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关于教学管理系统开发与应用的思考

作者:郭雨燕




  摘要:对购买的教学管理系统的应用进行效果评价之后,针对教学管理系统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教务管理;教学管理系统
  
  近年来,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培养方式的不断改革和丰富,高校教务部门对各种教学信息的处理与分析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和复杂,传统的教务管理方式已不能适应高校教育管理的需要。因此,教务管理的信息化正成为各高校乃至中小学应对教学管理新变化的普遍途径。我校于2007年10月引进了教学管理系统。该系统的后台数据库采用Oracle软件,前台开发工具采用Delphi、ASP.NET软件,整个系统基于三层结构(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客户端),网络采用Linux和Windows操作系统。系统采用三层结构和模块化设计,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和可维护性。据了解,该系统在全国范围内已有近500所大、中学校使用,具有一定的普及性。笔者将着重阐述使用感受及其思考,以供教学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使用者和开发者参考。
  
  系统开发和应用过程中有待改善之处
  
  针对性与实用性教学管理系统在开发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了高校教学管理实践中可能涉及的各种问题。然而,这种“充分”是一种普适性的充分,并没有考虑某个学校的具体情况,使开发出的软件缺少针对性与实用性,很难适应我校的教务管理需要,软件的许多功能模块无法确切地反映管理者的思路与意图。例如,各个学校的学生成绩单格式并不相同,但是购买的软件不会因具体情况不同,做相应的改变,所以学生期末的成绩还是必须通过手工填写后寄发给学生,造成了软件无法使用。
  软件应用人员的应用能力对软件运转效率产生消极影响教学管理人员是系统的操作者。按照操作权限可以分为系统管理员、职能部门管理员和教学秘书三类人员。虽职责不同,却不可或缺。他们的教学管理软件操作能力直接关系着软件的运转效率。但是,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素质普遍不高,加之很多教师web端的操作能力也比较低,在使用软件时往往知难而退,使软件的功能得不到充分利用,更谈不上对软件的进一步开发与完善。系统搁置的时间越长,滞缓的资源信息就越庞大,与软件系统发展更新的距离就越远,旧的教务管理观念就越难以改变。
  不同管理系统难以兼容由于学校在不同时期开发或采购了多种管理软件,造成多种管理系统并存的局面。尤其是教学管理人员特别依赖旧的管理软件,因为应用新的教学管理软件不得不面临许多新的问题:不同厂家的系统不能兼容,无法互换数据;新系统与校园网中的其他应用系统和数据格式不能兼容……这些问题使得教学管理人员不愿重新准备数据、重新学习已购买的新系统,由此造成了数据的重复录入、用户维护成本提高、生成报表费时费力,使先进的教学管理系统得不到充分利用。
  落后的硬件配套措施由于缺乏配套的政策支持和协调机制,学校的网络设备及计算机硬件配套设施落后,更新速度缓慢,远不能满足日常巨大的访问量及软件系统对硬件的要求。即便学校教务管理人员管理意识、管理方式和管理行为先进,也难免处于尴尬、被动的局面。例如,学校有两个校区,在本部网络就会好一些,在另一个校区网络就常不畅通,直接导致教务工作不能同步开展。
  
