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述律后





  建国有勋

  述律后(879—953),名平,小字月理朵。太祖神册元年,立为应天大明地皇后。太宗天显二年(927),尊为应天皇太后。会同元年(947),尊为“广德至仁昭烈崇简应天皇太后”。穆宗应历三年(953)死,享年75 岁,谥“贞烈”。兴宗重熙二十一年,更谥“淳钦”。

  述律家族的祖先本为回鹘人,月理朵曾祖魏宁初为舍利(郎君)①,祖父慎思官任梅里(又作“梅禄”、“密禄”、“媚禄”、“杯禄”、“不亦鲁黑”等),父月椀(又作容我)先后为梅里和阿札割只②。月椀娶耶律氏女、阿保机姑为妻,生女月理朵。

  契丹贵族间盛行姑舅表婚姻,月理朵既长,遂与舅撒剌的之子阿保机结婚。她“勇决多权变,阿保机行兵御众,述律后(月理朵)常预其谋”③,对阿保机的事业有着重要的襄助之功。据说,月理朵曾见地神于潢水与土河合流处,后者竟仓猝避开,故童谣称“青牛妪,曾避路”①,于是她就成了地神的化身,在契丹社会军事、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更增加了神秘色彩。平时,她积极为阿保机网罗人才,成就大业。辽朝佐命功臣之一的韩延徽,就是由她荐举入仕的。阿保机出征,她则经常统兵居守后方。913 年,诸弟剌葛、寅底石引兵犯行宫时,是她命人从叛军手中夺回了象征权力的旗鼓。当阿保机的权力受到挑战时,是她为之出谋划策,制服部落首领的。她的同母异父兄敌鲁和弟阿古只等也全力支持耶律阿保机,她的家族在阿保机变家为国的军政活动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因而也就成了辽朝仅次于四帐皇族的契丹权贵。

  阿保机建国后,作为地皇后,她在军政事务中的作用和影响更大了。阿③ 《辽史》卷64《皇子表》。

  ① 舍利为契丹贵族子弟无官职而勇武者的称号,参见李桂芝:《契丹郎君考》,《民大史学》第1 期,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6 年版。

  ② 梅里(Buiruq)为突厥官号,或为统兵官,或为皇家总管,前后职掌有所不同。参见韩儒林《突厥官号考释》,载《穹庐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 年版。阿札割只为遥辇氏联盟时官职,辽建国后并入枢密院。③ 《资治通鉴》卷269,后梁均王贞明二年。

  ① 《辽史》卷71《太祖淳钦皇后述律氏传》。又,契丹人中一古老传说称,“古昔相传:有男子乘白马浮土河而下,复有一妇人乘小车驾灰色之牛,浮潢水而下,遇于木叶之山,顾合流之水,与为夫妇,此其始祖也。”见叶隆礼撰,贾敬颜、林荣贵点校:《契丹国志·契丹国初兴风土》,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年版。保机出征,她居守大帐,保护后方之际,“摘蕃汉精锐为属珊军”②,组建了个人的武装力量,建立了个人的宫卫蒲速盌斡鲁朵(长宁宫)。阿保机北征,述律后留守之际,“黄头、臭泊二室韦乘虚合兵掠之;述律后知之,勒兵以待其至,奋击,大破之,由是名震诸夷”③。除统兵作战外,述律后也常常参与阿保机用兵方略的制定。吴王尝向契丹进猛火油,可用于攻城。阿保机拟选兵攻幽州以试猛火油的威力,述律后力阻其行,并提出了骚扰幽州的策略。阿保机在神册二年、六年两次南进失败后,终于采纳了她的意见,并取得了预期的效果①。此后,“其平渤海,后与有谋”②。

  偏于守旧、重牧轻农但是,在治理国家的政治倾向上,述律后是偏于守旧的;在经济思想上,她是重牧轻农的,她的一系列主张都反映了这一倾向。

  天赞四年(925)十二月,述律后随从阿保机亲征渤海。天显元年(926)七月,阿保机死于扶余府,述律后称制,权决军国事,奉阿保机灵柩返回上京。阿保机既葬,她于天显二年十一月亲自主持召开了契丹贵族大会,推举继承人。

  从阿保机即位时立耶律倍为皇太子的决策看,他是准备按中原传统行嫡长子继承制的。但灭渤海后,他却改渤海为东丹,“册皇太子倍为人皇王以主之”③,又按游牧民族传统将耶律倍分封在东丹。这一转变,当是述律后施加影响的结果。《辽史·太祖淳钦皇后述律氏传》载:“初,太祖尝谓太宗必兴我家,后欲令皇太子倍避之,太祖册倍为东丹王。太祖崩,太宗立,东丹王避之唐。”显然,将太子倍分封在东丹,正是皇后的意图。而阿保机死后,按照游牧社会的传统,在新皇即位之前,政权由皇后权摄。皇位继承人,由贵族大会推举。述律后以摄政皇后的身份,有权主持召开推举新皇帝的贵族大会,并能利用其地位与影响,按照自己的意愿确定继承人①。

