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农民大起义





  浙东裘甫起义

  唐后期的农民反抗斗争,不断有所发展,由零星的分散的反抗斗争逐步走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裘甫起义拉开了唐末大规模农民战争的序幕,庞勋起义猛烈地冲击了唐朝的反动统治,黄巢起义使唐朝名存实亡,唐朝终于被农民起义所埋葬。

  唐朝后期,江淮一带是朝廷主要的财政来源地。由于封建皇朝的横征暴敛,这一带的贫苦农民很多被迫破产逃亡,这正是促使农民起义的直接原因。大中十三年(859)十二月,农民裘甫率领一百来人发动起义,首先攻下象山(今浙江象山),继又屡败官军,致使明州(治所在今浙江宁波)地方官惊慌失措,白天也紧闭城门。咸通元年(860)正月,裘甫起义军与官军大战于天台山桐柏观(在今浙江天台境内),官军大败,裘甫乘胜攻破剡县(今浙江嵊县)。浙东观察使郑祇德重新组织力量,卷土重来。义军又在剡县两边山谷拦塞溪水,诱敌深入,出其不意放水,唐军被水淹没。这次胜利,大长起义军的声威,队伍很快发展到三万人。裘甫自称“天下都知兵马使”,废弃唐朝皇帝的年号,改元“罗平”,铸印“天平”,建立了农民政权。接着,义军又破唐兴,夺上虞,下余姚,进慈溪,占奉化,还据有诸暨、宁海,官军接连败退,毫无招架之力。

  面对这种形势,懿宗派前安南都护王式为浙东观察使,取代郑祇德。王式要求增加军队,有的宦官认为增加军队就要加大费用。王式反驳道:兵多可以迅速取胜,实际上是减少费用。如果拖延时日,起义军势力发展,国家就会失去财政的来源地江淮一带。懿宗接受王式的意见,下诏发忠武、义成、淮南诸道兵赶往浙东。

  王式在当时是很有影响的人物,统治集团对他寄托很大希望,起义军对他的到来也很重视。王式到达浙东后,一面开仓济贫,收买人心,一面又整饬军纪,加强戒备,清除内部与义军有来往的官员。另外,还招募在江淮一带的吐蕃、回纥人充当骑兵,又调集“土团”(地主武装)与官军进行配合,共同镇压起义军。

  在对付官军的策略上,起义军内部有两种不同的意见。刘暀认为,应西进浙西,北取扬州,占据石头城,再南取福建,把东南一带富庶之地都据为己有,就可抗拒官军。王辂则认为,像孙权那样割据于东南一带,是天下大乱时的情况,现在是国家统一,割据难以成功,不如据险自守,“陆耕海渔,急则逃入海岛,此万全策也”①。裘甫犹豫不决,实际上放弃了刘暀积极进取的意见,摆出了被动挨打的架势。

  咸通元年(860)五月,官军对义军发动大举进攻,攻克宁海后,占据海口,阻挡义军逃往海上。六月,官军进攻义军最后的据点剡县。官军打算断绝义军的水源,义军竭力反攻,三日八十三战,义军虽然失利,官军也损失惨重。最后经过决战,裘甫等突围未成,刘暀、刘庆等战死,裘甫被俘送往京师斩首。历时七个月的浙东农民起义,在统治者剿抚兼施的进逼下,最后失败了。

  ①《旧唐书》卷十九上《懿宗纪》。

  庞勋起义由于南诏的威胁,唐廷于咸通三年(862)从徐州、泗州募兵二千人到邕州防守,其中八百人驻守桂州。原定三年调换,但过六年后,唐廷还不准他们还乡,徐、泗观察使崔彦曾以经费困难为由,拒绝派人前往替换。戍兵不能容忍,遂杀死都将王仲甫,公推粮料判官庞勋为首领,违命北归。

