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大学生自主创业困境及其支持体系的构建

作者:陈妙娥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宏观基本构架的转化和当前社会整体就业状况的日益严峻,大学毕业生创业成为社会日益关注的问题。 本文分析了大学毕业生创业的社会背景、有利条件以及面临的困难,并对如何构建大学毕业生创业的社会支持体系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创业;困境;社会支持体系
  
  大学毕业生创业是当前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在整个社会系统中,社会及其他关系如何给予大学毕业生创业活动提供支持,以帮助其适应实现与社会的发展,最终达到促进社会发展的目的,大学毕业生的合作创业与自主创业两种模式,是澄清这一问题的突破点。本文主要从社会层面论述大学毕业生的自主创业问题。
  
  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社会背景
  
  我国社会宏观基本构架的转化在商品经济的推动和冲击下,原来那种趋向同一的以行政权力为核心的同质化单一的等级制社会结构,必然会向异质的多元化社会转化。我国以市场化为基点的体制改革,不仅是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也是社会基本构架的型构过程。这就意味着以国家本位和行政主导的社会结构的解体或转型,并形成多元经济类型结构和多元社会利益群体的结构。高等教育作为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理应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所带来的社会基本构架的转化做出积极的回应。特别是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上,应改变过去的行政“统一分配”的路子,使其走向多元化发展的道路。
  当前我国社会整体就业状况日益严峻2004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中国的就业状况和政策》白皮书指出,受人口基数、人口年龄结构、人口迁移及社会发展进程等因素的影响,21世纪前20年我国仍将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16岁以上人口将以年均550万人的规模增长,到2020年,劳动年龄人口总规模将达到9.4亿人。其中,2001~2005年劳动年龄人口增长最为迅速,年均增长1360万人。我国的高等教育用短短几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用几十年才完成的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到大众化转变的过程。当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大众化趋势也就不可避免,大学毕业生就业方式也必然由精英化走向大众化。在发达国家中,这种现象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但是在我国,这个转变过程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和就业人口高峰交织在一起,从而使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显得格外突出。国家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自2001年以来,我国高校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大幅增加:从2001年的114万,到2004年的280万,再到2007年的496万。据估计,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将达532万,创历史新高。在毕业生数量每年大幅度增长的同时,离校毕业生待业的现象随之加剧。在全国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背景下,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所面临的压力依然十分巨大。
  社会转型和就业形势的严峻,使得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有利条件
  
  创业空间广阔就我国的情况看,扩大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根本途径是加快创业步伐。在有些发达国家每千人口中,有中小企业40~55户,而我国现在每千人口中只有6.4个中小企业,还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这给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提供了很多机会。
  创业形势好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报告强调,要保护“通过辛勤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人的发展活力,鼓励他们积极创造社会财富”。当前确实是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一个极好机遇:一是政策形势好,二是经济形势好,三是加入WTO后,我国和国际间的经济合作越来越广泛,创业的空间自然随之而扩大。创业又往往拥有技术创新、拾遗补阙、经营灵活等优势,专家认为创业者可在许多领域有所作为。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开始对大学毕业生创业给予扶持。各个省市相继出台了各种优惠鼓励政策。
  有经验可以借鉴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我国兴起第一次创业高潮,这个时期的创业人,人们都称之为“敢吃螃蟹”的人。在当时生存和发展十分艰苦的情况下,他们完成了第一次创业。应该说,这些成功创业的案例是值得现代大学毕业生学习和借鉴的。
  教育部开展了创业教育的试点工作教育部在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八所高等院校进行创业教育的试点,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这八所高校根据不同专业、不同个性特点对大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创业教育,开展创业实践。这些试点是大学毕业生创业研究的有益探索,必将在全国推广,也为其他大学生创业起到了示范作用。
  
  大学毕业生创业的社会难题
  
  大学毕业生在选择走自主创业这一道路时,除了具有创业者普遍存在的自身素质欠缺、经验不足、风险大等问题外,在社会经济环境方面也面临着诸多的冲突和障碍。
  相对均衡的市场分配格局使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领域窄、风险大从1978年开始,进行了30年的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格局已经初步确立。我国社会已经完成了一次深刻的变革,市场已经基本完成了重新分配的过程,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基本上占据了我国市场经济的主要高地。相对均衡的市场格局,使得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可以涉猎的领域比较小,而且技术含量偏低,从而增加了创业的风险。
  “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掩埋了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潜力从传统观念的角度来看,教育史上的高等教育都是以精英教育为主,强调大学精英的特殊性,大学作为精英教育的观念已深入人心。我们历来都是把大学生作为“干部”来培养,逐渐形成了所谓“学而优则仕”的观念。这种“人上人”的优越感正是毕业生择业时对工作岗位和工作地点苛求的内在原因,也是很多的大学毕业生毕业后不愿选择自主创业的原因。
  现行政策的落实不力影响了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发展速度事实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所需要的各种服务还不完善,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政策可操作性不强,亟待更好地落实。在扶持大学生创业方面,政府确实提出了一些扶持政策,但其中有些政策很难操作,有些在执行过程中变了样,尤其是在经营领域、融资渠道和税收优惠等关系到大学生创业的关键问题上,创业的大学生并没有享受到真正的扶持。例如: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对大学毕业生从事咨询、信息、技术服务的独立核算企业或经营单位,自开业之日起,免征所得税两年。但是在某些地方,大学毕业生干个体没有什么特别优惠,要与普通个体户一样纳税,他们享受的税收政策与其他个体户一样。大学生只是一个学历的象征,并没有什么特殊。另外,关于在现有渠道中“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小额创业贷款和担保”这一点政策,在实际中也没有很好的贯彻。银行的小额贷款业务一直都有,但目前有些地方还没有专门针对大学生创业的贷款业务,还处于准备阶段。也没有银行愿意承担这个风险,给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提供贷款。政策的操作性不强、贯彻不力,使得正在进行自主创业的大学毕业生“一半欢喜一半辛酸”,也使得更多的大学生对毕业后自主创业持观望的态度。这严重影响了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推进速度。
  
  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社会支持体系的构建
  
  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想要真正地成为大学生就业中的一种普遍选择,需要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共同来为他们搭建一个支持平台。
  家长需要更新观念,提供帮助和支持家长需要转变传统观念,支持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成为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坚强后盾。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需要很多的支持,特别是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子女涉世探索,家长要尊重和宽容;在子女决定创业时,家长应给予道义和财力上的支持,并协助和引导子女的创业行动等等。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