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回 焦裕禄尽瘁兰考县 陈永贵苦战狼窝掌
  




  话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后,张爱萍迫不及待地跑出地下工事,用望远镜观察蘑菇云,忽然参谋跑来让他接北京电话。张爱萍赶忙跑进地下工事,

  拿起电话:"总理吗?我是张爱萍。"周恩来在电话中问道:"'老邱'怎么样了?"张爱萍一字一顿地答道:"'老邱'已经爆炸了!"周恩来不放心地追问一句:"你的确看清楚了?是'老邱'爆炸了吗?"张爱萍严肃地答道:"是的,我刚才在山坡上亲自观察,确实是'老邱'爆炸了,引起了巨大的蘑菇状的烟云。"周恩来说:"好,我马上向主席汇报!”

  毛泽东这时已经起床,开始办公,接到周恩来的报告后,风趣地说:"我们要感谢赫鲁晓夫,要不是他撤销援助,激起了中国人民奋发图强的精神,我们很可能不会这么快就造出原子弹来。为此,我们要奖给赫鲁晓夫一个一吨重的大奖章。"周恩来听了哈哈大笑说:"主席讲得太精彩了,我现在马上组织人起草公报。”

  周恩来放下电话,马上把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和他的夫人龚澎找来,要他俩起草公报。说起来,乔冠华和龚澎也算是周恩来的老部下了。抗日战争时期,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长期驻在重庆和国民党当局谈判,龚澎一直是他的英文秘书,乔冠华也一直负责国际形势研究,是周恩来领导的重庆公开出版的中共机关报《新华日报》的编委之一,两人都是不可多得的大才子。按照周恩来的指示,他们遵照毛泽东几次讲话的精神,写好了新闻公报。公报简略地报道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消息,接着建议世界各国,立即召开国际会议,全面彻底地禁止核武器。在此之前,核武器国家都应首先作出保证,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也不对非核国家使用核武器。

  公报写好后,周恩来审阅了几遍,又送毛泽东审阅。正式定稿后立即召来新华社社长吴冷西和副社长穆青。吴冷西由于还兼着人民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所以新华社的具体新闻业务由副社长穆青分管。周恩来指示他们要立即把公报发表出去,并对具体发表工作提了一些要求。

  吴冷西、穆青接到指示后,立即布置新华社国内部发通稿,《人民日报》出号外。10月17日清晨,解放军驻京部队出动了大量卡车运载专刊新闻公报的《人民日报》号外到市内各处。五点一刻,所有卡车上的军人和报社工作人员一齐发放号外。北京市民对中国制造原子弹的事毫无所闻,骤然看到号外上用头号大铅字套红印着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消息,又惊又喜,拥到卡车跟前索要号外,先睹为快。

  这天晚上,周恩来又是一夜没睡,直到听取了吴冷西关于发放号外的报告后才回到卧室去休息。邓颖超这时已睡醒,准备到院里的菜地里锄锄草,周恩来拦住她:"你先别走,我告诉你一个天大--不,比天还大的好消息。"邓颖超感兴趣地问:"比天还大?那是什么好消息啊?是不是越南南方人民又打了一个大胜仗?不对。解放军大比武又出了新成绩?也不对。庄则栋已经拿了两次世界冠军,莫不是他又拿了世界冠军?也不对。比天还大?这是什么好消息呢?你快告诉我吧。"周恩来笑嘻嘻地说:"我告诉你,我们的第一颗原子弹已经爆炸了!"邓颖超不信地摇摇头:"你别逗我了。"周恩来着急地说:"我不骗你,是真的呀,你看新闻公报。"邓颖超接过公报,一目三行地溜了一遍,又喜又嗔地说:"恩来,你真会保密呀。这么大的事,就没有听你说起过一句。"周恩来摊开双手:"这你可怪不到我头上,工作上的事互不干涉,这可是在广州结婚前说好了的。"邓颖超打了一下他的手说:"跟你闹着玩呢,你就给个棒棰当针(真)啦,快睡觉去吧,这几天事肯定少不了。”

  还真让邓颖超说准了,周恩来躺下不到两个小时,秘书把他叫醒了,周恩来知道发生了非常事件,急匆匆来到办公室。只见办公室里坐着好几个人,其中有吴冷西和穆青。周恩来进来,他们一齐站了起来,不等周恩来发问,吴冷西急忙报告:"总理,据外电报道,赫鲁晓夫下台了。"这回轮到周恩来又惊又喜了,连忙招呼大家坐下,让新华社和外交部详细汇报这件大事的来龙去脉。

