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明末农民大起义





  天启、崇祯间,随着明朝政治的日益腐败,经济剥削的苛重,社会矛盾益趋激化,各地农民起义再度兴起,最终推翻了明朝的腐朽统治,为一个新的皇朝的诞生,铺平了道路。

  徐鸿儒、于弘志的白莲教起义明末以秘密宗教组织的民众反抗斗争,迅速发展。万历年间,蓟州人王森传播白莲教,自称闻香教主,其教徒遍布北南直隶、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等省。万历四十二年(1614),王森在京师传教时被捕,死于狱中。之后,其弟子巨野人徐鸿儒继续组织白莲教,信徒不下二百万。天启二年(1622),他联合景州(今河北景县)于弘志、曹州(今山东曹县)张世佩等,图谋起义,并约定中秋起兵。但因计划泄露,遂于五月先期发动。当地农民“多携持妇子,牵牛驾车,裹粮橐饭,争趋赴之”①。徐鸿儒自称中兴福烈帝,改年号为大乘兴胜元年。起义军很快攻克了郓城、邹县、滕县、峄县,“众至数万”②,屡败官军。其时,于弘志在河北武邑、枣强、衡水等地起兵响应。又有刘永明聚众二万人,不久与徐鸿儒队伍汇合,起义声势大振。他们计划“南通徐淮、陈、颍、蕲、黄,中截粮运,北达神京,为帝为王”③。经过半年多的战斗,十一月,徐鸿儒被部下出卖,在邹县被捕押至京城杀害。徐鸿儒起义被镇压下去。

  陕北农民起义的崛起明末的农民大起义是从陕西开始的。天启七年(1627),陕北灾荒严重,澄城县知县张斗耀不顾人民死活,“催科甚酷,民不堪其毒”④。二月十五日,白水王二率饥民冲进县衙,杀死知县。之后,各地农民、饥民纷纷响应。崇祯元年(1628),府谷王嘉胤、宜川王左挂、安塞高迎祥、汉南王大梁等,相继举起义旗。其后,陕西三边固原、延绥的饥兵也纷纷哗变。那些被裁减而无法生活的驿卒,也揭竿而起。从崇祯元年至三年间,各地暴动此伏彼起,势若燎原烈火。最初,各支农民起义虽发展迅速,但彼此之间缺乏联系,一般都各自为战。崇祯三年以后,农民起义已波及到陕西几十个县,①清康熙《剡城县志》卷九。

  ②《明史》卷二五七《赵彦传》。

  ③王一中:《靖匪录》。

  ④文秉:《烈皇小识》卷二。

  甚至还扩展到山西,参加起义的人数也越来越多,并且各部渐有了“小并为大”①的联合趋势。

  农民起义的发展,引起了明廷的重视。于是,明廷在军事剿杀的同时,采纳了陕西三边总督杨鹤的招抚建议,对起义农民开展诱降活动。一时间,陕西境内的起义农民相继接受招安。但是,明廷的招抚政策只不过是伺机镇压农民起义的一个手段,并不是真正地为民众着想。因此,许多受招抚的起义首领如王左挂、苗登云等惨遭杀害。这就迫使受招安的农民再次起义。杨鹤的主抚政策也以失败告终。明廷于是改变策略,专派陕西三边总督洪承畴前往围剿。留在陕西境内的农民起义队伍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余部亦纷纷进入山西。崇祯四年(1631)六月,活跃在山西的王嘉胤在河曲被围长达六个月后,在阳城为部下所杀。之后,王自用联合了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马守应等“三十六营,号二十万”②。明廷感到问题严重,遂调集重兵在山西加紧围剿。崇祯六年夏,王自用在河南济源中箭身亡③。王自用牺牲后,各路起义军拥推高迎祥为首领,并于这年冬季,从豫北渡黄河南下,连陷渑池、伊阳、卢氏三县,进入河南中部和西部,在河南、陕西、四川、湖广等省区交界地带开展活动。

  明廷为了遏止农民军的攻势,于崇祯七年(1637)春,命延绥巡抚陈奇瑜任陕西、山西、河南、湖广、四川军务总督,驻郧阳巡抚卢象昇与之配合,以五省兵力围剿农民军。农民军连遭重创,张献忠等奔向商雒,李自成则被包围在汉中兴安的车箱峡。李自成采取伪降手段,摆脱了困境,并立即反戈出击,声威大振。陈奇瑜被削职逮问。十一月,明廷提升洪承畴继任总督山西、陕西、河南、湖广、四川五省军务。洪承畴调集重兵,分兵四路向农民军合围,准备聚歼高迎祥等。结果起义军避实就虚,挺进湖广、河南。崇祯八年正月,农民军在河南再次联合,号称十三家七十二营,“有二三十万之多”①。十五日,农民军进抵凤阳,放火烧毁了明皇陵和龙兴寺,“事闻,帝素服哭,遣官告庙,逮漕运都御史杨一鹏弃市,以朱大典代之,大征兵讨贼”②。从崇祯八年底到九年上半年,明军与高迎祥的农民军主力展开了激烈的追逐战。明廷任湖广巡抚卢象昇总理直隶、河南、山东、四川、湖广等处军务,“诏(洪)承畴督关中,象昇督关外”③。九年正月,高迎祥东下安徽,围攻滁州,旋又进入河南,撤回陕西。七月中旬,高迎祥率部至盩厔①彭遵泗:《蜀碧》卷一。

