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9年第1期

和谐校园视角下高职生闲暇中的道德选择

作者:朱 瑾




  摘要:从构建和谐高职校园的视角,调查了高职生闲暇生活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从营造闲暇德育大环境、开发闲暇德育的优势资源、发挥闲暇德育主体的能动作用三个方面对高职生进行闲暇道德教育。
  关键词:和谐校园;高职生;闲暇生活;道德选择
  
  高职生是高职校园的主体,他们学习生活状况将直接影响和谐校园的构建。闲暇是高职生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是个人展示自我的最佳舞台,因此,关注闲暇与闲暇中的道德生活,是关注人与自我的和谐,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领域。
  
  高职生闲暇中的道德选择
  
  闲暇的本质是自由,对于高职生而言,闲暇生活是摆脱工作或学习、责任之后的自由生活。高职生一旦进入闲暇生活,就像走进了自由的时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的选择喜欢的闲暇生活方式和闲暇活动内容。然而,自由和道德是分不开的。法国哲学家萨特说过:“自由、德性、价值三者是统一的,人们的选择都是道德的选择。”可见,自由是有条件的自由,必须在道德约束的范围内享有。高职生在闲暇生活中,一方面,享受自由,另一方面,又必须为自由尽自己的责任。他们常用自己的闲暇活动来说明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而闲暇也直接影响他们个性的成熟和人格的完善。他们在选择闲暇生活方式和闲暇活动内容的过程中,就包含着能否尊重自己、尊重他人的选择,即能否在闲暇中处理好我与你的关系的选择,这就是高职生闲暇生活中的道德选择。
  那么,当前高职生选择了什么样的闲暇生活?在闲暇中,他们是否能够尊重自己、尊重他人,营造和谐的他人与自我关系呢?为此,笔者在2007年6月对600名高中起点的三年制高职生进行了闲暇生活问卷调查。
  
  高职生闲暇生活现状调查分析
  
  从众效应明显高职生闲暇时间充裕,但闲暇技能匮乏,在闲暇活动方式选择上从众效应明显。(1)高职生的闲暇时间充裕,但安排不科学,从众效应明显。调查结果显示,高职生无论在双休日还是工作日,他们的空闲时间均超过他们规定完成学习的时间。面对大量可以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78.38%的高职生安排很不科学,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娱乐活动上。在内容选择上,以睡觉、上网、看报纸杂志小说、体育健身、闲逛等娱乐消遣型和闲呆型活动为主,几乎没有认真地、理智地、自觉地思考闲暇时间对于自身的重要意义。在闲暇活动方式选择上,他们基本还处于一种盲目的自发的不觉醒的状态,经常是别人干什么,他也干什么,闲暇活动方式选择上表现出明显的从众效应。(2)高职生闲暇活动技能匮乏,闲暇活动价值不大。调查显示,高职生闲暇活动的内容呈现多样性,但在内容选择上以娱乐消遣型和闲呆型活动为主,根据美国学者纳什的闲暇层次理论,这类闲暇活动层次不高、对个人发展的价值不大。而当问及:“您在闲暇活动中有哪些特长”时,有8.6%的学生都选择了无特长,有很多学生认为自己下棋、打牌方面有特长;当问及“闲暇时间,您和您周围的同学是否有过赌博的行为”时,有15%的学生选择偶尔,5%的学生选择经常;当问及“您在闲暇生活中有没有做过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时,有6.85%的学生选择经常,18.7%的学生选择偶尔。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闲暇技能的匮乏不能不说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闲暇技能匮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职生参与各种闲暇活动的积极性和范围,与此同时,这种制约极易导致另一种倾向,即在不良氛围影响下,某些闲暇技能(如打牌、玩游戏机)却畸形发展。不知道如何安排闲暇生活,闲暇时间不能有价值的利用,不仅会危害个人身心健康,而且损害他人的利益,为高职校园的发展带来消极影响。
  行为选择迷惘高职生闲暇空间扩展,但闲暇知识苍白,闲暇行为选择迷惘。(1)闲暇空间的扩展,使高职生在闲暇行为选择时显得仓促、迷茫。近年来,很多人都看准了学校周围的商机,在校园周围的各个角落开设了网吧、小说出租屋、KTV、台球室、迪吧、电子游戏机室等盈利性闲暇场所。调查显示,上网已成为高职生闲暇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高职生平均每周上网时间呈上升趋势。在上网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能够坚持自己的德性,不做违反网络道德的行为,但是也有部分学生坦言,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如果自律能力不强,极易受到网络世界不良行为的诱惑。学生长期沉溺于互联网的虚拟世界中,不仅不利于身体健康和进行正常的学习生活,而且极易受网络世界的不良影响,导致道德认识模糊、道德情感淡漠、道德意志薄弱、道德行为失范。虽然这仅仅发生在少数学生身上,但这种状况所带来的负面作用对学校德育有巨大的消极影响,已直接影响到高职生的身心健康,进而影响和谐校园建设。(2)闲暇欲望的递升,凸显高职生闲暇知识的苍白。调查显示,由于闲暇知识的苍白,高职生无法找到适合自己的闲暇活动方式,往往感受不到闲暇带来的魅力和美感。当问到“您对自己的闲暇生活有何感受”时,有46.76%的学生对自己的闲暇感到不满意,觉得闲暇生活缺乏生机与活力,甚至无聊。现在学生中间最为流行的两个字是“郁闷”,足以说明闲暇知识贫乏所带来的隐性消极影响。个人闲暇生活的无趣,有可能导致学生寻找精神的慰藉或刺激,做出危害社会的事情,成为社会治安和和谐校园的一个不稳定的破坏性因素。
  如上所言,高职院校有责任为学生的闲暇生活提供必要的德育牵引,以帮助他们把闲暇生活控制在合乎个人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良性轨道上。
  
