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10期

蒋氏父子为何至今未能“入土为安”

作者:文 子




  墓地景色特像蒋介石家乡
  
  台湾人都知道,为了有朝一日能“返回大陆”,蒋介石死后,棺木一直没有安葬,只是“暂时安放”在台湾桃园县大溪镇与复兴乡交界处的慈湖。慈湖原名“埤尾”,本是一个呈牛角形的人工水库,水碧山青。
  慈湖附近有一座海拔300多米的死火山,叫草岭山。这里有山有水,在20世纪60年代初被蒋介石看中。据报道,当时蒋介石看中这里,并不是为了身后“安寝”,而是想把这里变成“总统府”的战时疏散办公地。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大陆正遭遇饥荒困难,与苏联的关系也走向破裂。蒋介石认为,这正是“反攻大陆”的绝好时机。他考虑到,一旦战争打响,位于台北市中心的“总统府”目标太大,很容易遭到攻击,于是打算在台北附近寻找一个“总统府”战时疏散办公地。
  1959年6月,国民党当局在这里建了一座四合院,名为“洞口宾馆”。1961年,蒋介石到这里视察,发现这里山清水秀,与自己的故乡浙江省奉化县溪口镇的景色十分相似,便动了思乡之情,决定把这里改为“总统行宫”。第二年,蒋介石为“洞口宾馆”题写了“慈湖”二字,以表达对母亲王太夫人的怀念,感谢母亲的慈爱。此后,“洞口宾馆”改名为“慈湖宾馆”,“埤尾”的地名也随之改成了“慈湖”。
  “蒋公陵寝”能防原子弹
  蒋介石没想到,“慈湖宾馆”建好没几年,他就走到了“生命的终点”。1969年8月,蒋介石乘坐的车在阳明山被一名少将的车撞翻,蒋介石的胸口受到严重撞击。从此,他的身体每况愈下。
  蒋介石自知来日不多,口授遗嘱,吩咐自己死后,棺木暂时安放在慈湖,将来安葬于南京紫金山麓中山陵旁。
  1975年4月5日,正值清明节,蒋介石突然发病,抢救无效去世。4月16日,蒋介石大殓。当日下午在“慈湖宾馆”举行了安灵仪式。此后,“慈湖宾馆”改称“慈湖陵寝”。
  若沿着“陵寝”往周围走动,经常会发现长满青苔的废弃碉堡、水泥办公室、秘密地道,连厕所都被秘密掩体包围。前不久,岛内媒体披露,“陵寝”旁边还有一个专门为蒋介石打造的原子弹防空洞,防空洞的材质超过了二战时的所有防空洞。
  “两蒋陵寝”每年创收数亿台币
  在台湾,人们把蒋介石、蒋经国父子的墓地称为“两蒋陵寝”。实际上,蒋经国与其父一样,至今也未“入土为安”。蒋经国的棺木暂时安放在“大溪陵寝”。该地原名“头寮宾馆”,1988年蒋经国过世之后改为现在的名称。“陵寝”四周种满了梅树和山茶树,外观也像个四合院。左侧是一池清澈见底的天然湖水,右侧是绿树掩映的大溪公园。
  据披露,蒋经国病逝后,蒋经国治丧委员会曾主张将其灵柩安放在蒋介石的“陵寝”处,但宋美龄表示“不能接受”。她认为,虽然蒋经国和蒋介石的灵柩安放在一起,有利于日后官员们的谒陵和悼祭,却不符合蒋氏父子生前的意愿。后来,治丧委员会选中了“头寮宾馆”。“头寮宾馆”距离蒋介石“陵寝”两公里,以体现蒋经国随侍父亲的孝心,规模比蒋介石的“陵寝”小。
  自“陵寝”开放以来,“两蒋陵寝”一直是桃园县重要的旅游景点,每年至少有100万人次前往谒陵或参观,每年创收数亿元新台币。据说,当地旅游业正在规划“蒋公生活一日游或二日游”,“两蒋陵寝”是其中的“重头戏”。
  另据报道,桃园县政府已将大溪镇头寮、慈湖的20多公顷土地,规划为“两蒋总统文化园区”,以冲淡严肃的气氛,加强三军仪队换班的花式交接仪式,以吸引大陆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