  ② 《辽史》卷35《兵卫志》中。

  ③ 《资治通鉴》卷269,后梁均王贞明二年。黄头室韦为室韦中的强部。臭泊,《辽史》中又作术不姑、述不姑、直不姑、直不古、阻卜,是契丹人对室韦系统蒙古语族各游牧部族的泛称。① 述律后反对轻易向幽州用兵,她的策略是:“以三千骑伏其旁,掠其四野,使城中无食,不过数年,城自困矣。”她担心轻易用兵,“万一不胜,为中国笑,吾部落亦解体矣。”此后,契丹对幽州便采取了“抄掠馈运”的策略,使“幽州食不支半年”。参见《辽史·太祖淳钦皇后述律氏传》,《资治通鉴·后梁纪》四、《后唐纪》一。

  ② 《辽史》卷71《太祖淳钦皇后述律氏传》。

  ③ 《辽史》卷2《太祖纪》下。

  ① 关于这次推举新皇帝的贵族大会,《资治通鉴》卷275,后唐明宗天成元年有一段具体生动的描述,“契丹述律后爱中子德光,欲立之,命与突欲(即太子倍)俱乘马立帐前,谓诸酋长曰:‘二子吾皆爱之,莫知所立,汝曹择可立者执其辔。’酋长知其意,争执德光辔欢跃曰:‘愿事元帅太子。’后曰:‘众之所欲,吾安敢违?’遂立之为天皇王。突欲愠,帅数百骑欲奔唐,为逻者所遏;述律后不罪,遣归东丹。”可见,太宗之立确是由述律后主持的贵族大会决定的。《辽史》中的有关记载,隐去了这次大会的实情,或是因原始资料不全,或是出于为尊者讳的目的。《太宗纪》称,“人皇王倍率群臣请于后曰:‘皇子大元帅勋望,中外攸属,宜承大统。’后从之。”似乎此议是由太子倍与群臣共同提出,述律后仅是俯循舆情而已。其实不然,这次的权力交接,不但引起了当时统治集团内部的斗争,而且为此后皇室内部的权力对这次权力交接中的斗争,《辽史》没有明确的记录,似乎是在很平稳正常的情况下进行的,其实不然。述律后的意见并不为全体契丹贵族所认可,反对者大有人在。对于持不同意见者,述律后采取其一贯的作法,以阴谋狡诈的手段残酷地予以惩治和镇压。

  阿保机在世时,曾命三子采薪,“太宗不择而取,最先至;人皇王取其干者束而归,后至;李胡取少而弃多,既至,袖手而立。太祖曰:‘长巧而次成,少不及也。’”②可见东丹王耶律倍与大元帅耶律德光各有所长,皆可有所作为。倍“通阴阳,知音律,精医药、砭焫之术。工辽、汉文章”③,仰慕汉文化,主张以孔子的儒家思想为治国之术。可能正是这一点不为其母所喜。他与耶律德光在契丹贵族中,都有一批拥护者。述律后为贯彻自己的意图,利用契丹的人殉旧俗,以残酷的手段打击耶律倍的支持者。在主持阿保机丧葬仪式时,她以“为我达语于先帝”的借口,令一些不易驾驭的人为阿保机殉葬,“前后所杀以百数”。最后,轮到平州汉人赵思温,思温不肯行。述律后说:“汝事先帝亲近,何为不行?”思温答以“亲近莫如后,后行,臣则继之。”述律后以“诸子幼弱,国家无主,不得往耳”为辞,并不得已“断右腕纳于柩”①。这就是“太后断腕”的背景。后来,述律后便以“断腕太后”著称于史。《辽史》称其“欲以身殉,亲戚百官力谏,因断右腕纳于柩”的记录,与史实恐未必相符。

  耶律德光即位,述律氏为太后,一如既往地参与朝政,权力和地位并无丝毫削弱。这一地位既是由她个人的条件也是由游牧社会的传统所决定的。她“简重果断,有雄略”②,在契丹贵族中有一定的影响和威望;而在游牧社会中,女性参与军国大事决策并不像中原王朝那样受到非难;耶律德光皇后也出自述律家族,为其弟室鲁之女,述律家族在辽朝是一个实力和威望不在宗室之下的契丹家族,这是她行使权力、施加影响的强大后盾;耶律德光又是她亲自选立的,因此在太宗朝她依然是炙手可热的人物。史称耶律德光“性孝谨,母病不食亦不食,尝侍于母前,应对或不称旨,母扬眉而视之,辄惧而趋避,非复召不敢见也”①。这固然是耶律德光的天性,但母后的权威与舅氏的势力,也是他不能不顾忌的客观原因②。

  由于述律后倾向于维护契丹故俗,又偏爱幼子李胡,所以耶律德光立李胡为皇太弟和天下兵马大元帅的决定极有可能是在她的影响下做出的③。斗争埋下了无穷隐患。

  ② 《辽史》卷72《章肃皇帝传》。

  ③ 《辽史》卷72《义宗倍传》。

  ① 参见《契丹国志》卷13《太祖述律皇后》、《辽史·太祖淳钦皇后述律氏传》。《资治通鉴》卷273 所载与此小异,“述律后召诸将及酋长难制者之妻,谓曰:‘我今寡居,汝不可不效我。’又集其夫泣问曰:‘汝思先帝乎?’对曰:‘受先帝恩,岂得不思!’曰:‘果思之,宜往见之。’遂杀之。”② 《辽史》卷71《太祖淳钦皇后述律氏传》。

