辑、记者的工作特点和技术要求。从而在毕业后能够尽快适应工作环境,提高就业竞争力。(2)强化实训、实习的准职业人培养功能。企事业一线是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的最好场所。高职新闻专业的教学应从培养准职业人的要求出发,以培养准职业人的理论探索和实践经验来指导实训、实习工作。在课堂知识学习和校内实践、仿真学习的基础上,应引入与主流新闻机构(电视台、广播电台、报社等)携手共建的机制,建立校外实训、实习基地,把准职业人送到相关媒体单位进行实际锻炼。并联合建立相关奖励机制,对其实习情况给予评价,与媒体联手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新闻实训、实习基地的建立既缓解了新闻专业学生实习经费匮乏的矛盾,又为学生接触、学习及使用先进的新闻传播设备与技术提供了方便,弥补了学校教育在这方面的缺陷。同时,在主流新闻机构、校外企事业单位进行的实训、实习活动。能提高学生诸多素质,如敬业精神、责任心、服务态度、合作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团队精神、风险承受能力等职业素质。实训、实习还可提升学校形象。有助于宣传、扩大生源并提高教学效果。学校根据一线需求调整专业结构,密切关注人才市场和生源市场的变化,将基地建成招生宣传的窗口。进一步拓展“订单培养”,让学生进入学校后以准职业人身份接受高等职业教育。
职业规划 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大学学习生涯既是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的大好时机,又是职业生涯的起步阶段,这一阶段的职业选择对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使自己一生的职业有一个努力方向,从而围绕这个方向,挖掘潜能,走向成功。一项全国高职院校就业状况调查显示:“职业院校学生缺乏职业规划。学生‘漂荡在人才市场上’。自我认知、确定职业方向,这些本应在学校里完成的任务,却带到了毕业离校后,学生只好在社会上不断碰壁、不断摸索、不断跳槽。90%以上的职业院校都设立了专门的就业工作部门,但80%以上就业指导还仅停留在毕业前简单地开几场‘短期促销式就业安置加上思想品德教育’内容的讲座。”在信息经济与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当代社会中,传媒产业的迅速持续发展决定了新闻传播学科所培养的学生就业市场比较广阔。从媒体上说,不仅有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从业者,还有新兴的网络媒体从业者;从工作性质上分,不仅有传统的记者、编辑、主持人、广告人等职业,还有新兴的网络媒体新闻人、电视制片人、自由摄影师、短信写手等职业。新闻传媒业蓬勃发展的现实,以及不断涌现的新兴职业类型给新闻传播类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社会舞台。但是,过分陶醉于新闻职业的发展前景,而不实事求是地对自身条件进行分析也是不切实际的。对于高职新闻专业的学生而言应深谙“不求做全而做专”的理念。在入学教育时,就要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和职业理想教育。如开展职业精神教育,提高学生对新闻“职业人”思想的认识,为准职业人向职业人的迈进做好思想准备。同时,引导学生认清形势,认识自我,准确定位,知彼更需知己。只有找到准职业人与“职业人”之间的联系。激发学习动机,采取切实的措施和积极的行动,才能赢得就业主动权,促进职业目标的实现。根据我院制定的高职新闻专业准职业人的培养目标,学生除了必须通过高校英语应用能力B级考试、全国计算机等级一级考试外,还必须获得专门的行业等级证书及职业资格证书。如,网络传播方向的学生须通过网络编辑员职业能力认证,播音主持方向的学生须有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一级证书等。在职业规划教育中,还要引导学生主动创造条件,扩大视野,紧跟时代步伐提升自身能力。如当今传媒已由纸质媒体向数字媒体发展,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数字传媒的特点和从业需求,适应这一新媒体的新闻传送模式,把自己锻炼成具有现代传媒采编能力的新闻传播人才。职业规划是准职业人成长为职业人的催化剂。聘请经验丰富、水平较高的职业人(记者、编辑等)担任兼职教师也是培养准职业人的有效方式之一。职业人既从事学校专业技能课程的教学,协助指导学生的新闻实践活动,又参与学校的专业建设发展规划,由此建立起准职业人与职业人探索交流的园地。
学生为找工作发愁,用人单位为找人才发愁。“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就业率”是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职业教育只有以培养准职业人为核心、宗旨,才能真正发挥职业院校培养职业人才的作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