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夏仁宗 任得敬


第一节 夏仁宗





  平定叛乱,安抚国民

  夏仁宗(1124—1193),名仁孝。夏崇宗长子,元德六年(1124)九月,曹氏所生。出世时“异光满室”,乾顺妃辽成安公主见后极爱之,请名“仁孝”,常令保姆抱至宫中,爱抚不忍离去。大德五年(1139)六月,乾顺卒,仁孝时年16 岁,继立为帝,尊生母曹氏和庶母任氏并立为太后。次年改元大庆,二月,立党项大族之女罔氏为皇后。

  仁孝初立,夏国发生了萧合达叛乱事件。萧合达本辽将领,扈从成安公主来到夏国,因武勇善骑射,乾顺留之,从征多有战功,赐国姓,提升为夏州都统。乾顺背辽附金后,成安公主及世子仁爱相继卒,萧合达遣人赴西域寻访耶律大石未成,遂愤而据夏州城叛。他联络阴山和河东的契丹部族,图谋拥立辽朝的皇室后裔,恢复辽朝。大庆元年(1140)六、七月间,萧合达叛军进围西平府,攻克盐州(今宁夏盐池境),直逼贺兰山,兴州大震。八月,仁孝命静州都统任得敬平叛,任得敬出师顺利,于十月间迅速平定夏州,进攻盐州,萧合达叛军败逃,北奔至黄河口不得渡,被任得敬军捕杀。因平叛有功,任得敬又提升为翔庆军都统军,晋封西平公。大庆二年(1141)六月,仁孝又诛杀了图谋叛投金朝的慕洧、慕溶兄弟。同年八月,群臣为仁孝上尊号“制义去邪”①。

  大庆三年(1142)九月,夏国发生严重的饥荒,粮价飞涨,一升米竟卖到百钱。大庆四年(1143)三月,都城兴庆府又发生强烈地震,余震“逾月不止,坏官私庐舍,城壁,人畜死者万数”。②四月,夏州发生地裂,黑沙涌出,高达数丈。树木,民居被陷没。由于地震、饥荒造成的灾难,使党项部民难以生存,只有铤而走险,举行武装起义,反抗朝廷。在这一年的七月间,韦州的大斌,静州的埋庆,定州的竾浪、富儿等部族人民纷纷起义,多者万人,少者也有五六千人,他们攻劫州城,州县连连告急。仁孝对面临的灾难和危机采取了有效的措施。他采纳御史大夫苏执义的建议,对遭受地震、地裂灾害严重的兴庆府、夏州地区人民,凡因灾而死亡二人者免租税三年;死一人免租税二年;受伤者免租税一年。房舍塌毁者令官府帮助修复。同年八月,仁孝采纳枢密承旨苏执礼的建议,实行赈法,对饥荒严重的地区,下令诸州官吏视察,按灾荒轻重程度,使赈济抚恤达于井里。对起义的蕃部,仁孝依靠西平都统军任得敬,采取武装镇压和收买瓦解相结合的办法,逐渐平息了韦州、静州等地起义,唯定州竾浪、富儿二族部民,据险扼守,顽强抵抗达两个月之久。任得敬对蕃部寨民乘夜偷袭,终因寡不敌众,蕃部起义失败,首领哆讹被擒后惨遭杀害。