  原来新华社和外交部早就注意到了苏联政局的异常变化。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前几天发生的一件事又让他们预感到苏联最高领导层将要出现戏剧性的变化。那是10月11日,苏联"日出号"宇宙飞船将在这一天升空,贝克若尔宇航中心气氛紧张而宁静。宇航员科马罗夫上校进入飞行舱后,在克里母林宫通过电视观察发射的赫鲁晓夫立即给他打来电话:"科马罗夫上校,祝你们顺利,你们将受到人民的欢迎和尊敬。"科马罗夫上校望着面前屏幕上赫鲁晓夫的圆圆的光脑袋说:"谢谢你,赫鲁晓夫同志。”

  科马罗夫上校正想放下电话,忽然坐在赫鲁晓夫身边的苏共中央第二书记勃列日涅夫讲话了:"科马罗夫上校,当你们回到地面上来的时候,我将亲自迎接你。"赫鲁晓夫不满地看了勃列日涅夫一眼,快快地走开了。这一切自然没有逃过科马罗夫上校的眼睛,勃列日涅夫的话总使他感到其中大有文章,"我亲自……",这口气给人的印象,似乎苏共中央总书记不是赫鲁晓夫,而是他勃列日涅夫。科马罗夫想到这里,不敢再往下想。发射的时间到了,他按照控制中心的指令,开始打开发射装置,"轰隆"一声,火箭慢慢地升起来……

  科马罗夫不敢往下想,可世界各国驻苏记者和外交官都在拼命往下想,他们都得到本国和本新闻机构的指示,日夜监视着苏联政局的变化,新华社和中国大使馆自然也未能例外。

  "日出号"飞船进入太空后,第二天赫鲁晓夫便去皮宗达海滨别墅休养。要在往日,他走到那里,请示工作的电话便会跟到那里。但这次却见鬼了,他来皮宗达一天一夜,竟然没有接到一个电话,一种大难临头的感觉袭上心来,他不禁打了个寒战,决心天一亮就飞回莫斯科去。

  但是,已经晚了。第二天,也就是10月13日,还没等赫鲁晓夫起身,几个武装军人走进来,板着脸命令他:"立即穿好衣服,跟我们回莫斯科!"赫鲁晓夫大叫大嚷地抗议说:"为什么?你们根据谁的命令敢这样对我说话?"那几个军人也不答话,架起他就走。飞机在莫斯科机场降落以后,克格勃--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谢米哈斯特内把赫鲁晓夫迎进车内,汽车往克里母林宫急驰而去。

  苏共中央主席团会议厅里戒备森严,委员们都已在桌子周围坐好。赫鲁晓夫一进来,苏斯洛夫二话不说,立即提议解除赫鲁晓夫的职务。苏斯洛夫话音刚落,全体委员都举起了手,赫鲁晓夫这才明白,勃列日涅夫把什么都布置好了,但后悔也没有用了。不知不觉地,赫鲁晓夫自己也举起了手,为中央主席团解除自己的职务投了一票,留下了历史的一个大笑话。

  周恩来听完汇报后,感到这是改善中苏关系的一个机会,便把自己的想法向毛泽东说了,毛泽东立即赞成,指示吴冷西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社论,表达了中共希望中苏两党在伟大十月革命旗帜下团结起来的愿望,并派周恩来为团长,贺龙为副团长,率团出席莫斯科庆祝十月革命的典礼。苏联方面一看周恩来率团而来,也非常重视,由苏共中央总书记勃列日涅夫、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苏维埃主席米高扬三人亲自出面接待。但会谈中周恩来发现,苏联新的领导集团没有丝毫纠正错误的意思。非但如此,在11月7日庆祝俄国十月革命的苏联国宴上,国防部长马林诺夫斯基竟对贺龙说:"我们已经把赫鲁晓夫搞下台了,你们也可以把毛泽东搞下去嘛。"贺龙当即提出抗议,并当场向周恩来作了汇报。周恩来马上向勃列日涅夫提出最严重抗议,并立即决定率团返国。飞机在北京机场降落后,毛泽东走上前去,把一束鲜花送给周恩来,紧紧地握住他的手,眼光里充满了信赖和感谢。随后,周恩来又和前来迎接的刘少奇、朱德握手,新华社记者的相机"咔嚓""咔嚓"地响着,拍下许多照片,送回新华总社。

