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知古
玉田韩氏家族最早入辽者为韩知古,政绩卓著者为其孙韩德让。
耶律阿保机为迭刺部夷离堇时,曾于903 年对蓟州用兵,韩知古为述律月理朵(建国后为地皇后,即淳钦皇后)之兄欲稳所俘,是较早进入草原的汉人之一。月理朵嫁与阿保机时,知古作为媵臣至耶律家。因身份低微,怀才不遇,曾逃出以为人庸工维持生计。后太祖召见并与之议论时事,知其贤而有才,遂命其参与谋议。“太祖平奚及俘燕民,将建城,命韩知方(当为“知古”)择其处,乃完葺柳城,号霸州彰武军”①。授知古彰武军节度使,总知汉儿司事,遂著籍柳城(今辽宁辽阳)。汉儿司是辽初管理汉人事务的机构,知古因熟悉汉制又得以“主诸国礼仪”。契丹建国之初,对汉仪知之甚少,“仪法疏阔”,知古“援据故典,参酌国俗,与汉仪杂就之,使国人易知而行”②,可以说,他是将汉地礼仪介绍到草原并与契丹“国俗”参互使用制定辽朝礼制的第一人。因此也成为辽太祖佐命功臣之一③。
韩知古多子多孙,且在辽朝多有建树④。可知者第三子匡嗣,“以善医,长乐宫,皇后视之犹子”①,穆宗时为太祖庙详稳②,与在潜的景宗耶律贤为① 《辽史》卷39《地理志》三。
② 《辽史》卷74《韩知古传》。又《辽史》卷47《百官志》三载:“韩知古,天显初为中书令”;其孙《韩瑜墓志铭》称其官为“临潢府留守、守尚书左仆射兼政事令”;曾孙《韩橁墓志铭》又称其官为“彰武军节度东南路处置使,开府仪同三司,守尚书左仆射、中书令”。知古在世时,辽朝官制未定,掌汉人事务者唯汉儿司而已。在汉儿司的基础上,世宗天禄四年始建南枢密院、政事省,兴宗重熙十二年(1043,《辽史·百官志》三记为重熙十三年,此从《辽史·兴宗纪》二),改政事省为中书省。在南北面官制确立后,南枢密院行使唐时尚书省大部分职责;中书省掌礼仪,视同礼部。《百官志》中所载的“中书令”,乃是据《韩知古传》中“与康默记将汉军征渤海有功,迁中书令”的记载,附会而成。而尚书左仆射、中书令等,也只是沿用前朝官称,无官署和实责。临潢府留守所掌也是进入临潢地区的汉人事务,其实也只是当时的汉儿司。因此,所谓政书令、中书令等只相当于宋朝“寓禄秩,叙位著”的官,临潢府尹实际上就是当时的“总汉儿司事”。
③ 辽太祖有佐命功臣21 人,分别以身体各部器官为之命名,如心、手、耳等。按《韩橁墓志铭》,知古号为“推忠契运宣力功臣”。
④ 1995 年发现于赤峰市巴林左旗的《韩匡嗣墓志》称知古有子11 人,皆出仕为官,其中封王者除匡嗣外,还有邺王匡美。而官至节度使加司徒、太尉、太保、太傅的有4 人。参见葛华廷:《韩匡嗣墓志及其相关的几个问题》,《北方文物》1997 年第3 期。
① 《辽史》卷74《韩知古附韩匡嗣传》。此“长乐宫”当为太祖淳钦皇后长宁宫。据上揭葛华廷文,“嗣圣皇帝以勋旧之胤,有干济之才,特授右骁卫将军”,财匡嗣初仕于太宗时,所谓直长宁宫或即以右骁卫将军而为宿直官。
友。景宗即位,先后任始平军节度使、上京留守、南京留守、摄枢密使、西南面招讨使,晋昌军节度使等,封燕王、秦王,号尚父。死后追赠尚书令。在知古子孙中这一支最为显赫。
另一子匡美为燕京统军使、天雄军节度管内处置等使,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兼政事令,行魏州大都督府长史,上柱国,封邺王。匡美有子名瑜,历任天雄军衙内指挥使、控鹤都指挥使、绛州防御使、左羽林大将军、客省使、权涿州刺史。统和五年随圣宗和承天太后南攻宋,头部中流矢而死③;又一子匡胤为镇安军节度使,判户部■事,赠太傅。子琬为辽兴军节度使。孙相也有战功④;还有一子匡献为天成军节度使,守太傅。子德冲为户部使、威胜军节度使⑤。
