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分析及其解决

作者:陈立福 石 磊 王 蕾 夏多田




  摘要:通过对新疆几所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2008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的问卷调查,结合该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状况,围绕着培养目标、建立就业指导体系、课程体系改革和教育教学方法创新等与毕业生成长成才密切相关的内容,对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心理;教育改革
  
  在新的就业形势下,区域高校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有何特点?他们的就业心理如何?为此,笔者对新疆4所具有土木工程专业的高校460名2008届大学生的就业心理进行了无记名问卷调查,收回问卷418份。以量化数据和客观的定性资料来描述大学毕业生的状况。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的特点
  
  毕业生走向的多极化调查显示,面对就业市场相对供过于求的局面,29.4%的毕业生打算考研,4.1%的毕业生选择出国深造,0.6%的学生虽然条件不允许,还是希望进一步寻找机会深造,1.8%的学生可能选择自主创业,选择直接就业的占64.1%(远远低于2007年79.4%的水平),反映出当前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思想尚未成熟,缺乏合理的职业规划。在考研的本科毕业生当中,有72%的学生是为了提高就业竞争力,也有17%的人有志于学术研究,9.8%是为了改变专业。可见,当前学生的就业压力仍然很大,考研只是一种无奈的选择,有志于学术研究的学生仍然很少。
  毕业生价值取向多元化由于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 国际化进程加速、新旧观念碰撞和中外文化反差等原因,毕业生的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趋势,他们愿意从事的职业依次是:工程师(64.8%)、管理人员(18.1%)、商人(8.8%)、科研人员(3.8%)、教师(1.7%),2.8%的学生选择了其他职业,只有3.5%的学生选择了去民营乡镇企业工作(如表1)。
  
  毕业生就业意识主体化大学毕业生就业意识主体化体现在其择业过程中的风险意识、开拓精神和竞争意识的增强。如表2。绝大多数毕业生开始注重就业发展前景和个人价值的实现。在择业过程中,59.2%的毕业生会积极主动地争取用人单位的信任,而希望由学校向用人单位推荐的毕业生仅占39.6%。这说明以往的择业观正在被自主自强、自我创新的风险择业观所取代。
  
  毕业生知识结构的动态不良性(1)知识面狭窄。文理分割严重,学习局限于某一感兴趣的领域,缺少基础的、必要的理论知识修养。(2)知识陈旧率高。由于教材、教学内容陈旧,教学大纲系统性、科学性不强,学生自学能力较差,导致毕业生形成单一线型的低功能知识结构体系,妨碍了知识更新和发展。(3)知识运用能力差。其中,对知识运用很熟悉的为5.6%;了解但不具体的为72.9%;有模糊印象的为15.3%;很少涉及的为5.6%;没听说过的为0.6%。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
  
  就业指导的系统性不足目前,毕业生就业指导课程主要是对就业形势进行分析和教给毕业生一些求职技巧,以提高就业率,这远远不能适应就业形势发展的需要。在本次问卷调查中,13.1%的毕业生反映在择业过程中知识面不足,5.5%的毕业生反映口才欠佳是自己的最大障碍,22.4%和7.8%的毕业生反映存在社交和心理素质方面的缺陷。而在被调查的毕业生中,认为热爱自己所学专业的只有13.2%,33.9%的毕业生不喜欢所学专业或对所学专业没感觉。这也是学生课堂纪律不好、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原因之一。
  学科课程设置不合理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是由一系列课程来完成的,而课程设置的主要依据是教育目标,即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土木工程专业是开放性较强的专业,因此,所培养的人才应该具有广博的学识,具备迎接国际竞争的创造性素质。但目前的毕业生却存在着严重的知识结构缺陷(见表3)。
  
  
  教学内容比较落后现在的教育教学内容落后于当前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对于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综合素质,提高毕业生的社会认同度,具有不利的影响。
  教育教学方法不符合时代要求目前,我国高等学校的教学方式主要还是以“教材、教室、教师”为核心的、单一的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方式无疑会导致“多灌输,少启发”的教学现象。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热情得不到鼓励,主动性得不到发挥,学生的知识结构只能是单一、片面的。
  
  解决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措施
  
  明确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高等教育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培养出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创新意识、具备手脑并用能力的、同时又具有科学知识结构的人才。
  建立合理的就业指导体系(1)科学设置就业指导课程。高校在完成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应该将就业指导作为在校大学生的必修课,而不仅仅是作为专题讲座。毕业指导课应该从大学生入校时开始,贯穿整个大学过程,指导学生的成长、成才。(2)积极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完善就业指导体系。为了保证就业指导能够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帮助大学生认识当前学习活动对实现个人职业目标的意义,激发他们以高昂的学习热情去完成学习任务,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就必须积极拓展第二课堂的功能。(3)建立健全就业指导的模式。开办就业指导中心,开展就业咨询和心理辅导工作。职业咨询要常年开展,面向全体学生。从低年级学生专业教育开始,将本科生报考研究生的系科选择、毕业生的择业标准及择业目标、就业形势及求职技巧等内容均纳入职业咨询的范围,全方位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就业心理咨询等服务。
  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网络建设根据问卷调查统计,70%以上的毕业生在校期间每周有5个小时以上的时间上网。由于网络具有非常强的时效性、经济性和隐蔽性,且不受区域限制,容易为各种类型的学生所接受,因此,有效地发挥网络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可及时解决就业指导过程中的信息缺失和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就业不充分等问题,建立健全就业指导体系。
  改革学科课程的设置(1)将专业课程的纵向深入和横向拓宽结合起来,实现土木工程专业知识和人文知识的互相结合、互相渗透、互相交叉;把理论课、实训课和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加强能力培养。(2)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应使课程内容多样化,课程结构合理搭配。人文知识、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专业相关学科知识、专业高新知识、专业技术都应占一定的比例。
  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技术创新为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更新提供了有利条件。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改变传统的枯燥乏味的教学活动;利用网络教学手段,可以随时为学生展现丰富多彩的知识;利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开放性教学和互动式教学成为现实;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变学生“上课记笔记,下课看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全忘记”的学习状况。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1)[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
  [2]申勤俭.大学生择业心理、择业观念的调查与分析[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3,(1).
  [3]蔡克勇.21世纪中国教育的走向[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陈立福(1963—),男,新疆石河子人,工学硕士,石河子大学水利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教学与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