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梁荆南节度使
高季兴(858—928),本名季昌,避后唐庄宗祖父李国昌讳,改名季兴,字贻孙。陕州硖石(今河南三门峡东南)人。幼年时为汴梁商人李七郎家僮。朱温收李七郎为养子,赐姓名为朱友让,在其家见到高长相特别,便令朱友让将其收为养子,于是也改姓为朱。
后来,高季兴成为朱温的牙将,由制胜军使升迁为毅勇指挥使。天复元年(901),唐昭宗被宦官韩全诲等劫持到凤翔(今属陕西)投靠李茂贞。次年朱温围攻凤翔,李茂贞坚壁不出,日久不能下。众将议论打算撤兵,只有高季兴不同意。他分析形势提出破敌策略说:“天下豪杰窥此举者一岁矣,今岐人已惫,破在旦夕,而大王之所虑者,闭壁以老我师,此可以诱致之也。”③朱温采纳了他的主张,随即命他招募勇士马景实施诱敌出壁之计,结果大败李茂贞,迫使其交出唐昭宗求和,高季兴从此知名。天复三年,被任为宋州刺史。后又跟随朱温攻破青州(今山东益都),再立军功,改任颍州(今安徽阜阳)防御使,并且复姓高氏。
唐末,朱温攻下江陵(今湖北荆沙),以高季兴为荆南留后,镇守江陵。“荆南旧统八州,乾符(874—879)以来,寇乱相继,诸州皆为邻道所据,独余江陵”①。高季兴到任时的江陵城,“井邑不完,季兴招葺离散,流民归复,梁祖嘉之”②。后梁开平元年(907),朱温任高季兴为荆南节度使。高季兴注意招致人才,以倪可福、鲍唐为将,梁震、司空薰、王保义、孙光宪为谋士。梁震为唐末进士,归蜀途中为高季兴所留,礼遇备至,而梁震耻受高氏官职,提出只“以白衣侍樽俎”的要求,高季兴也即应允,“以为谋主,呼曰先辈”③。开平中,高季兴攻破朗州(今湖南常德),击败雷彦恭有功,加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此时高季兴开始修筑江陵的内城外垒,并且“厚敛于民,招聚亡命”④,进一步积蓄实力,俟机扩张。
朱温死后,后梁国势日益衰弱。高季兴先是出兵攻归(今湖北秭归)、峡(今宜昌)二州,结果为蜀将王宗寿所败;随后又以“助梁击晋”为名袭击襄州(今襄樊),结果为梁将孔勍所败,他便断绝给后梁的贡赋。梁末帝当时忙于应付北方,对他采取优容政策,于贞明元年(915)封他为渤海王,并赐给衮冕剑佩,而他直到贞明三年才恢复贡赋。
② 《十国春秋》卷70《周行逢传》。
③ 《新五代史》卷69《南平世家·高季兴传》。
① 《资治通鉴》卷266,开平元年五月。
② 《旧五代史》卷133《高季兴传》。
③ 《资治通鉴》卷267,开平二年十月。
④ 《旧五代史》卷133《高季兴传》。
后唐南平王同光元年(923),后梁灭亡。后唐庄宗进入洛阳,下诏慰谕高季兴促其表明态度。司空薰等都劝高季兴入朝,梁震认为梁、唐世为仇敌,作为梁室故臣的高氏朝见后唐新主有被扣的危险,劝他取消此行。高季兴不听,入朝于洛阳,结果李存勗果然想要扣留他,幸得郭崇韬劝李存勗应推信义于华夏,高“季兴以身述职,为诸侯率,宜加恩礼,以讽动来者”。李存勗才“厚礼而遣之”①。过后李存勗又反悔,密诏襄州的刘训在中途将其截留,结果由于高季兴提前离开襄州而侥幸逃出虎口。
这次入朝,高季兴亲身探知后唐朝廷的虚实,断定李存勗不可能有大作为。他对近属说,李存勗“百战以取河南,对功臣夸手抄《春秋》,又曰:‘我于手指上得天下。’其自矜伐如此,而荒于游畋,政事多废,吾可无忧矣!”②在洛阳期间,李存勗待之甚厚,从容问曰:‘朕欲用兵于吴蜀,二国何先?’季兴以蜀道险难取,乃对曰:‘吴地薄民贫,克之无益,不如先伐蜀。蜀土富饶,又主荒民怨,伐之必克。克蜀之后,顺流而下,取吴如反掌耳’。”③高季兴的本意是想把后唐这个强大的威胁力量引向易守难攻的蜀地去消耗时日和兵力,不想前蜀政权不堪一击,被郭崇韬一举消灭。“高季兴闻蜀亡,方食,失匕箸,曰:‘是老夫之过也。’”梁震曰:‘不足忧也。唐主得蜀益骄,亡无日矣,安不知其不为吾福!’”④同光三年,后唐封高季兴为南平王,从此他的这一割据政权就以南平为正式称号。
称臣于吴同光三年,后唐出兵伐蜀时,高季兴表请以本道兵自取夔(今重庆奉节东)、忠(今重庆忠县)、万(今重庆万县)、归、峡等州,于是后唐就任他为峡路东南面招讨使,可是他并不出兵。等到后唐灭了前蜀,“得蜀金帛四十余万,自峡而下,而庄宗之难作。季兴闻京师有变,乃悉邀留蜀物,而杀其使者韩珙等十余人”①。
后唐明宗李嗣源入立后,高季兴请求将夔、忠等州为属郡,遭拒后又屡请,才勉强答应,但刺史仍要由后唐朝廷派员委任。高季兴得寸进尺,“请朝廷不除刺史,自以子弟为之”②。朝廷不许。他就乘夔州刺史潘炕罢官之机派兵突袭占领州城。后唐派西方邺去接任刺史,高季兴拒而不纳,双方关系紧张,加之李嗣源查问40 余万蜀物下落时,高季兴答称:“(韩)珙等舟行下峡,涉数千里,欲知覆溺之故,自宜按问水神。”李嗣源大怒,“制削夺季兴官爵,以山南东道节度使刘训为南面招讨使,知荆南行府事,忠武节度使夏鲁奇为副招讨使,将步骑四万讨之;东川节度使董璋充东南面招讨使,① 《新五代史》卷69《南平世家·高季兴传》。
② 《新五代史》卷69《南平世家·高季兴传》。
③ 《资治通鉴》卷272,同光元年十一月。
① 《新五代史》卷69《南平世家·高季兴传》。
② 《资治通鉴》卷275,天成二年二月。
新夔州刺史西方邺副之,将蜀兵下峡,仍会湖南军三面进攻。”“高季兴坚壁不战,求救于吴,吴人遣水军援之”。后来由于“江陵卑湿,复值久雨,粮道不继,将士疾疫,刘训亦寝疾”。另派孔循攻江陵又不克,李嗣源才下令撤军。高季兴则“请举镇自附于吴”,吴的权臣徐温不务远略,“受其贡物,辞其称臣”①。到徐温死后的天成三年(928),“高季兴复请藩于吴,吴进季兴爵秦王”②。李嗣源诏令楚王马殷进讨,马殷派许德勋将兵攻荆南,高季兴战败,被迫求和。这年十二月,高季兴病死,终年71 岁,后唐谥曰武信。吴主以其子高从诲为荆南节度使。
① 《资治通鉴》卷275,天成二年二月、三月、四月、五月。
② 《资治通鉴》卷276,天成三年六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