  当天,穆青在新华社工字楼二层的办公室里,审阅记者采写的新闻和照片,他最后挑定一幅周恩来怀抱鲜花,和毛泽东亲切握手,刘少奇、朱德站在他们身边面带笑容的照片,对文字解说和新闻通稿作了仔细的修改,然后交值班室发出,供全国报纸刊登,电台播送。

  穆青是河南杞县人,抗战时期来到延安,进了解放日报社当了一名记者,以后曾任新华社特派记者、华东分社社长、总社国内部主任,前几年提升为新华社副社长。这一段时期事情特别多,而且都是国内外有很大影响的大事,原子弹爆炸,新华社巴西分社和中国驻巴西的机构的九名同志被巴西政变当局逮捕,中苏会谈再次破裂,还有越南、柬埔寨的局势的重大变化,江青搞的革命现代戏汇演,批杨献珍、孙冶方,批坏戏坏电影,哪样能离开新华社的报道,所以穆青这段时间特别忙,头发也掉得厉害。

  正忙之间,河南老乡、新华社名记者冯健走了进来,对穆青说:"乡党,俺有件事要给你说说。"穆青忙放下稿子,把他让进里间。过了好长时间,里间的门才打开。秘书一瞧,两位河南老乡都哭红了眼圈,穆青还在用手绢按着鼻子。

  秘书不知何事,也不好问。过了一段时间,穆青、冯健、周原三人去了河南采访,这时已经是1965年了。中共河南省委,《河南日报》、新华社河南分社的负责人听说穆青等三位大记者到来,立即派出小车,送他们去采访。穆青坐车来到一个烈士陵园,只见许多农民在一座烈士墓前哭拜,许多人泣不成声。穆青等一行肃立墓前,向烈士墓三鞠躬。

  烈士墓的主人究竟是谁,何以引得上至省委领导,下至黎民百姓对他这么尊敬?说起来也平常得很,墓主人的名字叫焦裕禄,生前是河南省兰考县县委书记。兰考县位于黄河故道上,涝、风、沙、碱四样东西是这里的特产,其环境恶劣,土质贫瘠,生活艰难可想而知。谁知焦裕禄就偏在这个穷得连老鼠也没有的小穷县干出了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来。

  焦裕禄是1962年冬天来到豫东兰考县的。这一年,兰考县连遭内涝、风沙、盐碱三害,灾情严重。县境内横贯着两条黄河故道,平沙茫茫黄入天,风起沙走天皆暗。火车站上,灾民挤成一团,准备乘车外出逃荒。时值寒冬,大雪纷飞,朔风怒号,人们耐不住饥寒,哭声响成一片。

  焦裕禄眼见兰考县这幅幅惨景,心如刀绞,刚放下行李,就步行到农村看望群众去了。他推开一户农家东歪西倒的柴门,走进冰冷的茅舍。冷炕上坐着一个老太太,冷不丁见一个雪人推门进来,招呼道:"你是谁啊?找谁啊?"焦裕禄答道:"我是你的儿子,看你来了。"老太太也不推辞,应了一声:"那敢情好。"焦裕禄正要说话,老大爷推门进来了,老太太忙介绍:

  "这是咱的儿子,看咱们来了。"老大爷一端详,原来是个干部,挺面生的,看样子是从上面下来的大官,忙往炕上让。焦裕禄坐在炕沿上问道:"大伯,你说咱县怎么这么穷呢?"老人叹口气说:"你是上面下来的吧,你不知道啊。咱兰考县内有两条黄河故道,风沙漫天。黄河水退走了,可留下了盐碱,地里长不出东西啊。"焦裕禄说:"咱治住它,怎样?"老人说:"难啊。这故道经省跨县的,从哪里开始治?谁又肯豁上命带大家去治?"焦裕禄拍拍胸脯:"我带大家治,我是新来的县委书记,叫焦裕禄。"老人仔细打量了他一阵,点点头说:"我信你,这么大雪天你不在县委大院的砖房子里烤火,却一步一个雪窝往冷草房钻,就冲这,我信你。你要查风口,追水头,我给你当参谋。兰考,我熟。"焦裕禄逗道:"大伯,那可很苦噢,不能反悔呀。"大伯笑着边点头边说:"不悔,不悔。一定,一定。”