  咸通九年(868)七月,庞勋率戍兵北进,朝廷表面上赦其罪,实际上又准备镇压。庞勋兵行至潭州(治所在今湖南长沙),唐监军就打算设计解除他们的武装。山南东道节度使崔铉严密布阵,准备消灭他们。这时,庞勋才感到形势的严峻,于是,没有和敌人决战,而是从湖南沿江东下,经浙西进入淮南。

  庞勋沿途吸收贫苦农民和逃亡士卒,扩大起义军队伍,同时,制造兵器,加强军备,准备和唐军作战。十月,庞勋攻陷宿州(治所在今安徽宿州),庞勋把所得财货分给众人,取得了宿州百姓的支持,参加庞勋队伍者数千人。接着,庞勋兵至彭城(今江苏徐州),城内百姓盼望庞勋攻城,推草车堵塞城门然后焚之,庞勋很快攻破彭城,崔彦曾被俘,城中参加庞勋队伍者一万余人。庞勋募兵,农民踊跃应募,“至父遣其子,妻勉其夫,皆断鉏(锄)首而锐之,执以应募”①。在这种一片胜利的欢呼声中,庞勋不是勇往直前,推翻唐朝,反而对朝廷抱有幻想,上表要求皇帝授以节钺。

  十一月,懿宗诏以右金吾大将军康承训为义成节度使、徐州行营都招讨使,神武大将军王晏权为徐州北面行营招讨使,羽林将军戴可师为徐州南面行营招讨使,共同进攻庞勋义军。康承训还要求沙陀、吐谷浑、鞑靼、契苾诸酋长率众随同前往,懿宗也表示同意。

  十月,戴可师率官军三万人与义军战于都梁城(今江苏盱眙东南)。起义军先放弃城池,继又乘官军得空城立足未稳,在大雾天气突然反攻,官军大败,戴可师被杀,传首徐州。义军的胜利,震动很大,淮南的地主官吏纷纷向江南逃跑。庞勋则自认为无敌于天下,骄而轻敌,一些与庞勋同在桂州起义的老兵也自认为功大资格老,不守军纪,影响和群众的关系。淮南节度使令狐綯为了不受攻击,表示愿为奏请节钺。庞勋又发生动摇,对朝廷寄托希望,希望能够得到节度使的官职,像其他藩镇一样割据于徐州,有一个合法的地盘。

  咸通十年(869)正月,康承训率唐军七万余人屯徐州西南的柳子(今河南永城东南)之西,从新兴(河南永城西南)到鹿塘(河南永城南)三十里,布阵备战,对徐州形成威胁。二月,义军将领王弘立率军三万人夜袭鹿塘寨,由于王弘立轻敌,准备不足,结果损失极为惨重,牺牲两万余人,王弘立仅以身免。三月,康承训又与义军在柳子数十战,义军都未取得胜利。在此情况下,庞勋才对朝廷放弃幻想,彻底决裂,杀了崔彦曾及监军张道谨、宣慰使仇大夫、僚佐焦潞、温庭皓等所俘唐官员。同时告其众曰:“勋始望国恩,庶全臣节;今日之事,前志已乖。自此,勋与诸君真反者也,当扫境内之兵,戮力同心,转败为功耳。”①广大群众热情支持庞勋,又有三万人参加义军队①《资治通鉴》卷二五○,懿宗咸通元年。

  ①《资治通鉴》卷二五一,懿宗咸通九年。

  伍。

  庞勋留其父庞举直与许佶留守徐州,自己率军西击康承训。由于康承训事先得到消息,早有准备,致使庞勋又遭重大损失,牺牲数万人,被迫退回徐州。咸通十年(869)八月,唐军进攻宿州,驻守宿州的义军将领张玄稔是唐军的降将,这时又背叛义军降唐。为了改变被动局面,庞勋再次留庞举直、许佶守徐州,自己引兵而西,袭击宋州(治所在今河南商丘),又南袭亳州(治所在今安徽亳州),都没有取得胜利。庞勋打算再回徐州,不料徐州已被唐军攻陷,庞举直、许佶已经牺牲。同时,唐军对庞勋也穷追不舍,最后在蕲县(安徽宿州南)一战,庞勋战死,义军失败。

