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时期翻译文学的初起晚清经历了军事、外交诸方面的一系列失败之后,一些人开始考虑吸收外来文化的问题。当时,除了派遣学生出洋学习以外,还于同治元年(1862)设立了京师同文馆,这是晚清最早的洋务学堂。同治二年与同治四年又先后成立了上海同文馆和江南制造局,专门培养翻译人员。当时所译的书,多集中在军械营阵、史地政法以及宗教经典和医学方面。文艺方面的译著,是从林纾开始的。翻译小说初起时,“政治小说”甚流行。林纾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译成出版了《黑奴吁天录》(美国史托活夫人著,本名《黑奴受逼记》)。作品描写了在种族歧视下黑人受白人残酷虐待的悲惨遭遇。光绪三十四年(1908),林纾又翻译了日本近代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德富健次郎(笔名德富芦花)所著的《不如归》。译者借该作品从侧面透露出的中日甲午海战情况,说明中国海军曾经英勇地打击敌人,揭穿了关于镇、定两舰望敌而逃的谣言,为在抗敌作战中的牺牲者伸张正义。此外,还有独立苍茫子译的《游侠风月录》(1903)、汤绂女士译的《旅顺双杰传》(1909)、赖子译《政海波澜》(日本广陵左左木龙)、陈鸿壁译《苏格兰独立记》等。有关教育问题的有中国苦学生译《苦学生》(日本山上上泉,1903),南野浣白子译《青年镜》,以及梁启超、披发生合译《十五小豪杰》等。译述科学故事的,有王笑译《千年后之世界》,杨德森译《梦游二十一世纪》(1903),海天独啸子译《空中飞艇》(1903),东海觉我译《新舞台》等。至近代后期,又翻译有大批的侦探小说。
近代翻译文学的两个流派近代翻译文学有两个流派,一种是以古文译法进行译述,以林纾为最著名,他的译著在知识层里最受重视;另一派则是用白话译书,如梁启超、李伯元、吴趼人等,他们译述的特点是将原书的内容,用白话口语,以章回小说的形式进行演述,他们的译述,读者面更为广泛。
林纾翻译作品很多,据郑振铎《林琴南先生》和寒光《林琴南传》统计,共计171 部,270 册,另有未收集的短篇15 种。宣统三年(1911)以前出版的约50 种。他介绍的著名作家有:英国的莎士比亚、狄更司、司各德,美国的欧文、史托活夫人,法国的大仲马、小仲马、巴尔扎克,挪威的易卜生,西班牙的塞万提司,以及俄国的托尔斯泰,日本的德富健次郎等。其中影响最大的作品如:《巴黎茶花女遗事》、《黑奴吁天录》、《不如归》、《滑铁卢战血余腥录》、《撒克逊劫后英雄略》、《迦茵小传》等。林纾的译作给近代作家和读者以很大影响,对中外文化交流起过很好的作用。但是,由于林纾本人不懂外文,无论对译本的选择,或对语意的理解,都只能依赖口译者,这给他的翻译带来很大的限制与影响。
当时的小说翻译家除林纾之外,还有几个人值得注意。如吴梼(亶中),他的译作以日本的为多,有《薄命花》、《寒桃记》、《寒牡丹》、《银钮碑》《美人烟草》、《五里雾》、《侠黑奴》,以及英国勃来雪克著《车中毒针》、俄契诃夫《黑衣教士》等,表现出相当的文学修养。陈冷血(景寒)以翻译俄国虚无党小说最多,也译有侦探小说一类的作品,有《白云塔》、《侠恋记》、《火里罪人》、《大侠记》、《侦探谭》等。包天笑的译作,近于演述,以教育方面的内容为多,如《馨儿就学记》(《爱的教育》)、《儿童修身之感情》等。此外,周桂笙的译作在当时也很有影响。
这时还有周树人(鲁迅)、周作人兄弟,他们的译作《域外小说集》(1909年出版),全是短篇,有俄国的迦尔洵、契诃夫、梭罗古卜、安特来夫,波兰的显克微兹,英国的王尔德,法国的莫泊桑,丹麦的安徒生,新希腊的蔼夫达利阿谛斯,以及芬兰的哀禾等人的作品,集小说、童话、寓言为一集。译文古朴,虽用的是古文,但仍然保留了原著的章节格式,与林纾的用古文意译相比,《域外小说集》则是一部采用直译的译作。在文言翻译小说中,以林纾的影响最大,但从对文学的理解,以及忠实于原著方面,则当推周树人、周作人兄弟。
诗歌的翻译。首先介绍西洋诗歌的是马君武、苏曼殊。马君武(1882—1939),名和,一字贵云,广西桂林人。初留学日本,学工艺化学,曾参加同盟会,后去德国,习冶金。民国成立,任孙中山临时政府实业部次长等职。后经营工业,晚年任广西大学校长。爱好文学,有《马君武诗稿》。他的诗格律自由,雄豪深挚。他用七言古诗体翻译拜伦的《哀希腊》,还翻译过虎德的《缝衣歌》,以及歌德的《阿明临海岸哭女诗》等。他的译诗如同他的创作一样真挚感人。
苏曼殊(1881—1918),原名玄瑛,字子毅,后出家为僧,号曼殊,广东香山(今中山)人。曾留学日本,漫游南洋各地。参加过“南社”,能诗文、善绘画,并通英、法、日、梵诸文。他的诗歌多感伤情调,运用浅近文言写作的小说,内容多为描写男女爱情的故事,如《断鸿零雁记》、《碎簪记》等。翻译作品有《拜伦诗选》。他的译诗正如他自己所说:“按文切理,语无增饰,陈义悱恻,事辞相称。”苏曼殊还编有《文学因缘》、《英汉三昧集》,都是英译中国古代诗歌的选集。
文学革命运动以后,翻译文学进一步蓬勃发展,译文多演进为白话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