  从这天开始,焦裕禄带着测量队,查风口,追水源,从本县查到外县,从本省查到外省,泥里滚,水里去,焦裕禄每天都滚成个泥人。眼看到了1963年的夏天,大雨倾盆,洪水满天。焦裕禄刚从外面考察回来,疲劳不堪,一见洪水,陡来精神,挥挥棍子说:"好啊,洪水送上门了,咱们正好查查水道。"说罢,拄着棍子,在没腰深的大水中摸索前进。

  突然,焦裕禄感到一阵扎心的肝痛,不由得弯下了腰来按住肝部。原来焦裕禄患有慢性肝病,县委不让他带队调查,怕劳累加剧病情。焦裕禄坚决反对:"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毅然带队调查,现在果然肝区疼痛起来。就这样,焦禄裕不时用手扶扶肝部,在大水中踉踉跄跄地走着。就这样,焦裕禄带领调查队查清全县八十四个风口的风向和地形,给风口编了号,绘了图;查清全县有一千六百个沙丘,丈量了每个沙丘的大小,也编了号,绘了图;全县的所有河流的桥涵也都查清了,绘了图。在此基础上,焦裕禄集思广益,领导制定了治三害的规划,一是广植树木,建立防护林带;二是疏通水道,让大水顺水道流进水库,干旱时可以引水灌溉;三是给沙地和沙丘"贴膏药"、"扎针",就是种上草木,封死沙丘。由于任务明确,办法得当,县委一声令下,全县三十万人一齐行动起来,仅仅两年,居然大见成效。可是,焦裕禄的肝病却越来越重了。兰考县的干部群众发现,焦裕禄无论走到哪里,总是把左手揣在怀里。开会、作报告时,他又总是把右脚踩在椅子上,用右膝顶住肝部。日子一长,他办公时坐的藤椅右边竟被顶出了一个大窟窿。大家都知道,焦裕禄肝疼剧烈,已难以忍耐了。可县委送他去医院时,他坚决不干。无奈,县委给买来了几副好药,焦裕禄又嫌贵,花了公家的钱,舍不得吃。直至最后实在支持不住了躺下时才被送进医院。河南省委、开封地委闻听焦裕禄病重,连忙派出负责同志送焦裕禄去北京的大医院治疗。医护人员知道了焦裕禄在兰考县鞠躬尽瘁的动人事迹后非常感动,请来首都的众名医为他会诊,用最好的仪器为他检查,用最好的药为他治病,但终因病耽搁的时间太长,已成肝癌晚期。医生们回天无力,焦裕禄终于在1964年4月辞别人世。临终前他拉着县委负责人的手说:"现在有句话我不能不说了。回去后对同志们说,我不行了,你们要领导兰考人民坚决地斗争下去。党相信我们,派我们去领导,我们是有信心的。我们是灾区,我死了,不要多花钱。我死后只有一个要求,要求组织上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他又对守候在床前的中共河南省委和开封地委负责人说:"我……没有……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说完,头一偏,昏了过去。医生们赶紧抢救,但焦裕禄再也没有醒过来……

  穆青听了兰考县委的介绍后,决心像焦裕禄那样去采写焦裕禄。他和冯健、周原步行踏看了焦裕禄留在兰考的战斗痕迹。此年兰考又是大风不停,雨下个不停,但他们发现,从沙地上长起来千百条林带把风沙挡住了,水也顺着河道畅快地流走了。大风之年,兰考却没有风沙打死庄稼的灾害。大水之年,全县也没有一个大队受灾。此年,兰考县粮食初步实现自给了。目睹兰考巨变,穆青连连赞叹:"奇迹,真是奇迹。"他不由得想到,全国所有的县委书记要都像焦裕禄这样扎扎实实地埋头苦干的话,国家的面貌不知将发生多大的变化,又哪里会出现前几年的浮夸呢?想到这里,一个思想的火花在脑海里一闪,他兴奋地对冯健、周原说:"咱们这篇通讯的标题就叫《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如何?"冯健、周原一齐赞好,三人赶紧回到房间,开始起草通讯的采访和写作计划。