  庞勋起兵,其初只是唐军的兵变,但它具有农民反对服兵役的内容。后来,随着大量农民的参加,兵变逐步转化为农民起义,成为唐末社会危机的反映。唐朝虽然镇压了这次起义,但更大的革命风暴正在酝酿之中,所谓“唐亡于黄巢,而祸基桂林”①,正说明后来的黄巢大起义与庞勋起义有着必然的联系。庞勋起义对唐朝统治者的冲击,为进一步大规模农民起义提供了有利条件;庞勋起义的经验和教训也为后来的农民大起义提供了借鉴。

  王仙芝起义唐军虽然镇压了裘甫起义和庞勋起义,但各种社会矛盾都没有解决,潜在的社会危机仍在日益加深。乾符元年(874)正月,翰林学士卢攜向僖宗上表道:“关东去年旱灾,自虢至海,麦才半收,秋稼几无,冬菜至少,贫者硙蓬实为面,蓄槐叶为斋;或更衰羸,亦难收拾。常年不稔,则散之邻境;今所在皆饥,无所依投,坐守乡闾,待尽沟壑。其蠲免余税,实无可征;而州县以有上供及三司钱,督趣甚急,动加捶挞,虽撤屋伐木,雇妻鬻子,止可供所由酒食之费,未得至于府库也。或租税之外,更有他徭;朝廷傥不抚存,百姓实无生计。”他要求停征欠税,再加赈济。僖宗虽然接受意见,但所发诏令,“有司竟不能行,徒为空文而已”①。由此可见,僖宗根本无力解决社会问题。因为“政在臣下,南牙、北司互相矛盾”,僖宗束手无策。所以,“自懿宗以来,奢侈日甚,用兵不息,赋敛愈急”的情况,没有任何改变;“关东连年水旱,州县不以实闻,上下相蒙,百姓流殍”的问题必然更加速社会危机的发展。广大群众忍无可忍又“无所控诉”的时候,“相聚为盗,所在蜂起”②,也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乾符二年(875)五月,濮州(治所在今山东鄄城东北)人王仙芝于濮阳(河南濮阳西南)聚众数千人起义,自称“天补平均大将军兼海内诸豪都统”,并发布檄文,指责官吏贪污者很多,赋税很重,赏罚不平,号召广大农民起来造反。六月,王仙芝及其同党尚君长攻陷濮州、曹州(治所在今山东定陶西南),众至数万人。冤句(曹州西)人黄巢聚众数千人响应王仙芝。王仙芝与黄巢都曾以贩卖私盐为业。黄巢“善骑射,喜任侠,粗涉书传,屡举进士不第”。在他看到唐朝政治腐败,面临末日的时候,遂放弃进入仕途的念头,与其本族兄弟八人,还有其外甥林言等,参加王仙芝的起义军队伍。由①《资治通鉴》卷二五一,懿宗咸通十年。

  ①《新唐书》卷二二二《南诏下·赞》。

  ②《资治通鉴》卷二五二,僖宗乾符元年。

  于起义军的反压迫斗争符合广大群众的要求,“民之困于重敛者争归之,数月之间,众至数万”②。

  十一月,农民起义军“剽掠十余州,至于淮南,多者千余人,少者数百人”③。面对起义军的迅速发展,僖宗慌忙下诏,命淮南、忠武、宣武、义成、天平等五军节度使和监军,对义军采用软硬兼施的两面手法,既实行军事镇压,也兼及招抚。十二月,王仙芝进攻沂州(治所在今山东临沂),平卢节度使宋威主动要求讨伐王仙芝,僖宗当然同意,遂命他为诸道行营招讨草贼使,并赐禁军三千人,甲骑五百名,同时指挥河南地区藩镇参加镇压起义军的军队。