匡嗣有子九人①,长德源,官崇义、兴国二军节度使。以贪贿为人所短②。五子德威,历任上京皇城使、儒州防御使、北院宣徽使。圣宗统和元年,继父职为西南面招讨使兼五押③。讨党项、河湟、西夏,屡建战功,加开府仪同三司、政事门下平章事,赠兼侍中。子雱金,终彰德军节度使。长孙谢十官至惕隐;次孙涤鲁历任北院宣徽使、右林牙、副点检、惕隐、西北路招讨使、乌古敌烈部都详稳、东北路详稳、南府宰相,封漆水郡王、混同郡王、汉王。涤鲁子燕五为南京步军都指挥使④。
六子德冲,历任户部使、威胜军节度使、太尉;子制心(又作直心、遂贞),统和中为归化州刺史;开泰中,拜上京留守,进汉人行宫都部署、南院枢密使、权诸行宫都部署、中京留守,封漆水郡王;太平中为惕隐、南京留守、析津尹、兵马都总管、南院大王,徙封燕王。死后赠政事令,追封陈② 《韩匡嗣传》。但据上揭葛华廷文,匡嗣后曾“改授二仪殿将军”,二仪殿在祖州,为太祖庙之所在。此“二仪殿将军”或即本传所载的“太祖庙详稳”。
③ 《韩瑜墓志铭》,载民国《朝阳县志》卷11、罗福颐《满洲金石志》、陈述《全辽文》卷5;《韩橁墓志铭》,《全辽文》卷6。
④ 《韩相墓志铭》,《全辽文》卷6。辽东京置户部司,设户部使、知户部使事、户部使判官等职。此判户部■事,或即户部使司判官。
⑤ 田立坤、张晶:《辽〈韩瑞墓志〉考》,《文物》1992 年第8 期。据《韩瑞墓志》,则知古尚有一子名匡献,匡献有子德冲;《韩匡嗣墓志》也记其第六子为德冲,与匡献子之德冲皆官户部使、威胜军节度使;同时《辽史·韩匡嗣传》载其五子中有德崇、德凝,德崇事迹见其子《制心传》,与上述二德冲不同;德凝自有传,但二人又都不见于《韩匡嗣墓志》。《韩匡嗣墓志》为圣宗时名臣马得臣所撰,当属可信,则德冲与德崇确当为二人。《辽史》三见“德崇”,事迹与上述二德冲不同,其人善医,视人形色,辄决其病,累官至武定军节度使;为制心父、匡嗣子;景宗保宁初为翰林祭酒。见《辽史·耶律隆运附制心传》、《辽史·韩知古附韩匡嗣传》、《辽史·百官志》三。则德冲与德崇中,必有一人为匡献子。至于德凝,事迹彰显,却不知《墓志》中何人可当之?
① 《辽史·韩匡嗣传》载匡嗣五子,但《契丹国志·耶律隆运传》载“隆运兄弟九人”,而未录其名;上揭葛文据《韩匡嗣墓志》证明《契丹国志》所记九人为是,其名为德源、德庆、德彰、德让、德威、德冲、德颙、德晟、德昌。
② 葛文据墓志载,德源为始平军节度使。
③ “五押”当即“五院”。据《韩匡嗣墓志》,德威以西南面招讨使兼五押,当系以西南面招讨使兼五院大王。
④ 参见《辽史》卷82《耶律隆运附德威、涤鲁传》。
王。制心为圣宗皇后外弟,却颇知自律,谦退淡泊,待人宽厚⑤。
七子(?)德凝廉逊,有惠政。保宁(969—978)中为护军司徒。开泰(1012—1020)中累迁护卫太保,都宫使(诸行宫都部署),崇义、广德、大同军节度使,西南面招讨使。子郭三终于天德军节度使,孙高家奴终南院宣徽使,高十终辽兴军节度使①。
韩德让韩德让(941—1011),韩匡嗣次子,《辽史》称他“重厚有智略,明治体,喜建功立事”②,是玉田韩氏家族中成就卓著者。早年事景宗,官东头供奉官、枢密院通事、上京皇城使。后代父为上京留守,权知京事,所在谨饬、有能声。又代父为南京留守。乾亨元年(979),高梁河之役,宋军围城,德让亲自登城“日夜守御”,“安人心,捍城池”,与南京马步军都指挥使耶律学古、知三司使刘弘等俱受诏书褒奖③。以功拜辽兴军节度使。乾亨三年,为南院枢密使。
景宗临终,与耶律斜轸同受顾命,总宿卫事,立梁王耶律隆绪即帝位,奉太后萧绰称制。统和三年(985),加开府仪同三司,兼政事令。四年辽宋燕云之战,从圣宗、太后出师御宋,败宋兵,加守司空。七年,封楚王。与北府宰相室昉共执政。十二年,室昉致仕,代为北府宰相,仍领枢密使,监修国史,赐兴化功臣,加守太保,兼政事令。十七年,北院枢密使耶律斜轸薨,兼北院枢密使,拜大丞相,进为齐王,总二枢府事,赐名德昌,位极人臣。二十二年,从太后、圣宗南征,与宋签定澶渊之盟,结束了辽宋争战局面。徙封晋王,赐姓耶律,出宫籍,隶横帐季父房,从此,韩家成为辽朝宗室成员。二十八年,赐名隆运。二十九年薨,享年71 岁,赠尚书令,谥文忠,官给葬具,建庙乾陵侧。德让无子,初以圣宗子耶律宗业为嗣;又无子,以魏王贴不(宗范)子耶鲁为嗣;天祚立,以皇子敖鲁斡为嗣。