  高职生闲暇德育的实施途径和方法
  
  齐抓共管:营造健康家庭、社会的闲暇德育大环境家庭是高职生生活的港湾,是高职生进行社会化的最初场所。在家庭中,人们逐渐形成自己的一套关于闲暇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在闲暇德育过程中的作用日渐突出。对于家庭来说,言传不如身教,培养孩子正确的闲暇观念,让孩子学会有价值地选择。同时,家长可以利用闲暇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实孩子的闲暇生活,激发孩子的情趣,丰富孩子的个性。父母要以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高雅脱俗的志趣爱好、积极健康的娱乐活动来引导孩子的闲暇观念和闲暇活动,使孩子在美好的家庭氛围中成长。社会是高职生生活的海洋,是他们继续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受我国具体国情和传统文化的制约,人们在对闲暇的认识上存在着偏差,认为闲着就容易无事生非。因此,要树立闲暇道德观,提高人们闲暇生活的质量,必须关注社会整体闲暇生活环境的改善。对社会来说,关键在于净化整个社会的文化环境,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改变人们陈旧的看法和习惯。一方面,我们要加强对闲暇、闲暇教育的宣传,使教育工作者、家长等社会成员对闲暇、闲暇教育的重要性有所了解,并因此改变落后的闲暇态度、闲暇价值观及闲暇生活方式等;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加强各种文化设施建设。同时,我们也要改变消费中“重物质”、“轻精神”的不合理现象,提高我们的文化修养,追求高质量的闲暇生活。
  转变观念:开发高职院校闲暇德育的优势资源在求学期间,高职生的绝大多数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他们的生活主要围绕着课堂、寝室、食堂、校园环境展开,和他们接触最多的是老师和同学。高职校园作为高职生闲暇德育的主阵地,要转变观念,利用校园中的优势资源对高职生进行闲暇生活的道德教育。对于学校来说,最关键的就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学校特有的文化现象,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师生价值观为核心以及承载这些价值观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包括以学校的教育目标、校园环境、校园思潮、校风、学风以及学校教育为特点的文化生活、教育设施、学生社团组织、学校传统习惯、学校的制度规范、人财物管理以及师生员工的价值观念、舆论环境等内容。大学校园文化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导向,同时也提供了舞台。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培养高职生的闲暇道德观,高职院校应从校园布局、房屋建筑、绿化到教学设备、生活设施的配备,从教育目标确立、教学大纲制定、图书馆建设到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教材的编写,从校风、教风到班风、学风,从第一课堂到第二课堂等等各方面进行精心考虑,积极营造一个整体健康的大学校园文化氛围,让高职生随时随地都受到熏陶和感染。
  自我教育:发挥闲暇德育主体的能动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个人是闲暇生活的主体,也是闲暇教育的主体。闲暇观念的形成、闲暇素质的提高、闲暇道德的养成,最终要通过受教育者自我内化。高职生闲暇德育的主旨在于让高职生树立积极向上的闲暇价值观、闲暇道德观及闲暇态度,培养高职生积极运用闲暇时间的各种能力,特别是独立支配闲暇时间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因而,在高职生闲暇德育的培养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德育的基本规律,以高职生的自主、自觉、自由为基础,结合闲暇的特点进行合理引导,让高职生自主地安排活动内容,做自己的主人。同时,高职生在主动参与、实践、探索闲暇活动中进行自我调控,通过自我闲暇教育能力的提高,减少对“他育”的依赖。另外,高职生身心发展特点也要求我们在闲暇德育过程中充分重视和发挥他们的自我教育作用、尊重他们的选择,让他们将自己的需要、价值观及各种能力与闲暇活动结合在一起,使闲暇时间高效率地最大限度地为他们所用,从而达到充分培养高职生的个人兴趣、展现他们的个人风貌、提高他们的生活品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庞桂美.闲暇教育论[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2]马惠娣.休闲:人类美好的精神家园[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3]罗传清.论大学生闲暇教育的德育内涵[J].河池学院学报,2005,(8).
  [4]斯彩英.关于杭州市高职学生闲暇活动的调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9).
  [5]李庆峰.当代中国大学生闲暇生活探略[D].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
  作者简介:
  朱瑾(1977—),女,浙江义乌人,硕士,金华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