  ②《绥寇纪略》卷一。

  ③据汤纲、南炳文《明史》(下册)考证,王自用之死有三说:死于济源;病死;为邓王已射杀。见第1145页。

  ①彭孙贻:《平寇志》卷一。

  ②《明史》卷三○九《李自成传》。

  ③《明史》卷三○九《李自成传》。

  县黑水峪,不幸陷入陕西巡抚孙传庭的埋伏,激战四日,战败被俘牺牲,“余众歼散殆尽”④。高迎祥死后,西北农民军一度处于低潮,但不久,以李自成、张献忠为首的两大农民军在西北崛起。

  张献忠领导的大西军张献忠,字秉吾,号敬轩,陕西延安柳树涧人,出生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父务农兼小贩,家境贫寒。幼年时,他曾读过书,青年时落魄无依,常受欺压。崇祯三年(1630)四月,张献忠在延安府米脂县率十八寨之众投奔王嘉胤,号称八大王。崇祯四年六月,王嘉胤被部下杀害,张献忠一度就抚于总督洪承畴,次年再起,“叛入山西”①,他与其他农民军首领共推王自用为盟主。张献忠作战勇敢,“临战辄先登,于是众服其勇”②。崇祯六年冬,在明军的压迫下,张献忠进入河南,转战陕西、河南、湖广、四川等地。

  崇祯八年(1635)正月,起义军十三家大会荥阳。张献忠随高迎祥连破河南、江北诸县,进入安徽,克颍州,破凤阳,烧毁了皇陵。之后,张献忠独自率众东下庐州、舒城,经湖广回到陕西。这年冬天,张献忠又再次出潼关入河南。崇祯九年,张献忠转战在陕西、河南、湖广一带。是年七月,高迎祥被俘牺牲,李自成亦连连受挫,张献忠部遂成为明朝镇压的重点。崇祯十年,张献忠联合老回回马守应等,从河南进入湖广,向襄阳发起进攻,湖广震动。次年春,兵部尚书熊文灿总理南畿、河南、山西、陕西、湖广、四川军务,主张招抚农民军。在孤立无援、明军云集的形势下,正月初九日,张献忠在谷城向熊文灿投降。至此,农民起义进入低潮。

  张献忠受抚后,始终保持相对的独立性,“人不散队,械不去身”③,加紧操练,积蓄力量。这同时也给了明廷一个暂时喘息、调整的机会。为彻底消灭这支起义军,明朝兵部尚书杨嗣昌制定出“四正六隅十面网”的围剿计划。所谓“四正”是陕西、河南、湖广、凤阳,“六隅”则是延绥、山西、山东、应天、江西、四川。合“四正六隅”为十面罗网,各有侧重,协同配合,“随贼所向,专任剿杀”①。

  崇祯十二年(1639)四月,杨嗣昌认为时机成熟,遂与总理五省军务的熊文灿密谋,调集陕西、四川边兵,企图一举消灭张献忠。张献忠遂先发制人,五月于谷城再起。熊文灿以招抚失败,被逮下狱处死。杨嗣昌被迫“自④孙传庭:《鉴劳录》。

  ①《明史》卷三○九《张献忠传》。

  ②康熙《陕西通志》卷三一《杂记·盗贼附》。

  ③康熙《吴桥县志》卷七《艺文》,范景文:《抚剿未可轻信叛形业已渐张疏》。①杨山松:《孤儿吁天录》卷二。

  请督师”②,赶赴襄阳,以左良玉为主力剿杀。玛瑙山一役,张献忠大败,遂采用“以走致敌”的策略,奋战入川。崇祯十四年,张献忠又挥师东出湖广,一路乘胜直下,二月初占领了襄阳,杀死襄王朱翊铭和贵阳王朱常法,“发银五十万以赈饥民”③。杨嗣昌被迫自杀身亡。明朝改派陕西三边总督丁启睿督师追剿张献忠。张献忠在河南信阳战败,率部由豫东入安徽。到崇祯十六年时,张献忠驰骋于鄂、皖之间。

