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世界文明的发生,大体分为两批。第一批最古老的文明发生于公元前4000年代末至前3000年代末,包括北非尼罗河流域的埃及文明、西亚幼发拉底和底格里斯两河流域的文明、南亚的印度河流域文明、东亚黄河流域的夏文明和南欧克里特岛的爱琴文明;第二批古文明发生于公元前1000年代,包括印度的“雅利安人”文明、伊朗的波斯文明、巴尔干的希腊文明、意大利的罗马文明等。当第二批古文明兴起的时候,第一批古文明或者已经灭亡,或者正在衰落。大体说来,公元前3000年代和前2000年代是世界第一批古文明的时代,这也就是我国夏、商两朝所处的时代。
在夏代以前的年代夏文明的传说年代约在公元前3000年代末叶,即约公元前二十一世纪。
在这以前,北非、西亚和南亚的三个文明已经有了。
公元前四千年代后期,尼罗河流域的埃及逐渐过渡到阶级社会。最初在尼罗河两岸出现了数十个以城市为中心的小邦。随后,这些小国分别统一为两个王国,即南方的上埃及和北方的下埃及。约公元前3100年,上下埃及开始统一。到古王国时期(约公元前2685—前2180年),王权一度十分强大。古王国前期,国王们的“金字塔”越来越大,后期又逐渐变小。这大体反映了王权和国势的盛衰。随后是约一百四十年的分裂时期(约公元前2180—前2040年),原来的诸小邦在古王国时期变成了州,这时重新独立,并相互混战。
公元前4000年代后期,幼发拉底和底格里斯两河流域南部,也逐渐向阶级社会过渡。公元前二十八世纪至前二十四世纪,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南部的南方建立了许多以城市为中心的小邦。公元前二十四世纪至前二十二世纪,阿卡德人在两河流域南部的北方建立起国家,并曾统一两河流域南部。公元前二十二世纪末至前二十一世纪末,苏美尔人建立的乌尔第三王朝又统一了两河流域南部。两河流域南部商业发展较早,城市国家延续的时间较长。到阿卡德王国和乌尔第三王朝时期方出现王权加强和统一的趋势。
约公元前2300年至前1750年间,在印度河流域曾有一个广泛分布的城市文明。其中以在哈拉巴和摩亨佐达罗二地发掘出的古城遗址最为突出。城市有设计得很好的城墙、公共建筑物、布局整齐的街道和下水道等。
以上三个文明的发生都早于夏的传说年代。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农业与手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有了城堡、神庙、王陵等大规模建筑物,有了文字,有了国家机构,并且逐渐由一个个以城市为中心的小邦统一为地区性的王国。不过,这种统一的进程在各地并不相同。埃及统一局面出现较早,王权兴起较快;两河流域则各小邦独立性较强,统一王国产生较晚;印度河流域文明的文字尚未释读成功,因此还不知道各城之间是否已有统一趋势。而且,不论在埃及或两河流域,各个城市都始终保持着自己的传统,各有自己的神庙和贵族集团;在王权强大时,它们成为从属于中央政权的一个州,在王权衰落时又纷纷回到独立的小邦的状态。
在与夏代同时的年代夏的出现可能是我国文明的开端。近年考古研究的成果大有使夏文明逐渐呈现在人们眼前的趋势。相传,“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左传》哀公七年)。看来,一方面有许多小邦和部落同时并存,另一方面,又有夏作为各邦共同承认的领袖。就前一种意义说,夏只是一个小邦,就后一种意义说,它又是一个王朝。公元前二十八世纪至前二十四世纪时的苏美尔也有过类似的现象:一方面,若干小邦同时并存,另一方面,其中某一个邦在某一时期获得了“王权”,成为各邦的领袖。
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纪至前十七世纪间,亦即大约与夏代同时,古文明和古文明的边缘地区在发展和变化之中。
