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9年第1期

深职院高职高专教育师资培训内部运作机制探析

作者:梁 快




  摘要:探讨作为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师资培训基地的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师资培训的内部运行情况,可以从基地运行取得的经验与存在的问题两个方面,为高职高专院校开展师资培训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培训组织;培训服务;培训政策
  我国现有高职院校近1200所,学生数量接近800万,按照1∶14的师生比,需要60万名高职教师,而我国现有的高职院校教师不足50万人,在现有教师中,具备“双师型”教师资格的教师比例严重不足,且规格偏低,结构不合理。为解决这一问题,教育部于2003年批准成立了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师资培训基地(以下简称基地)。2005年,经教育部批准,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深职院)成为基地成员。笔者拟通过介绍深职院利用基地平台面向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开展师资培训工作的内部运行机制,为师资培训基地院校的培训工作提供借鉴。
  
  全国基地培训工作概况
  
  创建基地的思路是2000年由天津市教委提出的,2002年开始试点,2003年教育部批准成立了由天津6所院校,上海3所院校,北京、宁波、河南各1所院校组成的5大基地。2005年,教育部又批准了由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3所院校建成广东基地。至此,全国共有6大基地,包括15所院校和一个培训中心。几年来,基地院校在教育部的指导及基地协作会议的统筹协调下,充分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加强相关专业的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认真组织实施培训项目,配备优秀授课教师,不断改进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法,加强了培训的针对性,较好地完成了基地的各项培训任务。
  下表按年份列出了近几年各基地院校开展培训的项目,各基地院校的培训规模与发展概况可见一斑。
  
  从表中可以看出,基地院校在师资培训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但各基地的发展并不平衡,有些基地院校每年开展的培训项目与培训教师的人数能维持在一定的水平,有些院校的培训工作似乎已经过了高峰期,开始走下坡,有些院校则处于持续上升的发展期。
  
  深职院基地的运作
  
  深职院成为基地成员只有三年多的时间,第一年推出了6个培训项目,培训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教师133人;第二年推出16个培训项目,培训教师453人;第三年推出52个培训项目,培训教师达1149人。2008年1月,深职院走出校门,北上哈尔滨,与黑龙江省教育厅共同举办了精品课程研讨班和两个技能培训班,仅此一次,参加培训的教师就达637人。深职院在短短三年时间内开展的培训项目与培训人数几乎占基地院校一半左右。成绩的取得,除了依靠学院本身在高职高专教育方面的示范性、辐射力、影响力之外,学院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采取的措施、制定的政策、提供的条件等内部运行机制方面也有许多可供借鉴之处。
  明确分工,将培训组织工作落到实处2005年接到获准成为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师资培训广东基地院校的通知后,学院立即召集由教务处、工业中心、培训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督导室及各二级院校领导参加的师资培训专题会,会议明确规定:基地日常工作由培训学院负责,包括申报培训项目与接受教育部下达的培训任务,参与全国基地协作会议的各项活动,面向全国高职院校招收学员,对内向各二级学院下达培训任务,协调培训项目与校内各二级学院之间的关系,联络教务、督导、后勤等部门解决与培训相关的各种问题,接受学员咨询和报名,解决学员吃、住、行问题,安排学员的课余活动等;培训工作由各二级学院负责,具体包括培训项目的开发、制定和实施;培训项目的申报与评审由培训学院会同教务处负责召集校内专家进行审核评议,以确保培训项目的前瞻性、先进性、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督导室负责对培训质量加以监控,对培训过程进行全面督导和评估,以确保培训效果;各部门工作的统筹协调由分管教学的副院长负责。由于组织工作落到实处,确保了全院的师资培训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提高认识,将培训教学任务落到实处面向全国的高职高专师资培训是一项十分神圣而重要的工作,它有助于推动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也关系到深职院自身的声誉与形象,这项工作做好了,对自身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这种认识,每个教学部门都将师资培训作为一项使命,视为搭建一个为高职教育与自身发展服务的平台的机会。因此,各教学部门利用自身最好的资源、精心设计推出受到高职院校教师欢迎的培训项目,而且用最好的培训教师、最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最佳的教学手段实施教学。例如现代电工技术培训项目将深圳技师技能培训的最新内容纳入教学,参与授课的教师除了长期从事电工教学的教授、高级工程师之外,还有数名深圳市百佳优秀技师中的高级技师。良好的培训环境、优秀的培训教师、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激发了学员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许多学员放弃课余休息,放弃周末外出,在深职院如饥似渴地学习。由于培训任务落到了实处,推出的培训项目很受兄弟院校教师的欢迎。经过培训的教师,在较短的时间里全面接触到了本专业领域前沿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和先进的管理模式,实践操作技能大大提高,初步具备了“双师型”教师的素质。
  制定政策,将激励机制落到实处由于师资紧张,深职院许多教师工作量达到每周15学时以上,承担培训教学任务的二级学院基本上都存在因教师工作量过重而缺乏主动性、积极性的问题。为使培训工作顺利开展,出台激励政策十分必要。首先是利益分配方面的政策,深职院在相关条例中明确规定,将培训收入最大限度地交由培训单位支配,培训单位又制定了相关配套政策,使参与培训的教师、专业、实训室获得最大的收益。其次是奖励政策,学院将师资培训工作纳入对部门的年度考核,与部门的年终奖励挂钩。再次是将师资培训与精品课程建设、示范性专业建设挂钩,将其作为评价课程与专业建设的参照指标之一。由于激励机制健全,政策到位,各二级学院、各专业及教师都积极参与培训工作,认真开发培训项目,确保了培训工作的顺利推进。
  强化服务,将后勤工作落到实处后勤服务是教学之外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此大规模的师资培训对后勤资源本来就相当紧张的深职院而言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后勤服务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员的情绪和稳定性,也影响到培训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学员的吃、住、行问题必须妥善解决好。首先是吃,学院统一安排学员在校内食堂就餐,给每人发一张充值IC卡,学员凭卡就餐,丰俭由己。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饮食习惯,专门开辟了清真窗口和就餐区。其次是住,考虑到学员经济承受力的差异,准备了四种档次的住房,一是收费很低的学生公寓,二是条件稍好的招待所,三是一般宾馆,四是星级宾馆。学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住宿条件。再次是行,每天均安排专车往返接送学员,返程票则联系票务公司上门服务。2008年1月底,恰逢春运高峰期,一百多名来自新疆的学员返程碰到相当大的困难。培训学院及时与航空公司、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职教办及驻深办事处联系,经过各种渠道的充分协调,终于以较低的折扣价为这批学员提供了返程机票,使学员全部安全返回新疆欢度春节。除安排好学员的吃住行外,为丰富学员的课余体育生活,开放了运动场馆,为学员提供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运动器材。为方便学员的课余学习,图书馆向学员开放,还开放了专用机房供学员上网。此外,学院的俱乐部、会议室等也向学员开放,供学员学习、研讨或娱乐。由于精心管理,热情服务,学员在这里得以安心学习。学员对基地服务工作的良好口碑,对促进基地培训工作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