  ① 《资治通鉴·后唐纪》四、《契丹国志·太宗嗣圣皇帝上》。

  ② 据《资治通鉴》卷286,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载,耶律德光灭晋后,于天福十二年(辽大同元年,947)三月,召晋百官,告以将北归“省太后”,晋群臣请迎太后,“契丹主曰:‘太后族大,如古柏根,不可移也。’”形象地说明了述律后及其家族在辽朝政治生活中的地位。

  ③ 契丹在部落联盟时期,首领由世选产生。述律太后作为游牧社会传统的代表人物,极有可能提出立李胡的主张。耶律德光之立既得益于述律氏的态度和古老的传统,在做了皇帝后,虽想改变旧制以己子继承皇在辽朝是否应南下中原的问题上,述律后与阿保机、耶律德光存在意见分歧。她只满足于对草原诸游牧部落的统治,对向农业区深入缺乏热情。当阿保机应卢文进之约发动幽州之战时,述律后就持反对态度,她说:“吾有西楼羊马之富,其乐不可胜穷也,何必劳师远出以乘危徼利乎!吾闻晋王用兵,天下莫敌,脱有危败,悔之何及?”④故而她对中原用兵的目的还仅仅停留在骚扰和掠夺上,没有将农业区纳入统治范围的高瞻远瞩。耶律德光即位后,继承阿保机遗志,始终不忘谋求南下参与中原事务的机会,以期将疆域扩展至黄河以北。他在这方面的行动,也不时受到述律太后的牵制。当他准备应石敬瑭之约领兵南下时,也不得不借助于神的启示①。兵行之际,太后又反复叮咛,再三告诫②。当他灭晋回军病死栾城,遗体运回上京之际,太后不哭,也不立即主持发丧,要“待诸部宁一如故”③,才肯为之举行葬礼。被幽禁至死耶律德光死后,述律太后依然准备依契丹故俗和她个人的意愿,立幼子李胡为帝。但李胡暴戾残忍,不得人心。述律太后自舍东丹王立耶律德光以来,也在契丹贵族中造成了不和。一些因拥立东丹王而被杀的诸贵族的子弟既已长成自立,他们决心对辽朝皇位继承施加影响,以削弱太后的势力。于是以南院大王耶律吼、北院大王耶律洼和直宿卫耶律安抟等为首的契丹贵族,在军中立东丹王之子耶律阮为帝④。遣使上京报告述律太后,同时发兵北归。述律太后大怒,她说:“我儿南征东讨,有大功业,其子在我侧者当立。汝父弃我,走投外国,乃大逆人也,岂得立逆人之子为帝乎?”①遂遣李胡领兵逆击,以随石重贵北迁的故晋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李彦韬为排阵使,与耶律阮军隔潢水而阵,这场皇位争夺战大有演变成武装冲突之势。但李彦韬阵前向耶律阮军迎降,李胡兵败。惕隐耶律屋质乘势劝太后与耶律阮议和。述律太后鉴于阿保机时诸弟之乱给契丹社会造成的重大创伤尚未平复的教训,勉强同意立耶律阮为帝。但她依然不甘心失去左右国家军政大事的权力,仍然策划废耶律阮而立李胡。事觉,被幽禁在祖州阿保机墓所,最终死于幽禁之所。

  位,也决不敢贸然行事。慑于太后的威势和守旧势力的影响,他可能不得不暂时屈从于述律氏的主张。④ 《资治通鉴》卷271,后梁均王龙德元年。

  ① 耶律德光拟出兵助石敬瑭时,恐述律后不允,曾假托梦见神人“令送石郎为中国帝”。参见《资治通鉴》卷280 后晋高祖天福元年、《辽史》卷37《地理志》一。

  ② 《资治通鉴》卷280,后晋高祖天福元年记载了述律太后与赵德钧的一段谈话,述律称:“吾儿将行,吾戒之曰:‘赵大王若引兵北向渝关,亟需引归,太原不可救也。’”又问赵德钧,“太原今属谁?”德钧对称“属太后。”也可见述律太后在辽朝的地位并不在皇帝之下。

  ③ 《资治通鉴》卷286,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

  ④ 参见《辽史》卷77《耶律吼传》、《耶律洼传》、《耶律安抟传》。安抟之父迭里为南院夷离堇,“太祖崩,淳钦皇后称制,欲以大元帅嗣位。迭里建言,帝位宜先嫡长;今东丹王赴朝,当立。以党附东丹王,诏下狱,加以炮烙。不伏,杀之,籍其家。”及耶律阮立,“太后问安抟曰:‘吾与汝有何隙?’安抟以父死为对,太后默然。”可见,耶律阮之立是辽朝自东丹失位以来争夺皇权斗争的继续,是述律太后以己意擅行废立造成的直接后果。

  ① 《契丹国志》卷4《世宗天授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