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中国兴办的气象站网





  海关气象观测网

  1854年清廷在各通商口岸派驻海关监督,设助理称税务司,由外国人担任,掌握海关实权。1863年英国人赫德继任总税务司,控制了中国海关。赫德于1869年11月发出28号通札,要求各海关进行气象观测,称“海关广设沿海沿江,地域广达纬线20度、经线10度。机构现况容许进行气象观测而无须增加人员。购置仪器外,不需其他开支。气象观测对于科学界和东方航海人员和其他人可具有实际价值”。由此,自1876年起先后在沿海(包括台湾)灯塔和沿海、沿长江港埠(包括少数内地商埠)建起观测点65处。有10处是在内地(东北、广西、广东、云南)。三分之二是1900年以前所建,1880年已达27处。共有44处连续工作至抗日战争。有26处整年记录长达50年以上,最长的63年。观测项目较全,所用仪器均购自外国,记录文字均用英文,观测人员均外籍(民国始有中国人参加)。这个观测网的直接作用当然是为外国(特别是英国)海运服务,也就是为外国侵略服务。但由于无通讯条件,只有一小部分能将报告通过电报集中到上海。1897年起建点的有天津、芝罘、九江、汉口、宁波、厦门和大戢山岛;1901年起增加镇江、宜昌、重庆、温州、汕头。由于所累积的资料年代长久,这个观测网的记录至今仍是我国气候和气候变化研究的宝贵资料。

  这个观测网虽是英国人包办,为外国航运服务,但属中国海关,是用中国人的财力兴办,所以把它们列为我国的事业。

  民国初期农业部门设站清末变法维新运动后,1906年才有农工商部,开始设一些农、林、牧试验场。1911年在北京设农商观测所。1917年已有10个省的试验场和3个农校有气象观测,另有3个观测所。现在存有长期记录的有保定(1913—1937)、归绥(1914—1937)和太原(1916—1937)。另外东南大学、广东大学和岭南大学的农科也有较长的记录。可见农业部门的气象观测比中央观象台还早,设站成绩也较好。但因当时政府经费无保证,多数测点也维持不长久。教育部设中央观象台1912年,在蔡元培的支持下,中华民国政府决定在北京建立中央观象台,任天文学家高鲁博士为台长,接管原钦天监外署(今建国门),计划设历数、天文、气象、磁力四科。次年派蒋丙然博士筹建气象科(1915年成立)。蒋丙然,闽侯人,上海复旦大学物理系毕业,留学比利时双卜罗大学,获农业气象学博士学位。中国气象事业创始人之一。1924年任青岛观象台台长、青岛大学教授。1946—1966年任台湾大学农学院教授。曾任中国气象学会会长(1924—1930)。

  中央观象台于1913年开始气象观测,并编订我国最早的观测规程。1915年收集海关测候所气象电报和徐家汇观象台转发来的国外气象电报,据此绘制我国最早的天气图,制作天气预报,次年起向公众发布。1919年航空署成立,下设气象科,次年开始北京至浦口之航运,观象台曾予协助。

  布设观测网为事业所必需,也是中央观象台之职责。1920年拟订设立40个台站的计划,强调航空需要。次年经教育部通过,批准先设10处,但终因经费无着,只设了张北、开封、西安3处,且在1927年前后即停办。观象台的观测也于1927年时停时续。

  1928年观测工作由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继续,至1937年9月卢沟桥事变起停止,天气预报工作早在1921年已停止。

  张謇设南通军山气象台1905年,张謇在他个人所设的博物苑开始气象观测,开国人气象观测之先河。后派员到徐家汇观象台学习并托购法国仪器,在军山建气象台,1917年开始工作,张自任台长。1909年,接收徐家汇台所发各地报告,绘制天气图,发布天气预报和警报。1926年张逝世后,改由政府维持。

  鸦片战争后,外国侵略者的特权不断增加,他们在各自的侵略基地设置气象台站网,而清皇朝却没有一个气象台站。1876年起,以中国海关的名义用中国财力所设的海关气象台站网也完全是英国人操纵,为其日益增大的洋货输出和海运服务。1920年以前,民国农业和教育部门开始设置的小量台站多数也很快夭折。下面将1911年和1919年全国各级测候所的数目统计列于下表:1911年和1919年各级测候所数统计表1911年1919年台站等级1234总计1234总计本国设05031540543562外国设315141547216221858总计365171610127025231201911年存在的本国所设的54个测候所中53个为海关所设,另一个便是张謇所设。他新建南通军山气象台后曾为此事呈报县知事,说:“窃农政系乎民时,民时关系气象。..各国气象台之设,中央政府事由,我国当此时势,政府宁暇及此?若地方不自谋,将永不知气象为何事,农业根本之知识何在,謇实耻之。”足见其对气象的重要意义有深刻的认识,也深知当时政府不可能有办气象工作之能力②。

  ②张明昌:《南通军山天文台始末》,《中国科技史料》第5卷(1984)第4期,第7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