  新华社社长兼《人民日报》社社长及总编吴冷西和穆青通过几次电话,全力支持他们写好这篇通讯。1965年的春天早已来到北京,吴冷西由于忙着新华社和《人民日报》的业务,竟没有余暇观赏一下北京的春天景色。等他想到这一点时,只见院子里的桃树上已是满枝翠绿,其间点缀着几朵发白的残剩的桃花。啊!已是暮春时节了。

  忽然,案头的电话铃声接二连三地响起来,外交部、国务院办公室、中宣部接连打来电话,要求新华社和《人民日报》一定要搞好阿尔巴尼亚贵客来访的宣传报道。原来自布加勒斯特会议之后,东欧执政的兄弟党中,只有阿尔巴尼亚党和中国共产党继续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因此,阿尔巴尼亚被中国誉为是亚得里亚海滨的一盏社会主义明灯。现在阿尔巴尼亚领导人要来中国访问,自然受到中国政府和中共中央的热烈欢迎,周恩来总理亲自陪同客人到各地参观。吴冷西自然不敢马虎,接到电话后,稳妥地部署了报道工作,派出优秀记者随同采访。

  1965年5月,周恩来总理陪同阿尔巴尼亚贵宾参观访问了一些地方后,即和李先念副总理陪同贵宾去大寨访问。这大寨本是个毫不起眼的小山村,僻处晋北高原的昔阳县,穷山恶水,何以成为国宾参观访问的必去之地呢?说来话长。山西的许多地方是革命老根据地,出过数不尽的英雄模范。1947年1月12日,文水县云周西村突遭国民党阎锡山部队掩袭,一批村干部被捕,其中有年仅15岁的女共产党员刘胡兰。阎军摆开大铡刀,一个个铡死了村干部,刑场上血流成河,人头乱滚。这时阎军连长拉出刘胡兰,对她说:"只要今后不给共产党办事,就不铡你。"刘胡兰大义凛然地说:"那是办不到的事,要杀就由你吧,死有什么可怕,我再活十七岁(实际周岁是15岁--笔者)也是这个样子。"说完自己躺在铡刀口下,从容就义。毛泽东听到这件事后,含泪为烈士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自然这仅是无数英雄业绩中的一个,还有许多劳动模范,为了支援前线,建设农村,带头组织合作社,最早的有西沟村的李顺达,也是全国著名的劳动模范。

  大寨的互助组比李顺达的西沟互助组成立得晚些。当时,人们都找兵强马壮的对象组成互助组,剩下一些老弱幼无人要。时当壮年的共产党员陈永贵找到他们,和他们结成了一个互助组,人们都讥笑这个互助组办不长,对陈永贵甘愿吃亏不理解,组里的人也有些泄气。陈永贵把组员召来打气说:

  "莫听那些闲言碎语,我都不怕,你们怕什么?我看咱这互助组好哩。老的有经验,小的过几年长起来就是好后生。互助、互助,就是要互相帮助,总想着沾便宜,还叫什么互助组。”

  还真叫陈永贵说对了,由于陈永贵不怕吃亏,热诚地帮助大家,这个互助组的组员们都向陈永贵看齐,互相帮助,越来越兴旺。其他的互助组,有的名存实亡,有的干脆散伙。没几年全国开始了农业合作化运动,大办农业合作社,大寨村就以陈永贵的互助组为基础,成立了农业社,陈永贵自然就被选为社主任,又被党员选为支部书记。1958年后,大寨农民的生活比过去好多了,但还是很贫苦,根本原因是这里的自然条件太差。站在虎头山上,只见七沟八梁一面坡,光山黄土乱石滩。当时的耕地主要集中在叫狼窝掌的山坡上,这里坡陡得连驴都站不住,下点雨,就成洪水,种籽都冲走了,哪能长庄稼。陈永贵在虎头山上盘桓了多日,想来想去,要想日子过得好,就得把坡地改成梯田,用石头垒成田堤,闸住水,只有这样,才能让地里多打粮食。但是,这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打堤要石头,改田要动土,这得多大的工程量啊,又得多长时间才能完成啊!治田先治军,治军先治头。陈永贵把支委贾承让、郭凤莲召集起来学毛主席著作《愚公移山》,陈永贵开导大家说:"人家愚公一家人能移走太行山、王屋山两座大山,咱大寨几百口子人就不能把狼窝掌治住吗?我看只要咱们几个支委带头干,群众一定能跟上来,狼窝掌一定能治住。"支委们也想尽快改变大寨面貌,陈永贵的话正合大家心意,支委会决定重新安排大寨河山,大战狼窝掌。