  以儒治国① 《宋史》卷486《夏国传》下。

  ② 《宋史》卷486《夏国传》下。

  仁孝仰慕汉文化,他继位之后,除着意维持与金朝的友好关系外,仍不忘怀与宋朝的交往。人庆元年(1144)五月,仁孝遣使赴宋朝贺天申节,向宋朝贡献珠玉、金带、绫罗、纱布、马匹等物,恢复了同宋朝中断了近二十年的聘使往来。同年十二月,又遣使到宋朝贺正旦,贡献金酒器、绫罗、纱縠等物,意在进一步密切同南宋的交往。宋朝的儒家文化对仁孝具有吸引力。早在这一年的六月,仁孝下令在各州县设立学校,进学的子弟增至3000 人,比崇宗朝的“国学”人数增加了十倍。仁孝又于皇宫中设立“小学”,置教授,凡夏宗室子孙自7 岁至15 岁皆得入学。仁孝与皇后罔氏也经常亲临训导。人庆二年(1145)七月,仁孝更模仿宋朝制度,建立“太学”,他亲自主持“释奠”大礼,又给予师生赏赐。同年,仁孝下令乐官李元儒,参照汉族乐书,结合西夏现行制度,重新修订国家乐律,至人庆五年(1148)五月,历时三年始成,赐名《新律》。①人庆三年三月,仁孝“尊孔子为文宣帝”②,下令州郡建立孔庙,祭祖孔子。四年(1147)八月,仿宋朝制度,实行科举,正式策试举人,立唱名法。又设立“童子科”,逐步完善了通过科举选拔官吏的制度。次年三月,又建“内学”,仁孝亲自选派名儒主持讲学。天盛三年(1151)十二月,仁孝委任家学深厚,汉文和西夏文字著作丰富的学者斡道冲担任蕃汉学教授。六年九月,借与金朝聘使之便,遣使向金朝购置儒、佛经典。天盛十三年(1161)正月,仁孝于中央机构中设立翰林学士院,以王佥、焦景颜等人为学士。五月,命王佥等掌管国史,纂修李氏实录。十六年(1164)八月,仁孝追封西夏文字的创制人野利仁荣为广惠王,以表彰他对西夏文化的功绩。仁孝时期是西夏文化的鼎盛时期,大量的文化与学术著作问世,印刷与出版事业十分发达。已发现的仁孝时期的雕版印刷书籍,有诗歌集《月月娱诗》、谚语集《新集锦合辞》、《圣立义海》,西夏文和汉文对照双解辞典《蕃汉合时掌中珠》,韵书《文海宝韵》等。

  仁孝崇信佛教。天盛十一年(1159),仁孝派遣使者到西藏,奉迎迦玛迦举教派的始祖都松钦巴。都松钦巴派大弟子格西藏琐布赍经像到凉州,仁孝奉其为上师,并组织人力大规模翻译他带来的佛经。仁孝还向西藏粗布寺敬献金缨络、金幢盖等佛塔饰物。仁孝时期佛教发展到大规模的校经时期,现存的西夏时期佛经中属仁孝时期校经的有《悲华经》、《佛说宝雨经》、《现在贤劫千佛名经》、《大方广佛华严经》、《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大宝积经》、《金光明最胜王经》等数十部。乾祐二十年(1189),仁孝派人请来宗律、净戒、玄密国师等,在大度民寺举行盛大法会,一次施散西夏文和汉文佛经达15 万卷。

  修订法典仁孝提倡以儒治国的同时,十分注意加强法律制度的建设。天盛年间(1149—1169)仁孝专门组织人员编纂法典,在修订旧有法律的基础上,新修法典定名《天盛改旧新定律令》,共20 卷,用西夏文刻印颁布通行。这是一部参照唐、宋律令,结合西夏实情,包括民法、行政法、刑法、诉讼法、经济法、军事法等内容的综合性法典。仁孝在位时期,为适应经济和文化飞① 《西夏书事》卷36。

