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关于公共实训基地柔性培训体系之构建
作者:黄 烨
关键词:公共实训基地;柔性培训体系
我国公共实训基地现状与特点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及前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开展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建设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从2007年初开始,各省市着手建立公共实训基地,加上已经建成使用的公共实训基地,全国公共实训基地现已初具规模。
目前,我国公共实训基地大致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政府单独出资,由政府管理,面向社会(包括各类院校)进行实训、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如2000年开始对外开放使用的上海市天山路公共实训基地(以计算机、微电子、先进制造、模具、多媒体技术、艺术设计等内容为主)。第二种是政府依托院校或培训机构,由政府与学校共同出资(或政府单独出资)、共同管理,院校具体负责实施,面向社会进行科研、培训与职业鉴定,如2006年开始陆续使用的常州科教城现代工业中心(依托科教城区几所院校)、2006年开始建设2008年4月底落成的绍兴公共实训基地(依托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第三种是经过政府认定,确定现有院校或培训机构作为公共实训基地,政府给予补贴。如北京市确认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北京技师学院、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等单位为北京市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后两种公共实训基地可以称为政校合作或政企合作公共实训基地,具有节省资金、不需重组师资队伍、见效快等优点。建设公共实训基地可以充分发挥政府在职业教育培训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的主导作用,实现职业教育培训资金投入集约化、培训资源最优化、社会效益最大化和技能鉴定标准化,以加速我国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探索公共实训基地培训方案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公共实训基地柔性培训体系构建探索
(一)柔性技能培训的含义
公共实训基地培训对象面向社会各层次人员,包括各类职业院校学生、企业职工和下岗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复员转业军人以及出国劳务人员等,培训对象来源广,需求内容多样化。因此必须建立柔性培训机制,才能适应与满足多层次和多样化的需求。柔性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柔性的教学与培训内容,能够满足多样化及个性化的需求,二是培训周期及培训时间段灵活变化,三是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与管理模式。建立柔性技能培训体系,公共实训基地可以让学员依据自己的学习需要和相关工作经历,选择适合自己的资格证书及学习内容,学习项目可多可少,灵活多样。
(二)个性化的培训方案开发
所谓个性化的培训方案,就是针对多层次和多样化的需求,制定不同的培训方案,做到因材施教。参加培训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差异大,接受掌握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也不相同。这就要求制定个性化的培训方案。
一个培训方案包括培训项目内容(或工种)、选用或编写培训教材、培训实施方式、培训时段及周期、培训的评价几个方面。按培训对象不同,培训方案分为以下几种:(1)校本型方案:针对各类院校在校生。考虑相关理论知识已在课堂讲授,因此在实训基地的实习以技能操作为主,结合职业岗位及工种进行训练并考级,或以熟悉设备结构原理和职业环境为主要目的的实训,不考虑职业资格证书。这类培训方案须考虑与院校人才培养计划的融合,在内容、时间顺序方面必须与培养方案衔接。如果是政校合作型公共实训基地,在拟定培训方案时已经将其融入培养计划。(2)企业型方案:针对企业一线在岗员工和员工岗前培训。对一线在岗员工培训目的是提高技能水平、补充新技术新工艺知识或者是新增岗位工种及更换岗位培训。员工岗前培训的主要目的是获得上岗资格、熟悉岗位技能和职业环境。因此要针对不同员工制定相应的培训方案,做到因材施教。(3)普适型方案:适用于各类人员,其中包括个体从业者、待岗员工、再就业人员。这类培训方案以技能培训和鉴定为主,目的是要达到一定的技能水平和获取相应职业证书。这类培训方案以国家职业工种所要求的应知应会为目标组织实施。但在培训时必须注意分清情况,区别对待。特别是经济欠发达、技术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对个体从业者、待岗人员和再就业者的培训,要加大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适当延长培训周期。
培训方案开发的过程:(1)确定实训项目与培训内容。由实训基地牵头,政府、学校与企业三方组成开发队伍,制定培训方案。具体做法是邀请相关企业院校及政府部门专家,并在网上发布,其他有兴趣的单位都可参与。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以人才需求为依据规划实训项目,实训项目与教学内容除了要反映区域经济发展所需的基本技术与工艺之外,还要反映产业发展的最新趋势,涵盖最新技术和工艺,重点突出“高(高端职业和技能)、新(新兴职业和技能)、长(长周期技能开发)、前(前瞻性技能开发)”。由政府根据基地培训能力与财力,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同时准备最先进的实训设备和真实的实训环境。(2)开发培训教材。组成由教授和副教授、工程师与高级工程师、讲师和技师构成的联合编写队伍。(3)制定评价方案。对受训者在完成指定的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进行评价,对参加职业工种考级的学生可依据国家职业鉴定标准;对不考级的学生制定评价标准。评价不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而是在生产中或相似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基地要接受生产任务,为学生提供工作和真实的职业环境,使学生尽可能地贴近工作实际。因此,培训方案制定的原则是职业导向原则、个性化原则、结合生产实际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前瞻性原则。
(三)培训方案的实施方式——灵活的教学模式和开放式的管理模式
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采取灵活的教学模式。对于在校生,由于理论知识已在课堂讲授,其培训以实训技能操作为主;对于企业从业人员,除了技能操作实训之外,还要适当补充理论知识,对于个别学员只是补漏拾遗。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可以分别进行,也可“做学合一”。
在培训过程中,可以边训练边考核,以考促训,考练结合。采取弹性考核,一般学生达到基本要求即可,优秀学生可有更高技能要求与发挥余地。每个项目都要留有充足的创新空间,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培训的教学模式多种多样,培训可以从时间上分脱产、半脱产和不脱产的培训;时间可长可短,时段任意选择;地域上分学校本位和企业本位的培训等,也可以是多种方式结合起来的培训。在具体的教学活动实施中,贯彻“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根据学习者的需要、能力、专业素质和教育环境实施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为了做到因材施教,培训前要对受训者进行摸底,即对其能力、教育背景、生活经历和工作经历进行评估,避免重复学习,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以较低的成本完成其选择的培训项目。
总之,公共实训基地从软硬件建设、管理方式、政校企合作到培训方案的开发、教材编写、师资队伍建设,都需要进一步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陈锡宝,朱剑萍.关于建立公共实训基地“社会师资库”的探讨[J].探索与争鸣,2007,(12).
作者简介:
黄烨(1965―),男,河南罗山人,工学硕士,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数控分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先进制造技术的研究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