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发现证明,至少在180万年以前,在中国的大地上就已有了人类的足迹,其时正是地质史上的更新世早期龙川冰期以后的一个时期。
西侯度文化西侯度在山西省南部芮城县西北隅的中条山阳坡,黄河从西边和南边绕过。在村后的人疙瘩北坡,有广泛分布的河湖相砂砾薄层和交错砂层,其中发现了一批石制品、有切割痕迹的鹿角、烧骨和大量动物化石①。
石制品共32件,原料主要为各色石英岩,也有少量的脉石英和火山岩。
石制品的类型包括石核、石片和石器。从石核和石片来看,打制的技术虽比较原始,但已有多种方法,包括锤击法、砸击法和碰砧法,这都是我国北方旧石器时代早期常用的几种方法。石器种类已初步有所分化,可大致分为单页或双面的砍斫器、凹刃、直刃或圆刃的刮削器和三棱大尖状器等。这些石器大多为石片加工而成,且以单面加工者为主。它们是直至目前为止在我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一批石器(图11)。
图1-1西侯度石器1.三棱大尖状器;2.凹刃刮削器,3.直刃刮削器;4.砍砸器与石器共存的一些遗物中有带切割或刮削痕迹的鹿角,也有烧过的动物骨骼、角和牙齿,许多动物的头骨被砸碎。说明当时的人们猎取动物后,曾经肢解、烧烤,乃至砸开脑髓果腹,食余的碎骨随地抛弃,而长角则被加工为某种器具。
共存的动物化石种类颇多,主要有鸵鸟、大河狸、刺猬、兔、纳玛象、李氏野猪、双叉麋鹿、晋南麋鹿、山西轴鹿、平额象、鼠狗、山西披毛犀、古板齿犀、三门马、三趾马、古中国野牛、粗壮丽牛、步氏羚羊和步氏鹿等。其中绝属的占47%,绝种的占100%,并且有古老的种如步氏羚羊等,因而被定为更新世早期的西侯度组。根据古地磁法的测定,西侯度组的年代约为距今180万年。
元谋人及其文化如果说西侯度只发现人类的文化遗物而没有发现人类自身的遗骸的话,那么在云南元谋上那蚌则是两者兼有的一处遗址①。
上那蚌在云南北部元谋盆地的东缘,是一个由棕褐色粘土组成的小山丘,四周为冲沟所包围,南边有那蚌河流入金沙江的支流龙川江。在那里曾发现两颗人牙化石、石制品、带有人工痕迹的动物骨片、烧骨和大量动物化石。出上层位在元谋阶第四段下部的第廿五层,属更新世早期。据古地磁测量距今170万年左右。据说在这一层的下部更早的地层中也还发现有文化遗物。①贾兰坡、王建:《西侯度——山西更新世早期古文化遗址》,文物出版社,1978年。①周国兴、张兴永主编:《元谋人——云南元谋古人类古文化图文集》,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
两颗牙齿化石属同一个体的上中门齿,石化程度很深,并呈现浅灰白色。其形体粗壮硕大。磨蚀程度不高,切缘刚露出齿质,可能属于青年男性个体。这两颗牙齿的特征是齿冠基部肿厚,底结节发达,呈圆丘状隆起,有发达的指状突,舌面有铲形舌窝。基本形态同北京直立人较接近俪又具有一定的原始性,应为早期直立人或是由南方古猿纤细型向直立人过渡的一种形态,被命名为元谋直立人(Homoerectusyuanmounesis)。
石制品主要为石英岩打制的刮削器,也有尖状器和石片。主要用锤击法制成,加工方法粗糙。
化石产地中发现有许多哺乳动物肢骨碎片,有的碎片上有明显的人工切削等痕迹。伴随这些骨片还有一些烧骨和大量炭屑,看来元谋人和西侯度文化的主人一样都已懂得用火了。
元谋人化石产地中发现的大量哺乳动物化石中有云南马、爪蹄兽、野猪、水牛、纤细原始鹿、剑齿象、豪储、竹鼠、鬣狗、斯氏水鹿、云南水鹿、山西轴鹿、最后枝角鹿等,其中以食草类动物为主。对植物孢粉的研究表明,松属占三分之一,桤木属占13%,草本植物则占40%,其中有禾本科、藜科和艾属等草甸植物。表明当时的自然环境是气候温和,呈森林——草原景观。阳原小长梁的石器河北阳原小长粱的石器发现于历来被认为是华北更新世早期标准地层泥河湾组中①。原料以燧石为主,也有脉石英、石英岩和水晶。制法有锤击法和砸击法,不少石片未经加工即直接使用,上面有清晰的使用痕迹。石器种类有刮削器、尖状器、砍砸器等,形体普遍较小,个别器物似较进步。由于小长梁出石器的地层较厚,跨越的时间较长,遗物中也可能有较晚的成份。与小长梁石器伴生的动物有鬣狗、三门马、三趾马、腔齿犀、古菱卤象、羚羊、牛类和鹿类等,多系已绝灭的动物,年代应为更新世早期。
继小长梁石器地点发现之后,1981年又在泥河湾对岸东谷地西北侧发现了一处面积极大、遗物十分丰富的石器地点①。该处属湖相堆积,石器发现于距地表约40米深处的灰绿色砂质粘土和黄绿色粉砂互层靠下部的粘上层中,下与侏罗纪砾石不鳖合接触。据古地磁测定距今约100万年,可能属更新世早期到中期的交接点上。
在东谷坨发现的石制品有石核、石片和许多废弃的碎屑,石器中以刮削器最多,类型也很复杂,还有不少尖状器,砍砸器甚少。总体特征是个体较小,加工精细,并己分出明确的类型,显然不是最早的石器。与同时或稍早的石器相比,明显不同于西侯度和元谋上那蚌者,而与附近的小长梁石器十分相近。鉴于东谷坨石器最为丰富,故有人称之为东谷坨文化。
中国是人类起源的摇篮吗?