  乾符三年(876)七月,宋威与王仙芝战于沂州城下,王仙芝因作战失利而远离沂州,宋威找不到王仙芝,遂向皇帝奏称王仙芝已死,并遣散各地军队,自己回到青州(治所在今山东益都西北)。正当朝廷庆贺胜利的时候,王仙芝又突然出现,一如既往地在各地活动。八月,王仙芝攻陷阳翟(今河南禹县)、郏城(今河南郏县),直接威胁东都洛阳。接着,王仙芝又进逼汝州(治所在今河南临汝),更接近洛阳。统治集团惊恐万状,僖宗急忙调忠武节度使崔安潜发兵镇压,并命昭义节度使曹翔保卫东都宫、左散骑常侍曾元裕守东都,还命山南东道节度使李福守汝、邓要路,又调邠宁节度使李侃、凤翔节度使令狐绹守陕州、潼关。可见,京师长安也受到震动了。

  九月,王仙芝攻陷汝州,生俘刺史王镣。“东都大震,百官脱身出奔”③。有产之家也都“挈家逃出城”。僖宗感到形势严重,遂下诏“赦王仙芝、尚君长罪,除官,以招谕之”①。但王仙芝不如理睬,很快又攻陷阳武,继攻郑州。因在中牟遭昭义监军判官雷殷符的袭击,遂又南攻唐州、邓州。十一月,又攻陷郢州、复州。十二月,又先后攻克申州、光州、寿州、庐州、舒州、蕲州等地。淮南节度使刘邺束手无策,请求救兵,僖宗命感化节度使薛能选精兵数千人前往增援。在短短半年时间里,王仙芝起义军在今山东、河南、湖北、安徽等广大地区,所向无敌,使唐朝统治者上下不安,惶惶不可终日。最初自告奋勇与起义军为敌的宋威,也失去昔日的勇气,他总结康承训镇压庞勋的教训说:“昔庞勋灭,康承训即得罪。吾属虽成功,其免祸乎?不如留贼,不幸为天子,我不失作功臣。”②这种对起义军的观望态度,遭到宰相郑畋的猛烈抨击,僖宗不得不罢了他的官。

  王仙芝进攻蕲州时,朝廷内部经过激烈争论,僖宗最后批准蕲州刺史裴偓的建议,对王仙芝实行招降。王仙芝率黄巢等三十余人入城,朝廷派宦官授王仙芝以左神策军押牙兼监察御史,并赠予大量财货。在王仙芝甚为喜悦的时候,黄巢等人却甚为不满。黄巢怒不可遏地说:“始者共立大誓,横行天下,今独取官赴左军,使此五千余众安所归乎!”同时还打伤王仙芝,“其众喧噪不已”①。王仙芝感到众怒难犯,未敢受命,但从此王仙芝与黄巢分道扬镳,各自行动了。

  乾符四年(877)正月,王仙芝攻破鄂州。七月,王仙芝、黄巢共攻宋州,因作战失利而撤围远去。八月,王仙芝又先后攻下安州、随州,生俘随州刺③《资治通鉴》卷二五二,僖宗乾符元年。

  ①《新唐书》卷二二五下《黄巢传》。

  ②《资治通鉴》卷二五二,僖宗乾符三年。

  ①《新唐书》卷二二五下《黄巢传》。

  史崔休徵。接着,又转战于复州、郢州等地。十一月,驻兵于邓州的唐招讨副使、都监杨复光对王仙芝再次招降,王仙芝遣尚君长前往接洽,又被唐朝廷起用的宋威于中途劫取了尚君长。十二月,宋威向僖宗奏称是在颍州作战时生俘的尚君长,杨复光又揭穿了宋威的谎言。二人争功求赏心切,互不相让,僖宗派人查处,也难明真相,结果尚君长被杀,迫使王仙芝继续与唐军进行战斗。

