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农村中职学校数学教学现状及教学策略

作者:韦明理




  摘要:农村中职学校数学教学应面对现实,切合学生数学学习的实际,采取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优化教学方法及手段等教学策略,使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学会用数学思维思考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进而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塑造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使数学成为学生终身享用的财富。
  关键词:中职学校;数学教学;教学策略
  
  数学课是中职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是各类专业学生必修的文化基础课之一。数学内容的思想方法在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生活、经济建设中应用十分广泛,是解决各学科实际问题的有力工具,对培养学生思维素质和后续课程的学习有着重要作用。农村中职学校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全面提升学生数学素质,是值得每一位数学教师认真研究和加以解决的问题。
  
  农村中职学校数学教学现状
  
  (一)学生现状
  数学基础薄弱初中毕业或具有相当于初中毕业学力的学生,都可以直接到中职学校报名就读。学生的文化素质与政治思想素质都不是很高,多数是学业失败者或经济贫困生,文化基础差异很大,尤其是数学基础的参差不齐最为明显,学生在数学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等方面有较大缺陷,思想波动大,客观上给数学教学带来极大的困难。
  学习不得法,学习能力较低学生学习不主动,自制力差,不能进入学习状态,缺乏良好的自觉学习习惯,课前不预习,课上不认真听讲,课后不复习,不做练习,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因基础差或缺乏思维能力,遇到问题抓不住问题的实质,不知如何观察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不知如何思考、分析、解决问题。对概念、公式、性质、定理只会死记硬背,不善于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解题方法只会模仿,生搬硬套,运算能力低,推理能力差。
  自信心不强,情绪低落,缺乏学习数学的激情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或效果不佳,便产生畏难情绪,觉得自己能力不如人,不是学习数学的料,属于“惯于接受失败者”。多数学生学习信心不足,目的不明确,自卑心理、厌学情绪及畏难情绪严重,对数学学习感到厌恶,学习无计划,缺乏信心和恒心,意志力弱,缺乏学习数学的激情。
  (二)教学现状
  人才培养模式转变致使数学教学时间缩短农村中职学校走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新路,初步形成了工学交替或一年学基础、一年学技能、一年顶岗实习的办学模式。办学模式转变后,增加了技能训练与实习时间,而数学教学时间则由原来的4个学期缩减到1~2个学期,数学课减少到每周开设1~2课时。教材内容不变,难度不降,而教学时间减少,致使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不知所措。
  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方法不妥因学校经费紧张等原因,很少派文化课教师外出学习,也没有请其他学校教师到本校进行教学交流,只是本校教师互相听课,许多教师缺乏科研意识,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未能与时俱进,不善于改造、优化知识结构,不善于优化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缺乏以科研促进教学的意识。学校教学的重点是专业课,管理的重点是专业课教学,文化课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学生与家长普遍认为“专业课重要,基础文化课无聊”。因此,教师教学的目标是完成教学任务,考试的目的是给学生一个分数。教师讲,学生记,课堂听,课后练的教学模式依然是主流,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副三角板、一副圆规仍是数学教师全部的教学工具。落后的教学手段与陈旧的授课方式,不能使学生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不利于学生主动性与能动性的发挥,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农村中职学校数学教学策略
  
  (一)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根据学生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和数学知识结构的多种类型,采用分层教学,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有利于发展学生潜能,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学生实际试行分层教学,有利于促进农村职业教育又好又快的发展,满足多层次培养目标的需要。可根据学生的数学水平和能力差异,分低层级、中层级、高层级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以满足国家对学生数学素质的基本要求,满足专业学习的需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低层级班主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教学内容以教学目标为基准,以时间顺序为经线,以人物、事件、发明为纬线,备课、写教案或编撰数学讲义,重点进行数学发展史、数学基础知识简介方面的教学,要求学生能识记或简单理解,使学生通过学习,学会用数学思维简单分析社会生产和日常工作。教学上的训练部分可重史实、重过程、重结论。
  中层级班主要加强学法指导,引领学生学会学习重点放在基本概念、规律的理解,使学生领会知识的来龙去脉,基本掌握数学知识的应用。教学内容主要有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算法初步、统计、概率,基本初等函数(三角函数)、平面上的向量、三角恒等变换,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等。在打好基础的同时,要强调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实际应用。要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使其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数学问题进行思考,作出判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要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与文化价值,形成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高层级班主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领学生会学数学应突出重点,强调掌握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学内容以现行的数学教材为主。在中层班教学内容上可以考虑增加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导数初步及其应用、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数系扩充与复数的引入、框图或者常用逻辑用语、空间中的向量与立体几何等内容。要强化对数学的理解和掌握,强调培养数学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为学生继续升学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对不能按层次分班进行的数学教学,则要依靠数学教师认真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对所任教班级学生因材施教,分类指导,使低层次学生学习有所进步,中层次学生学习有所提高,高层次学生学习能力得到升华。
  (二)关爱学生,唤醒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中职学校的学生在初中阶段,由于学业成绩处于中下水平,得不到教师应有的关注,长期处于被忽视或否定的境遇中,学习信心受挫,学习兴趣得不到有效激发。因此,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和贴心人,重树学生的学习信心,用爱心唤醒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其在新的学习环境中,面对新的学习目标,激发努力学习的潜能。
  要重视学生心理辅导,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正确对待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挫折。教师要真诚地关怀学生,宽容、信任和尊重学生,营造平等、和谐、融洽的民主氛围,使学生找回自信,感受到学习是一种享受,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优化数学教学方法和手段,将数学教学延伸到课堂之外
  更新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教师要使自己的教学手段成为引导和促进学生掌握知识的动力,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数学教学从传授知识向“以激励学习为特征,以学生学习为中心”转变,要增强以科研成果辅助教学的意识,积极参加科研活动,使科研成果进入课堂,促进教学内容更新,使课堂教学内容更生动、更丰富。其次,要使学生学以致用,把握真正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策略。数学教师应了解专业、熟悉专业、理解和掌握相关专业的专业要求和基础理论,结合专业需要开展数学教学,打破专业课与数学课之间的壁垒,使数学课与专业课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应用能力和授课效果。再次,教与学是一个整体,应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数学教师要引领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共同携手,完成教学计划。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