  支委会既然作了决定,大寨群众马上行动起来。此年秋收一结束,人们就上了山。贾承让上山开石。郭风莲组织铁姑娘队,自任队长,带着姑娘们挑土改地。陈永贵挥动大镢头,挖山不止。寒冬腊月,滴水成冰。人们啃着冰冷的窝头,大战狼窝掌。历经几个冬春,终于修成道道梯田,田边上都用石头砌上堤堰。雨水下来,都被挡在堤内,肥料,种籽再不会被水冲走了,粮食产量逐年上升,大寨人都服了陈永贵。

  不料到了1963年夏天,一场灾祸从天而降。那时暴雨下个不停,在县里开会的陈永贵担心暴雨形成洪水,冲垮新修的梯田,不等会议开完,便心急火燎地冒着大雨赶回村子去。一进村口,陈永贵不禁呆住了,只见全村的房子窑洞被暴雨渗塌许多,狼窝掌的梯田石堤都被冲垮,一片狼藉。

  怎么办?陈永贵把支委召集起来研究对策。狼窝掌还要不要治理,支委们也没有了主意。陈永贵把桌子一拍,果决地说:"要治,狼窝掌一定要治理。连个狼窝掌也治不了,还要咱共产党干什么?"一句话激起了支委们的责任感。贾承让说:"永贵,你带着大家干吧,我们支持你!"陈永贵满意地说:"好,不过,咱们跌个跟斗,得学会防滑。雨一停,咱们到山上看看去。”

  天晴了,陈永贵带着支委到了山上,只见石堰全部垮了,石头被冲得满沟都是。陈永贵心情沉重地说:"垒得这么结实的石堰怎么会垮了呢?"突然,一道小石堰引起了他的注意。陈永贵急忙过去察看,只见这道石堰弓背向里,完好无损。陈永贵大叫一声:"好啊!"支委们一惊,都跑过来,只见陈永贵打头拍腿地骂着自己:"我怎么这么笨呢?真该死!"郭风莲问道:

  "书记,你这是怎么啦?"陈永贵指着小石堰说:"你们看,这道小石堰弓背向里,洪水来后,水沿着石堰向两边流去,堰就冲不垮。而其他的石堰呢,都是弓背向外,洪水到后都从石堰的两边聚到石堰的中间,可不就把堰冲垮了吗?现在我们只要把石堰的弓背都修为向里,问题不就解决了吗?"大家一叫,恍然大悟。

  问题找到了,大寨群众又重新开山劈石干起来,经过两年的奋斗,弓背向里的石堰重新砌了起来,又在山上做了些水利工事,狼窝掌算是给治住了。大寨的奋发图强的英雄事迹惊动了中共中央,毛泽东向全国发出了"农业学大寨"的号召,从此大寨成了中国的一处名胜,来参观学习的络绎不绝。周恩来对农业学大寨运动非常重视,同时他也感到,要根本改变晋北的自然条件,要大种树,他感到大寨似乎对此有所忽略,便乘这次陪阿尔巴尼亚贵宾去大寨时,向他们好好指出来。直升飞机在大寨大队降落下来了,周恩来李先念陪客人参观后,便乘客人休息的机会,看望了郭凤莲的姥娘和其他社员,又来到虎头山上,极目远眺。只见对面山头上有一片树林,郁郁葱葱,分外喜人。周恩来指着树林问陈永贵:"那些树是哪个大队的?"陈永贵回答说:"是武家坪大队的。"周恩来赞赏地说:"要是所有的山头都长上树,就不会再出现1963年的洪水。对自然灾害,不只要防,更要积极地向它进攻。种树就是最好的进攻手段,树多了,吸住了水,下雨不成洪,无雨墒情好。你们应该多种树,绿化荒山。"陈永贵忙答应下来。周恩来还要说什么,秘书走来站在一边。周恩来知道秘书有急事找他,便走过来问道:"什么事?"秘书小声说:"前国民党政府代总统李宗仁遇险!"周恩来忙摇摇手,让他别讲了。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