  乾符五年(878)二月,唐招讨使曾元裕于黄梅和王仙芝义军进行决战,结果王仙芝战败被杀,余众在尚让率领下参加了黄巢的队伍。

  王仙芝是唐末大规模农民战争的发起人,他主张“均平”,对动员群众反抗唐朝的黑暗统治起了推动作用,他是唐末农民战争初期的领袖人物。但由于他受封建思想的影响,经不起高官厚禄的引诱,一再动摇,影响内部的团结,致使起义军分裂,最后战败牺牲,延缓了起义军的发展和壮大,推迟了唐朝统治的灭亡。

  黄巢起义乾符三年(876)十二月,黄巢与王仙芝分兵行动以后,第二年二月即攻克郓州,杀天平节度使薛崇。三月,攻陷沂州。七月,又与王仙芝共攻宋州,在作战失利后,又单独南进蕲州、黄州,因受唐军阻击,于十一月又北进匡城、濮州,僖宗命颍州刺史张自勉率诸道兵镇压起义军。

  乾符五年(878)二月,尚让率王仙芝余部归附黄巢后,称黄巢为冲天大将军,废唐僖宗年号,改元王霸,设置官署,建立了农民政权。这时,僖宗又用招降的办法,以黄巢为右卫将军,令就郓州解甲,黄巢置之不理。三月,黄巢自滑州进攻宋州、汴州,继又攻卫南,接着,又攻叶、阳翟,使东都受到威胁。僖宗急忙调河阳兵千人赶赴东都,又调驻兵荆、襄的曾元裕速到东都,还命左神武大将军刘景仁为东都应援防遏使,统率河阳、宣武、昭义三镇兵守卫洛阳。同时,还加强洛阳外围重要据点的守备。

  黄巢没有强攻洛阳,使统治者出乎意料地突然挥戈南下,横渡长江,相继攻下虔州(治所在今江西赣州)、吉州(治所在今江西吉安)、饶州(治所在今江西波阳)、信州(治所在今江西上饶)等地。八月,黄巢兵向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州),受阻后转进浙东,开辟了七百里山路,进入福建。十二月,巢军攻下福州,观察使韦岫弃城逃走。乾符六年九月,黄巢攻克广州,俘虏广州节度使李迢。在广州期间,因起义军多是北方人,不能适应广州的气候,因病而死者不少。黄巢根据部下建议,转进桂州,然后沿湘江而上。在取得潭州全歼守敌的胜利以后,尚让乘胜进逼江陵。面对号称五十万众的起义大军,江陵的唐军不满万人。荆南节度使王铎不敢交战,留其将刘汉宏守江陵,自己率众走襄阳。王铎去后,“汉宏大掠江陵,焚荡殆尽,士民逃窜山谷,会大雪,僵尸满野”②。十几天后,起义军才到江陵。由此可见,唐军在镇压起义军的同时,还在继续残害百姓,激化阶级矛盾。

  乾符六年(879)十一月,起义军兵向襄阳,山南东道节度使刘巨容与江西招讨使曹全晸联兵于荆门阻击。刘巨容伏兵于林中,曹全晸出兵迎战,佯败而退,诱起义军至伏兵处,起义军突然遭到袭击,损失惨重。黄巢与尚让②《资治通鉴》卷二五二,僖宗乾符三年。

  整顿队伍,渡江东走。有人劝刘巨容穷追黄巢,刘巨容则认为起义军被镇压后他就无处发挥作用,从而不被重用;若使起义军继续存在,他还可以有用武之地,有求富贵的机会。于是,黄巢军从容东去。由此可见,在阶级矛盾全面爆发的时候,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仍然有增无减。

