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导游专业“活动探究系列课”教学模式探讨

作者:张良斌




  摘要:以云南省主要少数民族风情介绍为教学案例,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指出传统教学模式所存在的一些弊端,提出活动探究系列课的教学新模式,同时深入探究这种模式的实现过程,分析其实施特点和注意事项。
  关键词:导游专业;活动探究系列课;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主要解决“教什么、学什么;怎么教、怎么学”等一系列知识传承的问题。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具有“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课本为本”等特点。在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的今天,不同专业的学科教学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形成各种具有特色的新型教学模式。所以,透过导游专业课教学中出现的现象,以现实的教学案例来探讨“活动探究系列课”教学模式的特点和在专业课教学中实施的过程,以构建专业化、特色化、活动化和探究化的教学新模式。
  
  教材分析
  
  本系列课教学案例内容来自《导游文化基础知识》(浙江省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教材)第二章“中国民族民俗中的云南少数民族”部分,主要介绍了以云南大理白族、西双版纳傣族、丽江纳西族为主的相关少数民族。学习本章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能明确把握各民族的民俗风情,为导游讲解技能的培养提供知识铺垫。而教材对本章知识结构的设计极其单一,只是按部就班,分别介绍了13个民族,而每个民族又分别从历史文化、服饰饮食、礼仪禁忌、节庆风情、建筑宗教等五个方面来介绍。
  
  传统教学模式及其弊端
  
  针对教材结构设计的平铺性,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依次对各个民族从历史文化、服饰饮食、礼仪禁忌、节庆风情、建筑宗教等五个方面进行介绍,或者辅以多媒体教学技术,让学生通过图片、视频来加深对该民族的认识,在课时安排上一般为一个民族一课时,对云南主要少数民族(白、傣、纳西、彝族等)的介绍总课时在四课时左右。
  这种教学模式的弊端是很明显的,主要表现为:(1)没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只是被动地通过教师的系统讲解来接受知识。哪怕是辅助了多媒体教学,但充其量也只是一种单向教学,更有哗众取宠之嫌。(2)缺少知识的系统性和比较性,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停留在浅层次的记忆上。13个民族一一介绍的方式,使学生容易产生一种认知疲劳,对知识的掌握不够深入,理解也难免不够透彻,学生往往表现出对各民族知识的相互混淆、相互干扰,最终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3)对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针对性不强,只是一种“填鸭式”、“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学生最多只是记忆了一些知识点,但理解不深入,更谈不上分析和运用。
  因此,如何进行教材的深度处理,如何让学生参与并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来,如何用一种更加有效的方式来组织课堂教学,如何真正达到教与学的统一、教师与学生的统一、探求和认知的统一,是本系列课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活动探究系列课教学
  
  针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因此,可探索“活动探究系列课”教学模式,以寻找突破点,实现教材组织、教学场所、教学方式和教学目标的创新。主要表现为:(1)在教材组织处理上,把本章13个民族按地域进行划分,本系列课内容就是介绍云南区域内少数民族的民俗风情,其中以大理白族、西双版纳傣族和丽江纳西族等为主。(2)在教学场所选择上,走出传统的教室,走进多媒体教室,走进电脑机房,有利于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的作用,发挥信息搜索的功能;利用多媒体技术,发挥信息展示的功能,从而为师生合作探究教学服务。(3)在教学方式上,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的基本规律出发,重视活动探究,实现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师生合作的结合,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教学形式的创新。(4)在教学目标方面,在知识学习和应用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
  活动探究系列课教学的过程
  正是立足于教材特点,针对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弊端,寻找创新教学的突破点,探索活动探究式系列课的教学模式,特对本系列课内容作以下设计。
  (一)第一课时——认识云南少数民族风情
  
  活动探究系列课教学模式的思考
  
   (一)活动探究系列课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按新课程教学标准,在学习方式上,注重以探究式、研究式、合作式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在知识传授上以“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分工与合作”等形式出现。相当多知识都是学生通过活动、探究和合作来获得。如何优化活动与探究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本模式教学正是在对教材进行充分分析整合的基础上,利用教师的指导、组织作用来贯串教学过程,通过个体学习、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方式,结合现代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通过信息搜集、展示、分析、比较和巩固的方式,来实现知识的不断递进,从而实现课程结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的创新,并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其教学过程如下图:
  
  (二)活动探究系列课教学模式的特点
  课程结构上的整合性这一系列课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课堂结构呈单一并列式的缺点,通过知识内容整合和方式创新,实现了课程结构安排上的整合性和延续性。
  知识体系建构的递进性这一系列课教学模式,主要注重了知识结构的一个发展过程,实现了知识从“面”到“点”到“重点”到“知识体系”的发展,从而符合学生的基本认知规律。
  现代教学技术的服务性这一系列课教学模式,注重了知识传授和现代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结合,实现了教学的双重目标:专业教学目标和技术应用目标的统一。
  课堂教学的合作探究性这一系列课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能力的培养,通过活动和探究实现教学模式上的创新。
  (三)实施活动探究系列课教学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切实发挥教师作为教学任务下达者、组织者和指导者的作用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策划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因此,教师要有充分的教学预设,做好足够的教学准备。教师只有充分准备,才能有效地组织教学过程顺利进行。
  切实调动学生发挥主体性,使教学过程不流于形式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他们的主体性作用能否调动和发挥关系着整个教学过程的成败。所以,为了使教学过程不流于形式,对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合作性的调动和引导是非常关键的。教师要在这一环节中更充分发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活起来。
  切实利用好现代教学技术的辅助教学作用现代教学技术在本系列课教学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现代教学技术的运用需要师生有一定的技术支持和运用基础。但同时要切实发挥其作用,不能喧宾夺主,如果脱离了教学文本和主旨进行这种模式的教学,充其量也只能是一种电脑知识运用系列课。
  活动探究系列课教学模式强调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强调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成为教材与教学的决策者、引导者和组织者;强调在活动教学中重过程、重自主探究、重能力培养、重学习效果;强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专业课教学服务;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乐于学习,从而真正体现导游专业课教学的特色。
  
  参考文献:
  [1]傅道春.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美)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中的艺术和实务[M].郭进隆,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
  作者简介:
  张良斌(1979—),男,浙江宁波人,宁波东钱湖旅游学校旅游专业中学一级教师,现在华东师大攻读中职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