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辽代史料《焚椒录》及其他辽人著作





  同中原历代皇朝一样,辽朝也重视国史的撰修。辽太祖时,曾置监修国史。圣宗时,设修史机构国史院,置监修国史、史馆学士、史馆修撰和修起居注、日历等史官。“对其国史之努力,固不少逊金人,其成绩亦有足述者”①。但以世事沧桑,朝代更迭,战争频繁,官私著述,流散殆尽。流传至今者,实属凤毛麟角。

  自太祖以耶律鲁不古监修国史以来,历太宗至兴宗先后编修了《始祖奇首可汗事迹》、《统和实录》、《辽国上世事迹及诸帝实录》(又称《遥辇至重熙以来事迹》、《先朝事迹》)。道宗大康年间,耶律孟简上表称:“本朝之兴,几二百年,宜有国史以垂后世。”①同时编著耶律曷鲁、耶律屋质、耶律休哥三人行事以进。道宗乃命置局编修国史,至大安元年(1085),太祖至兴宗《七帝实录》已具。天祚乾统三年(1103),复命监修国史耶律俨(李俨)纂修太祖诸帝实录,俨撰成《皇朝实录》70卷,是金、元撰修《辽史》的重要依据。

  此外,尚有私家著述《礼书》、《契丹官仪》、《辽朝杂礼》、《辽四京记》、《契丹地理图》、《疆宇图》、《大辽对境图》、《契丹会要》、《大辽登科记》、《七贤传》等,惜今只有目而无书。

  辽朝契丹、汉臣多有诗文集,如辽道宗《清宁集》、耶律资忠《西亭集》、萧孝穆《宝老集》、杨佶《登瀛集》、李瀚《丁年集》等,都已不存。今存者有进士王鼎的《焚椒录》,记录了辽道宗皇后被诬致死的情况,为研究道宗朝政事和辽统治集团内部的斗争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辽人著述流传至今者,尚有释希麟的《续一切经音义》、行均的《龙龛手鉴》和耶律淳的《星命总括》,对研究辽朝的社会和宗教也不无裨益。《契丹国志》及其他宋人著作中的史料与辽为兄弟之国的宋人著作中,专记或涉及辽事者,为数颇多,为研究辽史的重要文献。其中专记辽事者首推南宋叶隆礼的《契丹国志》,全书27卷,包括帝纪12卷,后妃、诸王、外戚、群臣列传7卷,书、表、语录、杂记等8卷。记录了契丹初兴、建国始末,搜集了与后晋、宋、西夏交往文书,今有贾敬颜、林荣贵点校本。又有节本名《辽志》,摘取书中有关契丹初兴、部落、族姓、制度和风俗等内容,不分卷。

  南宋李焘所纂《续资治通鉴长编》,为编年体北宋史,其中涉及辽事也多有记载,可考订《辽史》的舛误和补充《辽史》的不足。

  南宋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250卷,记事起自宋政和七年(1117),终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在记宋金和战事时,对辽末形势,北辽和辽、①冯家昇《<辽史>源流考》,见《冯家昇论著辑粹》,中华书局1987年版。①《辽史·文学·耶律孟简传》。

  宋、金三方交往事也有较多记载。

  南宋王称的《东都事略》有契丹专传可资参考。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对契丹人的早期活动、辽的建立和辽与中原五代各政权的交往以及辽朝某些制度的记载有重要参考价值。

  此外,《宋大诏令集》、《文献通考》、《通志》、《册府元龟》、《宋会要辑稿》、《武经总要·北蕃地理》以及宋人使辽语录、宋人行记、宋人文集、诸臣章奏等也多有关于辽朝史事的专门或零星记录。近年,贾敬颜教授对宋人使辽行程录作了整理、疏证,有《宋元人行记十一种疏证稿》(油印本),搜集了胡峤、晋出帝、王曾、薛映、宋绶、沈括等人的使辽行程录,所记为宋使所亲见,对研究辽代地理、风俗、军政制度等都有一定参考价值。《辽史》按照中国历史传统,后继的朝代应为前朝撰修史书,以记录其君臣行事,政事得失。金朝曾两次撰修《辽史》,第一次在熙宗时,以耶律固主持纂修。后其徒萧永祺纂成75卷,未及刊行。章宗时,再次置局编修,以移剌履、党怀英等提控、编修,陈大任继成之,称陈大任《辽史》,仍未及刊行。陈大任《辽史》中当使用了大量辽时著述,时“凡民间辽时碑铭墓志及诸家文集,或记忆辽旧事,悉上送官”①。元修《辽史》时,陈大任《辽史》和耶律俨《实录》尚存,是元修《辽史》的重要依据,今亦不存,有关资料赖元修《辽史》得以保存。

  《辽史》是记录辽朝史事的纪传体史书,元顺帝时宰相脱脱奉敕撰,116卷,其中本纪30卷,志32卷,表8卷,列传45卷,另附国语解1卷。在陈大任《辽史》和耶律俨《实录》已佚的今天,它是所能见到的保存辽代史料最为丰富的史籍,是研究和学习辽史的主要文献。《辽史》中的部分志、表为其独创,内容相当丰富。如《营卫志》中记载了契丹人的部落族帐、斡鲁朵和行营捺钵;《百官志》记录了辽朝的北、南面官;《礼志》记载了汉礼和契丹礼仪;《仪卫志》记载了“国舆”、“汉舆”,“国服”、“汉服”,“国仗”、“渤海仗”、“汉仗”,不但保存了辽朝的大量典制,而且为研究契丹民族史提供了宝贵的原始资料。清人赵翼称“《辽史》立表最善”②,所列《世表》、《皇子表》、《公主表》、《皇族表》可补纪传之失,并可与纪传相互校勘;《游幸表》更体现了辽朝行国的特征。

  金朝虽曾两次撰修《辽史》,终因体例未定,未能刊行。及至元朝修撰《辽史》时,屡经朝代更迭,文献散失已多,可资参考的资料已感匮乏。而《辽史》自至正三年(1343)四月开局编修,次年三月成书,历时仅11个月。时间短促,缺乏周密安排和详审考订,因而疏失、遗漏、重复、抵误之处所在多有,如纪年错误,记事矛盾、疏失,史事错误,译名混乱,一人两传等,因而使用时应与其他文献互证。《辽史》元刻本已失传,现有明、清和民国时数种版本。1974年中华书局出版的《辽史》标点校勘本,为目前通行的较好版本。

  高丽曾为辽朝属国,与辽交往也很密切。明代郑麟趾编纂的《高丽史》①《金史·文艺·党怀英传》。

  ②赵翼撰,王树民校证,《廿二史札记校证》,中华书局1984年版。

  中也有大量关于辽朝和辽与高丽交往的史料。此外,明人杨循吉还著有《辽小史》,主要记叙辽政权的建立、更迭、西迁和帝位争夺,颇简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