  黄巢过江后,先后转战于鄂州、饶州、信州、池州、宣州、歙州、杭州等15州之地,众至二十万人。

  广明元年(880)五月,黄巢屯兵信州,淮南节度使高骈又用招降的办法,表示愿为黄巢求请节钺,欲使黄巢归附于他。这时,昭义、感化、义武等军都已到达淮南,高骈不愿他们分享其功,遂向朝廷反映,他很快即可平定起义军,请求其他各军返回原地。僖宗同意他的意见。黄巢知道各军离开淮南后,立即和高骈开战,高骈大败,黄巢又一次声势大振。七月,黄巢自采石北渡长江,进击天长、六合。高骈自认为势单力薄,不敢出战。故在严加防备的同时,又上表朝廷告急。十月,巢军攻陷申州,又相继转战颍州、宋州、徐州、兖州等地。所到之处,官僚地主四处逃亡。十一月,黄巢破汝州,自称“天补大将军”,并向官军宣称:“各宜守垒,勿犯吾锋!吾将入东都,即至京邑,自欲问罪,无预众人。”①显然这是把进攻的矛头直接指向了僖宗,意欲分化瓦解唐朝廷与地方的力量。

  面对黄巢逼近东都,僖宗急忙召宰相商讨对策,当有人提起要重视安禄山入关,迫使玄宗入川的教训时,僖宗极不愉快,但又无可奈何,只得命观军容使田令孜、左军马军将军张承范、右军步军将军王师会、左军兵马使赵珂等人,负责防守潼关。黄巢很快攻陷东都,挥戈西向。

  张承范等人所率的神策军,多是平时募集起来的长安富豪子弟,他们往往贿赂宦官,取得军籍,以求厚赐。现在出征打仗,都与家人相聚哭泣,许多人以金帛雇贫人代行。这样的军队,当然没有战斗力。十二月初,张承范率二千人赶赴潼关,黄巢军也已抵关下。张承范与汝郑把截制置都指挥使齐克让共守潼关。齐克让初战失利,败退关内。黄巢乘胜破关,兵向长安。巢军逼近长安,僖宗在田令孜所率五百神策兵的保护下,惶惶如丧家之犬逃离长安。

  金吾大将军张直方帅文武数十人迎黄巢于霸上,起义军浩浩荡荡进入长安,市民夹道聚观。尚让向市民宣布“黄王起兵,本为百姓,非如李氏不爱汝曹,汝曹但安居无恐”①。起义军碰到贫者,往往赠与财物;对唐朝的官吏则多杀之,特别是唐宗室更是得之者皆杀。

  黄巢在长安建立大齐政权,改元金统。黄巢下令,“百官诣赵璋第投衔者,复其官”②。但宰相豆卢瑑、崔沆,左仆射于琮,右仆射刘邺,太子少师裴谂,御史中丞赵濛,刑部侍郎李溥,京兆尹李汤等人,拒不从命,均被义军捕杀。将作监郑綦、库部郎中郑綦,仇视起义军又无可奈何,只得举家自杀。张直方表面投降,暗中又与唐官吏过从甚密,也被黄巢杀死。

  中和元年(881)正月,僖宗到达成都。二月就任命凤翔节度使郑畋为宰相兼京城四面诸军行营都统。郑畋是坚决与起义军为敌的死硬派,僖宗南逃后,关中各地还有唐军数万人,他派人到处联络,想把这些军队组织起来,对抗黄巢。他还约朔方节度使唐弘夫、泾原节度使程宗楚共同讨伐黄巢军。①《资治通鉴》卷二五三,僖宗乾符六年。

  ①《资治通鉴》卷二五四,僖宗广明元年。

  当黄巢派人对他进行招降的时候,他又杀了黄巢的使者,以示决不投降。四月,唐各路大军逼近长安,黄巢主动放弃长安,移军霸上。唐军入城后,肆意抢掠,秩序混乱,黄巢乘机反攻入城,唐军溃不成军,死者十之八九,程宗楚、唐弘夫均被义军所杀。这次胜利,又大长了起义军的声威。黄巢再克长安后,并没有继续扩大战果,彻底消灭唐军残余势力,而是仍然仅据有以长安为中心的部分地区。这样,势必不能持久下去。