  对策与建议
  
  开发者的营销行为首先,作为软件的开发者开发出适销对路的产品是理所当然的事情。那么,在软件的生产阶段是否可以充分考虑使用者的个性化要求,使软件对于每一个用户都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另外,软件的开发者是否可以站在大多数教学软件使用者的角度去思考,使软件的操作更人性化,甚至更具有幽默感和吸引力。其次,在一个软件生产出来后,市场推广也是不可缺少的。那么,对使用者进行培训理应是市场推广环节的重中之重。因为,使用者的主观感受将决定着产品是否被购买。
  使用者对软件的二次开发教学管理软件的功能模块多、涉及面广、要求高、技术性强、开发周期长、投资大,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在开发中,既需要熟悉软件编制、具有软件编制经验的软件人员,熟悉教学管理、具有教学管理经验的管理人员,还需要创建适合软件开发的条件和机制。因此,不是每一个学校都能在较短时间内自行开发的。实际上,也不需要每个学校都重复开发,以免浪费资源。对于一般高校而言,采取“引进购买”与“二次开发”是明智之举,“引进购买”主要解决了缩短开发周期、节约成本的问题;“二次开发”主要是解决个性化的问题,使教学管理软件使用起来更便捷、实用,把将来在使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减到最少。
  进一步提高教学管理系统应用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软件应用人员的应用能力对软件运转效率的消极影响,应通过多次培训来解决。第一次培训时,要让全体教职工都参与进来,教务处应印发教学管理软件的操作说明,分发给每位教职工,同时把操作说明的电子版挂到校园网上,让大家了解软件的运转方式,并在碰到问题的情况下有资料可查。在培训之后,应马上开放教学管理系统的相关功能,让教师进行试录入,同时设立答疑热线。这样,不但可以及时解决使用中的疑问,亦可对教职员工最常碰到的问题进行收集,使培训做到有的放矢。每当某些问题的提问次数到达一定数量时,如果是软件内部程序的问题,可交软件公司进行调整并留底,以便二次开发;如是使用中的问题,便可组织各部门的教务秘书或相关负责人,对该问题进行集中答疑。同时,教学管理人员也应转变思想观念,在合理地继承传统管理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先进的科学方法和技术,借鉴一切有益于提高管理效益的科学方法,实现管理方法的现代化,充分发挥教学管理系统的功能,才能把管理人员从日常繁杂的事务中解放出来。
  进一步加强数据的规范性和准确性教学管理系统涉及的信息资源主要有考试信息、课程信息、学生信息、教师信息、教学条件信息、教学档案信息、教材信息等。这就需要对信息的编码进行规范,依据国家、部委、有关上级主管部门已制定的编码原则及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教务处应同学校行政办公室、人事处,资财管理处、学生处、科研处等有关职能部门进行统一制定,为今后的教学数据校际共享做好准备。教学管理系统的一些功能实现是建立在数据准确基础上的。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会由于使用者的人为因素,造成数据的差错或丢失,导致在进行下一步操作时得到不准确的信息。所以教务管理人员一定要坚持用严谨、认真的态度去使用教学管理系统,保证工作的质量。
  有效整合现有的各种管理软件,消除“信息孤岛”对现有并用的各类管理软件,要根据“各类并用,逐渐弃旧”的原则进行有效整合。对一时无法舍弃的管理软件,应根据教育部颁发的《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的数据格式编写各类接口,消除“信息孤岛”,主要包括不同厂商之间的接口、新旧版本的接口以及教学管理系统与校园网中其他应用软件的接口。同时,也应加大新系统的宣传力度,在培训教师和教务管理人员时,可以把新旧系统做对比,让他们了解新教学管理系统的优势。这样,教学管理人员才能逐渐丢掉旧的管理模式,实现教务管理的优化。
  加大投入,改善设施教学管理信息资源的集成与共享需要依托网络教学管理软件,实现客户端数据处理综合分析与智能管理的功能。为避免因信息资源流通不畅、信息共享程度不高而导致教学管理人员积极性不高、管理效益低下等问题,学校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尽快更新与教学管理软件相配套的硬件设施,使先进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与教学管理理念有机融合,不断提高教学管理系统的运行效率。
  教学管理是学校的主要日常管理工作之一,涉及校、系、师、生等诸多方面,随着教学体制的不断改革,尤其是学分制、选课制的展开和深入,教学日常管理工作日趋繁重、复杂。学校办学规模逐渐扩大,过去的分散式教学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而引进综合教学管理系统,大力推进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发展,正是适应这种需要的必然趋势。但是,由于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对使用教学管理系统不利的因素,如校区分散、资源有限、有关课程编码不规范等。为确保教学管理系统的顺利运行,推进学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必须努力消除以上制约因素。要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系统,提高教学管理系统的效能,还需要进一步在实践中进行探索,使教学管理各功能模块的使用相辅相成,不受牵制,真正使教学管理系统成为提高学校教务管理水平和效率、促进学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发展的有力工具。
  
  参考文献:
  [1]陈进军.浅谈学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J].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2]沈华,等.完善教务管理系统的思考[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6).
  [3]索凯峰.我国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问题与出路[J].教育技术导刊,2005,(11).
  [4]张大然.高职高专院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08,(2).
  [5]娄卫华,巫世晶,殷勇.高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2,35(6).
  作者简介:
  郭雨燕(1980—),女,山西忻州人,硕士,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教务处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