  ② 《宋史》卷486《夏国传》下。

  速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完善朝廷和地方的官制机构和吏治建设。人庆二年(1145)六月,仁孝“下诏求直言”。天盛十年(1158)五月,设立铸钱机构,名“通济监”,仁孝命监察御史梁惟忠掌监务,所铸有“天盛永宝”钱等。天盛十四年十月,仁孝为便于议事和顾问,将朝廷行政和军事的首脑机关,移置于宫廷中。次年五月,又颁发禁止奢侈的诏令。仁孝重视吏治建设,前朝重臣晋王察哥,常倚战功,作威作福,其年七十,犹妻妾成群,任意抢夺民间宅园。生前仁孝奈何不得,察哥死,仁孝立即下令将其宅园归还原主。当时担任国相的任得敬之弟殿前太尉任得聪,兴庆府尹任得恭二人,倚仗其兄之势弄权、受贿。仁孝得到举报即罢其官。仁孝对鲠直廉介的官吏多重用、保护,翰林学士焦景颜,刚直不阿,他在朝中当面怒斥和揭露权相之弟副都承旨任纯忠的奸行,得到仁孝的支持,并提升焦景颜官兼枢密都承旨。御史中丞热辣公济,见任得敬自恃国丈的身份擅权日甚,上疏请仁孝罢斥其官。任得敬知此欲借故杀害热辣公济,仁孝恐其遭害,即令热辣公济致仕归乡。惩办佞臣仁孝对佞臣任得敬的忍让与纵容几乎导致了夏国的分裂和灭亡。任得敬本为宋朝西安州通判,投降夏国后,献女为妃,以镇压夏国蕃部之乱和农牧民起义为进身之阶,一路飞黄腾达,由防御使、都统军,进封西平公。入朝为尚书令,中书令,任国相,更进爵为楚王。其出入仪从,几乎与仁孝一样。天盛十七年(1165)五月,任得敬图谋篡权分治,准备把仁孝安置于瓜州(今甘肃安西)和沙州(今甘肃敦煌)一带,自己窃据灵、兴地区,把夏国一分为二。于是任得敬开始征发民夫10 万,大筑灵州城,在翔庆军司的驻地修建宫殿。又派出使者携帛书去四川同南宋将领秘密联络。乾祐元年(1170)五月,仁孝被迫接受任得敬的分治要求,准备将夏国西南路及灵州罗庞岭分归任得敬,让他另立王。仁孝在任得敬的胁迫下,又派遣左枢密使浪讹进忠、翰林学士焦景颜出使金朝,为任得敬请求册封。由于金朝的出面干预,仁孝在金朝的支持和援助下,与皇族亲信迅速采取行动,密令其弟仁友等诱捕任得聪、任得仁等。同年八月三十日,仁孝设计诛杀任得敬及其族人党羽,一举粉碎了任得敬的阴谋,并遣使向金朝致谢。乾祐二年(1171)五月,仁孝任命斡道冲为中书令,不久又升为国相。

  附金和宋仁孝在位时期,正是辽亡金兴,宋室南渡,夏国处于金朝的包围之中,仁孝采取附金和宋之策。这个时期夏国与金朝聘使往来十分频繁,仁孝既要依附于金朝,又要显示自己乃一国之主的身份。如大庆二年(1141)六月,夏国枢密使慕濬与慕洧兄弟谋叛,欲附金国,被仁孝得知后捕杀。事后仁孝上表金熙宗告知此事,金熙宗责同仁孝专擅之罪,仁孝作例行的告谢。又如天盛元年(1149),金海陵王弑熙宗自立,金遣告哀使到夏国,仁孝不予接见,并责问金使:“圣德皇帝何为见废?”金世宗时,金朝先后关闭了同夏国的保安、兰州、绥德等榷场,仁孝为恢复夏金边市贸易,千方百计讨好金朝,选派工匠织造“百头帐”献给金世宗。夏国继崇宗之后,仁孝也向金朝请求割地。人庆三年(1146)正月,仁孝又从金朝割让得到德威城(今甘肃靖远西)、定边军等沿边土地。夏国的疆域包括了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全部,甘肃省的大部,陕西省的北部,内蒙古自治区的西南部,青海省的东北部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一部分地区。仁孝时期是夏国疆域最为广阔的时期。夏乾祐二十四年(1193)九月二十日,仁孝去世。仁孝在位五十五年,寿命七十岁,他在夏国皇帝中在位最久,寿命最长。谥圣德皇帝,庙号仁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