  崇祯十六年(1643)五月二十九日,张献忠攻占武昌,沉楚王华奎于西湖,“尽取宫中金银各百万,辇载数百车不尽”④,赈济饥民。张献忠占领武昌后,改武昌为都城,正式建立大西政权,铸西王之宝,自称“大西王”。所设官制有中央六部、五府,京城设五城兵马司;地方有巡抚、守道、巡道、学道、知府,知府以下设了二十一个州县的官员,并且开科取士,招揽人才。是年冬,张献忠几乎占据了整个湖南,进而向江西发展。崇祯十七年西进四川。这年六月,一举攻克了重庆,处死了明瑞王朱常浩、四川巡抚陈士奇、重庆知府王行俭等。八月,攻克了成都,蜀王朱至澍及王妃投井自杀。十一月,张献忠以成都为西京,改王称帝,国号大西,定年号为大顺,铸造大顺通宝,设六部五军都督府等官。大西政权在其辖区进行严格的政治控制,整顿吏治,录用明降官和知识分子,注意团结少数民族。没收官绅财产,实行三年免征的赋税政策,并向富商大贾征收钱粮。这些措施,取得了民众的信赖。与李自成领导的起义军遥相呼应。

  李自成领导的大顺军李自成,陕西米脂县人,出身于农民家庭。幼时曾为僧,做过牧羊奴。

  成年后,充当驿卒,有勇有谋,“能得众”①。崇祯三年(1630),李自成在米脂起义,投不沾泥义军。次年,陕西农民军大部进入山西,推王自用为盟主。李自成与其侄李过。“往从迎祥,与献忠等合,号闯将”②。六年五月,王自用死后,“其党归闯将,无复称其号”③,李自成的队伍得到了发展。次年春,李自成在汉中车箱峡以诈降奇袭明军总督陈奇瑜的合围,声名始著。崇祯八年下半年,李自成率部转战关中,有众三四万人。崇祯十一年潼关之战后,“自成尽亡其卒,独与刘宗敏、田见秀等十八骑溃围”④,遁②《明史》卷三○九《张献忠传》。

  ③计六奇:《明季北略》卷十七《张献忠陷襄阳》。

  ④彭孙贻:《平寇志》卷六。

  ①郑廉:《豫变纪略》卷二。

  ②康熙《延绥镇志》卷五《李自成传》。

  ③戴笠:《怀陵流寇始终录》卷六。

  ④《明史》卷三○九《李自成传》。

  入商雒山中,处境十分艰难。崇祯十三年,张献忠谷城再起粉碎杨嗣昌军事围攻之际,李自成率部“出商洛,入豫”⑤。其时河南久旱,饥民争相投附,势复大振,很快发展到十余万人。这时,一些失意的知识分子如宝丰县举人牛金星、永城算卜者宋献策、杞县人李信也加入农民起义军。他们为李自成出谋划策,制定和推行了一系列很有见识的政策。他们针对当时民众的迫切要求,提出了“均田免粮”口号,主张免除不合理的赋税负担和加派,把地主侵占的土地还给无地耕种的农民。这对起义军其后的发展,无疑发挥了重大作用。

  崇祯十四年(1641)正月,李自成农民军攻克了洛阳,活捉并杀死了福王朱常洵,没收福王府中的金银财货和粮食物资,发布告示大赈饥民。由是“远近饥民荷旗而往应之者如流水,日夜不绝,一呼百万,而其势燎原不可扑”①。与此同时,他们还在豫西三府四十余州县之内,“抚流亡,通商贾,募民垦田,收其籽粒以饷军”②,深得民众的拥护。

  李自成攻克洛阳后,企图乘胜进攻开封,但明军严守开封,三次围攻均遭失败。崇祯十五年(1642)底,李自成率四十万大军由河南挥戈南下湖广。次年正月,农民军攻克承天(今湖北钟祥),二月攻克襄阳,改襄阳为襄京,建立政权机构。李自成自称“奉天倡义大元帅”,设丞相一人,以牛金星任之。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政府,分理政务。在地方上,于要地设防御史,以下府设府尹,州设州牧,县设县令。在军事上,元帅之下有将军,依次为:权将军、制将军、果毅将军、威武将军。当时征战各地的主力部队分中权亲军、左、右、前、后五营,以正副权将军提督五营军事,共设二十二将。同年六月,张献忠在武昌建立政权,李自成曾派人前去祝贺,张献忠亦以重金回报。双方相约互为声援。