公元前3000年代末、前2000年代初,原来大概居住在黑海北岸和多瑙河下游的操印欧语的部落发生迁徙。一支迁入小亚细亚,约两个世纪以后在这里建立了赫梯国家;一支迁入马其顿,后来其中的一部分(说阿卡亚方言的部落)又向希腊中部和南部迁徙;又一支迁入意大利:还有一支到了中亚阿姆河平原。他们对古代文明后来的发展是很有影响的。
在埃及和两河流域南部文明的影响下,这一时期在两河流域北部的亚述,在叙利亚及沿地中海的腓尼基地区,出现了许多以城市为中心的小邦。在克里特岛上,也出现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邦。这些小邦都有了自己的文字。叙利亚和腓尼基地区主要受两河流域的影响,采用楔形文字;克里特则主要受埃及影响,形成了象形文字。
埃及在此期间曾再度统一,史称中王国时期(约公元前2040—前1786年)。中王国时期的各州保有相当大的权力,实际上是一些承认中央王权的半独立的小邦。两河流域在此期间出现了古巴比伦王国(约公元前1894—前1595年),汉谟拉比(约公元前1792—前1750年)曾基本统一了两河流域,颂布了著名的法典。不过,汉谟拉比死后不久,巴比伦在东方山地民族的侵袭下迅速衰落。在公元前十八世纪中叶,埃及重新分裂,从亚洲来的游牧民族占领了埃及北部,并维持了百余年的统治。印度河流域的文明在公元前十八世纪中叶灭亡。克里特岛上的诸城市国家也在公元前十八世纪中叶一度毁灭。由于这两个地区的文字都未释读成功,对它们的文明被毁灭的原因尚无法确切说明。总之,约当夏代晚期,多数的古文明都曾经历一度衰落,而其中的印度河流域文明则从此一蹶不振,被人遗忘,直至本世纪才被考古学家发现。
在与商代同时的年代商代(公元前十七世纪至前十一世纪)是我国文明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时期。几十年来,考古学者和古文字学者的研究成果不仅印证了传统文献对商代的记载,而且提供了大量的实物和文字的资料。商代仍然有很多小邦即“方国”并存。古人相传“当禹之时,天下万国,至于汤而三千余国”(《吕氏春秋·上德》)。商是诸邦中的“大邦”或称“大邑”、“天邑”,作为各邦的首领,成为继夏而有天下的王朝。
在与商代同时的世界上,文明的发展呈现着一种不平衡的状态。印度河流域文明灭亡了,进入这一地区的“雅利安人”还停留在原始社会的后期阶段。古巴比伦王国灭亡了,两河流域落入外族(在北部是米坦尼人,在南部是加喜特人)统治之下。赫梯在小亚细亚发展成为强国。埃及人逐出了入侵者,建立起强盛的统一国家,史称“新王国时期”(约公元前1567—前1085年)。埃及与赫梯争霸于叙利亚、巴勒斯坦一带,经过多次战争,至公元前十三世纪初,双方缔结和约,但双方都已走向衰落。到公元前十三世纪末,在“海上民族”的侵袭下,赫梯强国解体,埃及虽一时尚能自保,但是它的盛世已经过去,季世已经来临。
公元前十六世纪,克里特岛上的城市和宫殿建筑重新出现,而且比以前更加壮丽,大约形成了以克诺索斯为首都的统一国家。大体同时,在希腊南部也出现说阿卡亚方言的希腊人建立了的迈锡尼文明。公元前十五世纪中叶,阿卡亚人征服克里特,在克里特岛和希腊大陆使用同一种文字(线形文字乙种,已释读成功)。迈锡尼文明是散布于南希腊和中希腊的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邦。“迈锡尼文明的希腊人从海上扰掠小亚、地中海东岸和埃及,被称为“海上民族”。公元前十三世纪中叶,以迈锡尼邦为首的希腊各邦联军曾攻取小亚的特洛耶。可是,另一支希腊人(说多利亚方言的部落)又从马其顿和北希腊南下到中希腊和南希腊,并占取了克里特岛。约公元前1200年之际,克里特岛和希腊大陆原有的文明,被多利亚人扫荡殆尽。希腊基本上又回到原始社会晚期阶段,史书往往称为“黑暗时期”。除了从口头上流传了一些神话和传说以外,克里特·迈锡尼文明的文字和历史都被遗忘了。到公元前十二世纪,后期的殷商还相当强盛,而世界上其他所有的文明都处于衰落之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