韩德让自景宗朝“翼决庶政”,深得皇后信任。景宗病重期间,他总宿卫,协助皇后,辅翼皇子。景宗崩,“布置已定,乃集番汉臣僚,立梁王隆绪为皇帝”,不负景宗临终之托。圣宗以年少即位,承天太后又少姻党之助,幸赖韩德让、耶律斜轸、耶律休哥等蕃汉大臣同心辅政,才能内胜诸宗室,外御宋朝的进犯。
韩德让“孜孜奉国,知无不为,忠孝至诚,出于天性”①。他既重视保护和发展农业生产,维持辽朝的社会稳定,也尽全力维护得之不易的辽宋和平⑤ 《辽史》卷82《耶律隆运附制心传》。制心姑、德崇妹嫁睿智皇后(承天太后)弟萧隗因,生女萧菩萨哥,为圣宗皇后,故制心与圣宗皇后为姑表姐弟。《辽史·耶律隆运附制心传》载:“每内宴欢洽,(制心)辄避之。皇后不悦曰:‘汝不乐耶?’制心对曰:‘宠贵鲜能长保,以是为忧耳!’”制心“守上京时,酒禁方严,有捕获私酿者,一饮而尽,笑而不诘。卒之日,部民若哀父母”。① 据葛文,匡嗣二子、三子早亡,四德让、五德威、六德冲,八和九子皆享年不永,则德凝似可以《墓志》中的德颙当之,故暂列为第七。
② 《辽史》卷82《耶律隆运传》。
③ 参见《辽史》卷82《耶律隆运传》、《辽史》卷9《景宗纪》下。
① 《契丹国志·耶律隆运传》。
局面②。果有益于国,他或向太后进言,或身体力行。而作为国之大臣,德让大度能容,更以进贤去邪为己任,举人不避亲,任人不避仇,所荐多为治国干才③。辽圣宗时,辽朝进入强盛时期,这是承天太后能团结和依靠蕃汉官员进行一系列改革和整顿的结果,作为当时总领南北面事务的大臣,韩德让也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当然,他之所以能发挥作用,首先是由于太后的知人善任和任人不疑,同时也取决于他的个人品质、治国才干和契丹政治家的有力配合。
在辽朝进入全盛之时,玉田韩氏家族也进入了他们的鼎盛时期。他们的显赫,不在辽朝的宗室和后族之下。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是相当契丹化了的汉人。这是因为自韩德让始,韩氏家族被赐以国姓,并属籍于季父房,是辽宗室中与皇帝族属关系最为密切的一支。他们以宗室资格与后族萧氏通婚,男娶萧氏,女嫁后族,因而甥女则以出自后族得为皇后①。他们与契丹贵族一样,有封地和属民,成为辽朝的汉人领主②,而韩德让又与辽朝诸帝和淳钦、承天两太后及圣宗朝孝文皇太弟一样建立了自己的斡鲁朵——文忠王府。作为宗室成员,他们可以担任只有契丹贵族才能担任的北面官,如北院枢密使、惕隐、北府宰相、南院大王等。至辽兴宗时,玉田韩氏家族“拜使相者七,任宣猷者九,持节旄、绾符印宿卫交戟、入侍纳陛者实倍百人”③。玉田韩氏家族,不但数代仕于辽,为辽政权的建设和统治以及契丹、汉文化在辽朝境内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而且本身也接受了契丹习俗、文化的影响。这个家族的发展变化是游牧民族与汉族、农业文化与游牧文化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的缩影,也是民族交往和民族自然融合的体现。
随着辽朝的灭亡,韩氏后裔又进入了金朝。在金朝初年,他们仍然发挥着与其先祖对辽朝同样的作用,对金初的政权建设、统治的巩固起了重要作用,促进了女真贵族对汉文化的了解和吸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女真社会的封建化进程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