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农业中职教育畜牧兽医专业设置模式研究

作者:孟昭仁 潘丹丹 黄春龙 张国新




  摘要:畜牧兽医专业的设置应以市场为导向,采用长、短期培养相结合,计划培养、委托培养、岗位培训等多种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的模式,按照行业总体规划与市场需求设置专业,为牧业现代化培养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专业岗位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关键词:农业中职;畜牧兽医;专业设置
  
  畜牧兽医专业是强调能力教育体系的专业技术学科。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转轨,牧业的生产方式由分散饲养向集约化饲养方式转变,人才培养也应由培养专业型人才向培养应用型人才转变,办学方向也应由学科型教育向以培养能力为基础的实践型教育转变,要根据市场的需要培养学生的畜牧兽医职业岗位综合能力。
  
  畜牧兽医专业的培养目标
  
  中等农业职业教育畜牧兽医专业应招收一定知识层次的学生,经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同时,采用以实践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配合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符合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建设要求的、具备综合职业能力与较高素质的、直接参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应用型人才。具体培养目标如下:
  1.按照“十一五”牧业发展总体规划及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招收初中毕业生,经过3~4年的畜牧兽医专业教育,将学生培养成系统掌握专业(动物饲养、动物医学、牧业经济等)基本理论、熟练掌握本专业基本技能的中级专业技术型实用人才与经营管理人才。
  
  2.根据本专业的市场需求与岗位需要,按照市场需求的专业岗位(如畜牧技术员、饲料生产技术员、繁改技术员、兽医技术员、检疫技术员、牧场管理员、畜牧物资生产营销员等)设置专业,经过1~3年的专业教育,培养出基本掌握本岗位基本理论、熟练掌握本岗位基本技能的初级专业技术型实用人才。
  3.根据生产岗位单方面专业人才(如饲料检验、肉类检疫、肉牛饲养、奶牛饲养、蛋鸡饲养、肉鸡饲养、宠物医疗、兽药生产、饲料经营等)的需求及岗位需要的专业知识范围,确定培养时间及内容,有针对性地培养适应职业岗位需要的技术实用型人才,并使其尽快进入角色,更好地适应本职工作需要。三种类型人才的培养与目标比较如表1所示。
  
  畜牧兽医专业的设置
  
  畜牧兽医专业职业教育应以服务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培养一线长期或急需人才为己任。在专业设置方面,应考虑专业的优势,办出名牌与特色,要着眼市场变化,及时增设新的专业,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做到长线专业与短线专业相结合。应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为目的,采用常规教学与灵活培训等多种教学形式设置市场需要的多种专业。具体专业设置如表2、表3所示。
  
  畜牧兽医短线专业可根据市场需要的专业知识范围设定专业及学习时间。对于长线专业(初中生、3~4年制)的学生,应在强调知识实用性的基础上,做到理论与实践兼顾,知识与技能结合,以实践教学为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力求做到学以致用。教师应在向学生传授技能的同时传授知识,实地指导生产与经营,使学生既学到理论知识,又能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增加感性认识,掌握生产技能,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在掌握生产技能的基础上,学习相关的专业理论,使培养的学生真正能够满足畜牧兽医职业的需要。对于根据市场需要确定专业及根据工作岗位需求确定专业的学生,应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主要培养学生需要掌握的专业技能。
  
  畜牧兽医专业的课程
  
  畜牧兽医职业教育源于职业,服务于职业。不论何种形式的职业教育,都具有共同的特点,即基本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本专业、本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专业课程设置要根据所需专业知识的层次、种类与岗位需要而定,要突出专业特点,重点是本专业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培养(实际动手能力)。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应以实用技能要求为范围,以“够用”为度。在强调实践教学的同时,应考虑到人才综合素质培养与人才自身潜能的发挥。
  
  专业设置应根据专业技术的实际需要调整课程内容与深浅度,根据专业岗位需要掌握的技能范围确定需要掌握的专业课程的内容。要调整理论与实践的课时比例,根据专业的不同特点,使实践课程的比例达到总课时的40%,随着教学实习条件的完备,应逐渐达到60%。对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技术,应结合实践学习专业理论。
  
  以实践教学为主的培养模式需要的环境
  
  以实践教学为主的培养模式就是要大力加强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训练,训练方法可以概括为理论描述、图片感知、动画识别、模拟训练、实际操作。通过训练,使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所训练的专业技能从引导操作到独立操作。为此,需要从以下方面提供教学环境保证:
  1.要建设具有代表性的实习场地(如养殖场、兽医院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场所。
  2.要建设专业门类齐全的实验中心,以全面适应学生实验的需要。
  3.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满足实训需要的“双师型”实验实习指导教师队伍。
  4.要建立专业技能模拟训练基地,配备比较先进的模拟教具及训练设备,以适应学生实际操作技能训练的需要。
  5.要加强电教队伍及设施建设,为开展形象化教学积累素材(如典型饲养场、典型病例、典型操作技术规程等),创造条件。要逐渐形成形象化教学资料体系,使之真正体现出寓教于乐。还要广辟实习场所,广泛建立场校结合、研校结合型教学基地。
  6.要增加实践技能培养经费的投入,畜牧兽医专业技能培训需要模拟教具、一定数量的实习实验动物及实习条件等,因此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为确保实训的顺利进行,有必要提高实习实验经费的收费标准,同时应努力做到产教结合,在实训过程中创造经济效益。
  
  小结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发展的具体运作方式,也是畜牧业由分散饲养向集约化饲养方式转变的过程。因此,畜牧兽医专业的设置也应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采用长、短期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在满足实际需要的同时,为今后的畜牧兽医行业发展提供适宜的人才储备。
  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畜牧业生产也要从单纯的经济效益生产向绿色无公害可持续的生产方式转变。为培养出市场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应根据市场需要的绿色无公害专业生产的内容确定培养时间、应掌握的专业技能的范围及专业理论的深度。
  中等农业职业教育畜牧兽医专业设置模式应以市场为导向,采用计划培养、委托培养、岗位培训等多种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的办学模式,根据行业总体规划与市场需求设置专业,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为核心,为牧业现代化培养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专业岗位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更好地为绿色环保可持续的牧业经济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熊川武,等.实践教育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2]吴映辉,等.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8,(6).
  作者简介:
  孟昭仁(1955—),男,吉林长春人,吉林省长春市农业学校牧医教研室高级畜牧师,主要从事畜牧业教学与生产研究。
  潘丹丹,女,硕士,长春市农业学校牧医教研室高级讲师,主要从事畜牧业教学与生产研究。
  黄春龙,男,硕士,长春市农业学校牧医教研室高级讲师,主要从事畜牧业教学与生产研究。
  (本栏责任编辑:王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