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巩固政权,进行改革





  经过两次大规模的清洗,朝廷高官中宗室贵族所剩无几。与此同时,海陵王大批任命普通女真人中有才华的人和通晓封建典章制度的渤海人、契丹人和汉人为官,打破了自太祖建国以来,朝廷大权为女真族宗室贵族所垄断的局面,三省宰执和最高军事机构都元帅、枢密使中,除了他的胞弟完颜兖外,无一名宗室完颜氏人。海陵王采取这种用人方针,目的是为维护和加强皇权,争取封建地主阶级的支持,扩大政权的基础。

  接着,海陵王在熙宗改革的基础上,开始对金朝的政治制度进行大规模的改革。

  天德二年(1150)十二月,废除汴京行台尚书省,政令统一于朝廷。同时废除元帅府,设置枢密院,作为最高军事机构。枢密院受尚书省节制,枢密使、副不直接统兵。兵兴临时设元帅府,兵罢则省,使军权掌握在皇帝手中。

  天德三年,仿照中原制度,设国子监以教育生员。改革科举,罢太宗以来的“南北选”制,废除儒学的“经义科”,以词赋、法律取士,以词赋为正科,法律为杂科。

  天德二年,改定猛安谋克继绝法。三年,罢免女真族世袭万户,废除上京路下的女真万户路,改置节度使,改变了贵族子孙相继,揽一方权威的状况,加速了女真族封建化的进程。

  天德三年,使张浩扩建燕京城(今北京),兴修宫室,并下诏迁都。贞元元年(1153)三月,迁都燕京。并效仿辽五京制度,改燕京为中都,汴京为南京,大定府(原中京)为北京,辽阳府为东京,大同府为西京。金朝五京制度始完备。

  同时在中都附近的大房山(今北京西南)营建山陵,贞元三年五月,将太祖、太宗的棺木由上京迁葬大房山帝陵。正隆元年(1156)十月,又将始祖以下十帝灵柩迁葬大房山,四时祭祀。海陵王强令上京女真世家大族迁往中都,为彻底断绝女真大贵族返回上京的念头,正隆二年八月,罢上京留守司。十月,下令毁坏上京旧宫殿、各大贵族的宅邸和寺院,将之夷为平地,分给各猛安谋克为耕地。这对女真奴隶主大贵族又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随着迁都,大批女真猛安谋克迁入中原。海陵王对众多的猛安谋克进行了整顿、合并,在中原各地实行括地,按照牛头地和计口授田的方式,分配土地给各猛安谋克。女真人与汉人杂居,往往将土地出租给汉人,促使女真猛安谋克内部封建制生产关系迅速发展。

  海陵王重视吏治,提拔、重用善于理财的人,于是形成君臣讲求财用之风。海陵王以前,金朝没有铸钱,只是借用辽、宋铜钱。贞元二年(1154)由户部尚书蔡松年主持,复钞引法,印制、发行纸币,名为“交钞”。正隆二年(1157)始铸铜币,面文为“正隆通宝”。这促使北方社会经济进一步恢复、发展。

  正隆年间,海陵王再次大幅度改革官制,正隆元年(1156)颁行“正隆官制”,罢中书、门下二省,止设尚书省。尚书省置尚书令,下设左、右丞相,左、右丞,参知政事。废原平章政事官。自省而下设院、台、府、司、寺、监、局、署、所,各统其属以修其职。职有定位,员有常数。正隆二年八月又置登闻检院,掌奏进,告尚书省、御史台理断不当事。权力高度集中,君主集权制进入新的阶段。金朝的政治制度至此基本上确立,此后不再有重大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