  李自成夺取襄阳后,明朝在中原已无精兵可与农民军作战。崇祯帝急于消灭起义军,只好调动陕西的孙传庭部出关进剿李自成。崇祯十六年(1643)五月,孙传庭总督河南、四川军务,不久又进兵部尚书,加督山西、湖广、贵州及南北军务。孙传庭遂以副总兵高杰为中军,四川总兵秦翼明出商雒为犄角,以延绥、宁夏总兵王定、官抚民为后劲,总兵牛成虎、副将卢光祖为前锋,会集河南。李自成利用孙传庭部孤军深入后援不继的弱点,首先在河南汝州切断明军粮道,明军军心大乱,郏县一战,明军师饥自溃。自成“纵铁骑践之,传庭大败”①。十月,李自成乘胜追击,在潼关击毙兵部尚书孙传庭,连破华阴、渭南、华、商、临潼,进攻西安。十月十一日,李自成攻占西安城,活捉秦王朱存枢,杀死陕西巡抚冯师孔。接着,分兵攻取陕西三⑤郑廉:《豫变纪略》卷三。

  ①郑廉:《豫变纪略》卷三。

  ②张岱:《石匮书后集》卷六三《盗贼列传》。

  ①《明史》卷三○九《李自成传》。

  边,所至风靡。至此,湖广西北部、河南大部及陕西三边,都在李自成控制之下。

  崇祯十七年(1644)正月初一日,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改元永昌,造甲申历。封刘宗敏、田见秀等以下功臣为五等爵,更定官制,改内阁为天佑殿,设大学士平章军国事,以牛金星为之,宋献策为军师,以下设六部政府尚书、侍郎,分理政务。地方上设省节度使、巡按直指使以及道防御史、府尹、州牧、县令等。

  西安政权建立后,崇祯十七年(1644)二月,李自成率大军东渡黄河,经由山西攻夺北京。所过之地,严禁抢掠,实行“平买平卖”、“公平交易”等政策。一路势如破竹,“所过七十余州县,无不开门迎降”①。三月初一日破宁武关,七日下大同,八日至宣府,十四日抵居庸关,十七日进围北京,十八日入彰仪门进据外城。崇祯帝见大势已去,自缢于煤山(今景山)。十九日,李自成的大顺军占领了北京。

  李自成起义军进入北京后,在北京短短的四十余天里,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已取得的胜利成果。

  稳定北京的社会秩序,严明军纪,禁止扰民。他下令“商贾仍令开市不闭,军士掠杀者斩,最轻者亦断手砍足”②。李自成进入北京后,始终粗衣粝食,保持农民本色,不时“问民疾苦”③。

  健全政权机构,完善各项制度。大顺军进入北京后,按照西安所拟定的官制,健全了各种机构,提高武官的地位,大顺文官俱听武官节制。制定《永昌仪注》,“条记官制、补服、朝见仪节,以及各官往来礼柬之类皆具”④。接管地方。大顺军进入北京后,占有了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及北直隶的大部分地区,以及甘肃、青海、宁夏、湖广、江苏、安徽等省的部分地区。为恢复地方秩序,李自成及时派出了一批地方官,接管地方州县,“所至无违者”⑤。

  甄别录用明朝降官。大顺军入京后,充实和加强政权建设。除以农民军将领为核心骨干外,也录用了相当数量的明朝中下级官员。责令在京的明朝官员到指定地点进行登记,凡三品以上,不予录用;四品以下,酌情录用。首批选用九十六人,后又陆续录用。为求取人才,大顺政权还开科取士。设置“比饷镇抚司”,继续实行追赃助饷,以大将刘宗敏主持。官吏一律按照品级高低定出银数多寡。

  大顺军进入北京后,对守卫山海关的吴三桂也进行了争取,令其父吴骧①赵士锦:《甲申纪事》。

  ②陈济生:《再生纪略》。

  ③彭孙贻:《平寇志》卷十。

  ④谈迁:《国榷》卷一○○。

  ⑤李天根:《爝火录》卷三。

  作书招引,并派降将唐通携白银四万两前去劝降。但是,野心勃勃的吴三桂,以父受追赃拷索,爱妾被掠为借口,不惜勾引清兵,向农民军反扑。四月十三日,李自成率军六万东征,二十一日抵山海关,与吴三桂展开激战,不料清骑兵突然袭击,战斗失利,撤回北京。四月二十九日,李自成在武英殿匆匆举行即位典礼,“追尊七代皆为帝后,立妻高氏为皇后。自成被冠冕,列仗受朝”①。三十日,农民军撤出北京。七月,李自成经由山西,进入西安。永昌二年(1645,清顺治二年),李自成迫于清军追击转入湖广。同年四月,年仅三十九岁的李自成遇害于湖北通山县九宫山。

  明末农民大起义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规模的农民大起义,最终推翻了明朝的封建统治。它历时十八年,规模大,势力所及达到全国十六个省区。参加人员广泛,以农民为主体,包括各个社会阶层。并提出了“均田免粮”、“平买平卖”的口号,反映了农民平等平均的思想。另外,农民军在军事组织、指挥,战略和战术方面,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附表明世系表①《明史》卷三○九《李自成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