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高职《园林树木》课程教学之改革

作者:田松青 潘文明




  摘要:《园林树木》是高职园林技术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教学难度较大。要提高高职《园林树木》课程的教学质量,应从改革教学方法、优化教材内容、合理安排授课时间、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等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探索。
  关键词:高职;园林树木;教学改革;学习兴趣
  
  《园林树木》是园林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一门以园林建设为宗旨,对园林树木的分类、习性(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繁殖、栽培管理及园林应用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的课程,也是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及今后从事园林绿化工作的基础。
  《园林树木》课的教学内容繁多,树种特点不一,具有较强的区域性,学生难以掌握。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坚持长期观察与实践,从而使其具备正确鉴定树种的名称、了解树木的生态习性、掌握常见树种及观赏特性、合理选择与配植树种的专业能力,是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在多年的《园林树木》课程教学实践中,笔者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与探索,以下简单谈几点看法。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虽然江苏省的园林树木种类丰富,但还不够全面。如何既利用好当地资源,又克服不利因素,提高教学效果,是教师在教学中应考虑的首要问题。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变化教学形式,加强教学互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主要运用了讲授、现场教学、多媒体教学、习题课等教学方法。
  现场教学即充分利用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校园内丰富的树木资源,将课堂转移到校园中,由教师针对实物向学生介绍树种的识别要点与观赏特性,引导学生边观察、边记录,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多媒体教学能够及时将园林树木方面的最新信息及大量的照片、图片和动画充实到教学课件中,使学生通过形象、直观、具体的园林树木形态特征与园林树木配置效果画面,快捷、高效地接受相关知识,充分展示园林树木的树形、花、叶、果及整体景观配植的艺术效果,增加知识的趣味性,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还可以在单位时间内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和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学时不足的缺陷。
  
  改革理论教学内容
  
  补充教学内容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教师应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一定的补充调整。首先,在绪论部分,除了介绍我国园林树木资源的特点以外,还可增加我国珍稀濒危树种的研究与保护现状、重要经济树种的开发利用前景及科研人员在相关领域取得的重要科研成果等内容,激励学生的爱国热情与学习兴趣,树立信心。其次,在教学中要紧跟园林树木学科发展的步伐,不断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与方法的同时,及时了解学科最新发展动态。如近年来彩色苗木已成为园林绿化及不同地区引进园林树木的热点,教师应收集并补充相关知识,详细分析彩色树种的变色原理、应用效果、存在的问题及一些地方盲目引种造成的经济损失。新的知识点不仅可丰富教学内容,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园林树木的内容多,但教学学时有限,所以在教学中应主要讲授基本内容,并突出重点难点部分。对总论部分的分类原理、生态学特性、功能作用等要详细讲授,这些知识是学习其他内容的基础。对配植的原理与艺术手法可相对简单讲解,因为在其他课程(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教学中还要仔细讲解。在各论当中,应侧重讲解在园林绿化中应用广泛的树种和当地的树种。在讲授科、属、种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如果科、属的特征非常明确且比较一致,则应重点讲授科、属的特征,有些内容可引导学生自学,如禾本科的观赏竹类,可主要讲解竹类的共同特征,对具体的竹子种类则可做少量讲解,其他内容由学生自学;如果科的特征变化较大,种类较多,则应重点讲解各个种之间的区别,例如蔷薇科中的各个亚科及李亚科的桃、李、梅、杏、榆叶梅等。
  按季节根据观赏特性的不同安排教学内容园林树木在一年之中有不同的动态变化,而课程的安排要集中在一个学期内完成,不同专业的园林树木课程可能安排在不同的学期。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园林树木季节变化的规律安排课程内容。秋季可在总论结束后先讲观果树种,再讲秋色叶树种,到树木落叶之后再讲常绿树和松、杉、柏类及园林树木的冬态。春季可在总论结束后先讲观花树种,根据季节灵活安排各科属教学。如金钟属于木犀科开花早的花灌木,虽然在教材中属于后面的内容,但可提前讲授,便于学生通过观察理解掌握教师的讲授内容。
  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在教学中,要运用一些典型实例向学生阐述课程原理,如果只谈教材中的实例,一方面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也会使学生难以理解。笔者在教学中结合长江流域的资源环境特点与园林树木的应用情况,使学生感到所举的例子准确生动。如园林树木引种、栽培的主要限制生态因子、园林树种的调查与应用等,可以结合长江流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如1999年夏季暴雨造成苏州地区积水严重,白玉兰花芽形成少甚至植株死亡;2006年苏州地区桂花一年开花三四次的原因;在苏州古典园林中树木对意境形成的作用,等等。
  
  注重实践教学环节
  
  《园林树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仅凭课堂教学不能使学生掌握园林树种的识别与应用技能,因此,要加强实习教学环节的改革。校园绿化、园林树木种植资源圃和苏州园林是可以充分利用的教学资源,可用来进行现场教学与实践实习。
  为了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可以把各论中的部分内容通过现场教学的形式分散到总论教学中进行,每次理论课后都应有一次现场教学,这种形式可使学生尽早接触到园林树种,而且分散识别更便于记忆。由于课程学习一开始就认识了一定的树种,有利于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不断对树种的物候变化进行观测记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通过这一过程,可锻炼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了解树木的生长变化过程,在不知不觉中积累大量的实践知识。
  苏州园林甲天下,园林中的绿化相当精致。为了充分利用苏州园林给教学提供实习场所,学校可给每位园林专业的学生办理园林卡,使学生能经常到各个园林实习,除由教师带领外,学生还可自发前往各个园林,主动观察、识别、了解树木的园林用途,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培养其审美情趣,为今后的园林设计打下基础。
  为了使学生能集中识别大量树种,见到一些珍稀树木,我院在校内基地建立了园林树木种植资源圃,集中种植了约三百种园林树种,每学期进行《园林树木》课程实训时,让学生现场识别,使学生能了解到更多的树种知识。
  在园林专业课程教学中,课程教学改革的目的是改变传统教学中的一些不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使培养的学生更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园林专业人才的需求。但是,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改革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园林树木》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也是一样,虽然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些改革与探索,但改革的方法与措施还需要在实践中检验,需要不断充实完善。我院近年来的教学改革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学习园林树木的兴趣浓厚,成绩有所提高,对园林树种的识别应用能力有所增强。这些改革措施在园林专业后期的园林设计教学中得到其他教师的良好评价,为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在毕业实习及毕业后的工作中也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参考文献:
  [1]陈有民.园林树木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
  [2]潘文明.观赏树木[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3]杨凤军,靳学慧,李辉.《园林树木学》教学改革初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17).
  作者简介:
  田松青(1974—),河南南阳人,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园艺园林系讲师,主要从事观赏植物及应用方面的教学与研究。(本文责任编辑:王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