过去只知道中国最早的人类化石是距今约50万年的北京人。后来发现了①尤玉柱:《河北小长梁旧石器遗址的新材料及其时代问题》,《史前研究》1983年第1期。①卫奇:《东谷坨旧石器初步观察》,《人类学学报》1985年第4期。蓝田人,据古地磁法测定距今约100万年。二者都属于更新世中期。早在1957年,贾兰坡就提出最早的人类足迹应到更新世早期地层中去追寻①。后来果然陆续在更新世早期的地层中发现了西侯度文化、元谋人和小长梁石器,其年代距今已达一百七八十万年。但是根据对西侯度石器的观察,尽管在打制技术和类型方面比较古拙而原始,但从其已注意选料并运用了不同的打击方法,制造出不同类型的石器来看,似乎已走过了相当漫长的路程。所以有的学者提出最早的人类遗骸还应到更加古老的地层中去寻求②。
人们注意到,目前在非洲已育更多和更早的古人类化石及文化遗存的发现,其中最著名者是在东非发现的能人,年代达2oo万年以上;在埃塞俄比亚阿法尔地方发现的石器则达260万年以前。于是人们认为人类的起源地应在非洲和亚洲,而非洲的可能性似乎更大些。
学术界早已公认,人是由类人猿发展而来的,但究竟是由哪种类人猿演化而来,因为什么机制使类人猿向人的方向转化,是什么地方最具备从猿转化为人的客观条件,从而出现了最早的人类,则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课题而至今没有取得一致的结论。
在所有古代类人猿中,大约生活在1500—1000万年前的旁遮普拉马古猿是较接近于人的,有的学者认为它是最早人类的祖先。这种猿发现于印度旁遮普等地,我国云南开远小龙潭及禄丰也发现了类似的化石。不过由于最近在禄丰石灰坝大量古猿化石的发现,学术界已将其重新定名为禄丰古猿禄丰种③,其所在地层属最晚中新世,距今约七八百万年。
禄丰古猿化石数量之多和形态之完整程度在同类古猿化石资料中是仅见的。据整理研究共有颅骨五个,下颌骨十个,颅骨和颌骨碎片四十七块,上下齿列二十九组和牙齿六五○颗,还有肩胛骨和锁骨各一根,指骨二根。其体征不但有雌雄之别,也有许多个体差异,呈现着相当复杂的情况。但从总体来说,有许多性状接近于南方古猿和非洲大猿,也有一些性状接近于巴基斯坦和印度的古猿和亚洲现代大猿,从而为探索人类起源的谱系提供了新的重要信息。
分子人类学的研究表明,人类不是从某一种古猿直接演化而来,而应是从某种人猿超科不断分化的结果。人类最早同古猿分开大约发生在四五百万年以前,那时已出现了南方古猿,其中一支被称为粗壮南猿,他们有的能制造石器,也应该是人,但因身体构造过分特化,终于在100万年前或稍晚一些时候灭亡了。另一支纤细型南猿则可能通过能人而发展到直立人,再发展到后来的智人。在这一过程中也并不排除继续存在着分化,不排除某些分支先后绝灭。这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目前的考古发现和研究虽已远远超出过去的水平,但仍然未能完全阐述清楚。现在我们只能这样说,要探索人类的起源,非洲和亚洲是最有希望的地区,其中也包括中国在内。因此有人提出中国(特别是中国西南地区)是人类起源的摇篮之一,并不是没有一些道理的。
①贾兰坡、王建:《泥河湾期的地层才是最早人类的脚踏地》,《科学通报》1957年第1期。②贾兰坡、王建:《上新世地层中应最早的人类遗骸及文化遗存》,《文物》1982年第2期。③吴汝康:《禄丰大猿化石分类的修订》,《人类学学报》1987年第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