  中和二年(882)四月,以中书令兼诸道行营都统王铎为首的各路唐军又逼近长安,起义军所辖地区仅只长安到同州(治所在今陕西大荔)、华州(治所在今陕西华县)一带。由于人口增多,生产也受战争的影响,粮价大幅度上涨,斗米值三十缗钱。九月,黄巢的同州防御使朱温向唐投降,更增加了大齐政权的困难。十二月,沙陀首领李克用率军四万人自河中渡河,到关中同州。中和三年(883)二月,李克用与其他唐军和起义军将领尚让十五万之众大战于乾阬、梁田陂一带,结果起义军失利,损失数万人。在东西两面受敌的情况下,李克用又不断派人潜入长安在暗中捣乱。黄巢感到形势颇为不利,遂发兵三万人,扼守蓝田通往中原的交通要道。

  中和三年(883)四月,黄巢与李克用等唐军在长安激战以后,撤出长安,经蓝田、商州东去。五月,黄巢军名将孟楷进攻蔡州,蔡州节度使秦宗权投降。接着,又攻陈州。由于陈州刺史赵犨早有准备,加强城防,存积粮草,多募勇士,大大提高了陈州的防御能力,故而起义军初战不利,孟楷牺牲。十二月,赵犨求援于邻道,许州节度使周岌、武宁节度使时溥、宣武节度使朱全忠(即朱温,他降唐后,僖宗赐名全忠),都出兵增援。这些援军仍然不及黄巢军力强大,他们又共求救于河东节度使李克用。中和四年(884)二月,李克用率蕃、汉兵五万人自陕、河中渡河而东,向陈州进发。

  李克用会许、汴、徐、兖各路唐军,于四月攻克黄巢在陈州以北的据点太康,又攻陷黄巢在陈州以西的据点西华,黄巢被迫退军故阳里。陈州也就解围了。五月,黄巢向大梁转进,朱全忠向李克用求援,在中牟北一战,起义军战败,尚让向时溥投降。黄巢余众不足千人,东向兖州。六月,黄巢与少数义军到狼虎谷(今山东莱芜西南),自感势单力薄,难有东山再起的可能,遂自刎而死。黄巢死后,虽然还有他的侄子黄浩领导其余部继续进行反唐斗争,但也为时不久,最后失败。

  轰轰烈烈的黄巢大起义,采用流动作战的方式,避实攻虚,走遍今天山东、河南、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陕西等省广大地区,动摇了唐朝的黑暗统治。但由于长期流动作战,没有稳定的后方,起义军始终在战争中生存,缺乏经济上的保障和群众基础,故而很难持久下去。就唐朝来说,僖宗政权虽然摇摇欲坠,但仍然得到各地方势力的支持。由于黄巢得此失彼,朝东暮西,故没有彻底摧毁唐地方政权与军事力量,仍然是唐政权存在的土壤;同时,还有沙陀李克用等军队的支持以及在关键时刻朱温等义军将领的投降等,都促使起义军最后失败。

  黄巢起义失败了,但其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起义军沉重地打击了唐朝的黑暗统治,在很多地方惩罚了罪大恶极、民愤很大的地主官僚,大长了劳动人民反压迫反剥削的志气,大灭了地主官吏的威风。唐朝政权虽然继续存在,但已名存实亡,实际上成了藩镇手中的傀儡。

  王仙芝、黄巢起义,是唐末大规模农民战争的两个阶段。王仙芝称“天补平均大将军”,虽然不是把“平均”当作革命口号,但它反映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的愿望。因为封建社会的财产占有不均和赋役负担不均,都是造成农民贫困的原因。正因为如此,虽然是通过起义军领袖的称号曲折地反映出来的农民要求,也是极为重要的,它标志着封建社会的农民革命斗争前进了一步。黄巢起义军持续时间之久,涉及范围之广,也是历史上所少有的。这说明不管从深度或广度上,唐末农民起义军都对地主阶级的黑暗统治进行了沉重的打击,有其深远的历史意义。②附表:唐世系表■②《资治通鉴》卷二五四:僖宗广明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