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首页 |
"先进的中国人"康有为 出生在"世以理学传家"的官僚地主家庭的康有为(1858年~1927年),字广厦,南海丹灶镇苏村人。在"西学东渐"的年代,青年时代的康有为博览群书,开始了向西方寻找救民真理的艰苦历程。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战败,清政府被迫接受割地赔款的耻辱,康有为联合各省1300多名应试举人上书光绪,请求拒签各约,提出"迁都、练兵、变法"的主张,史称"公车上书"。其后,康有为与维新派人士在全国各地组织学会 ,建立学堂,创办报刊,广泛宣传维新变法的主张。 从1888年至1898年,康有为先后7次上书,设计了一个以君主立宪为主体的救国方案,反复申述和论证了他的政治主张。在翁同和等支持下,光绪在1898年6月11日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正式变法。慈禧太后在是年9月21日发动宫迁政变,囚禁光绪,重新垂帘听政,并下令捕杀康有为。"百日维新"被打入血泊之中。 流亡海外的康有为16年间周游列国,寻找救国救民的方案。然而,迷信皇帝的康有为在海外组织保皇会,与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展开了论战,1917年更参加了张勋复辟,写下一生中最大的败笔。他在晚年完成的《大同书》中,描绘出一个东方式的乌托邦:"无邦国,无帝王,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是谓大同。" 对康有为,史学界有着不同的评价。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毛泽东将其称誉为"先进的中国人",他说:"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由于康有为诞生在南海,世人更尊称他"康南海"和"南海先生"。 |
目录 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