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6期

纽约求职记

作者:张素初




  本文作者张素初是张治中将军的女儿,她旅居美国25年,曾在纽约《中报》和《北美日报》等新闻媒体工作。在本文中,作者讲述了她在纽约求职市政府社会服务部公务员的亲身经历。
  1987年11月5日,我任职的《北美日报》突然宣布停刊,职工们在震惊愤怒之后,只好自寻出路,各奔前程。在美国,被遣散人员的生活没有法律保障。如果你有绿卡,可以去社会福利局领取至多半年的失业救济金;无身份证者只得望洋兴叹。从国内来美国,吃惯“大锅饭”的同仁们,颇有当初“身在福中不知福”之慨。
  虽然笔者有绿卡,且在美国获得两个学位,然而年纪大了,找工作也就困难多了。幸好几经周折,总算找到了较合适的工作。现将笔者求职的经历介绍给读者,以使读者了解美国社会的一个方面。
  首先准备简历。在美国写简历,习惯上不是从出生写起,而是倒着写,先谈现在,然后一年年往后写。美国人很忌讳年龄,简历上也不要求写出生年月。一般简历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工作情况,第二部分是学历。简历上还应附上一封信,扼要地介绍你本人的情况。这页信十分重要,必须写得能引起看官对你的兴趣,他才有可能去翻阅你的简历。中国人奉谦虚为美德,这在美国吃不开。你必须充分说明自己的特长,即美国人说的要会推销自己,这样,你才能找到买主(雇主)。
  由于写简历的技术大有讲究,加上求职人数众多,因此一种替人写简历的行业就应运而生了。它可以把一个平凡的人写得天花乱坠(但没有超过他的业务范围)。我的经历过于简单,也就不必花钱去求人了。我复写了20份,准备散发。
  
  招工广告半真半假
  
  《纽约时报》上招聘广告多如牛毛。每天有上千个,周日更有一大叠,数以万计。我找到征求编辑、翻译、双语教师等约10个广告,即发出应征信(附简历)。一周过去了毫无音讯,第二周又过去了仍无只字回音。眼看就到11月底,已失业一个月了,怎么不令人焦急!后来通过朋友打听一下,原来《约约时报》的复信率只有2%。一是应征人太多,无法一一作复。二是登假广告者大有人在。原因是移民局规定,凡公司聘用的外籍无身份证人士,必须具有本国人不能胜任的特殊才能。如何证明呢?就得在报纸上至少登出3天的广告,如无应征,方可聘用无身份证者。因此各公司为了替已录用的雇员办身份证,只得登出假广告招聘。想当初《北美日报》为我办绿卡时,也是登了3天英文广告招聘合乎像我这样条件的编辑。事实上,我早已在《北美日报》工作了。那时上当者也不少,我们就把应征者的简历往字纸篓里一扔了事。现在该轮到我自己上当了。
  失望之余只得作退一步打算:当个秘书吧!报上招聘秘书的广告倒不会是假的,因秘书无须特殊才能。我挑了纽约一家征求数十名秘书缩写接待员的大公司,打去电话,约好次日面谈。
  
  人尽其才
  
  这家公司在第五大道上,因名气大工资待遇较好,应征者趋之若鹜。在14楼接待大厅里有三四十位审查员,各据一桌,有矮木板相隔,每人座前有一空椅接待访客。
  应征者先填写一张申请表,在外间等着。叫到我的名字时,我正在想,我堂堂一个编辑,来你们这里当秘书,你们该求之不得吧!但当我将简历递给审查员时,他一看竟皱紧眉头,说:“你是哈佛大学硕士,太高了,我们用不上。”我压抑着怒气,心说:“我来你公司当小职员还不是你们的光荣吗?真不识抬举!”不过,表面上还是强作笑颜地说:“在大学念书时我当过国际学生办公室的秘书,什么事都会做。现在失业了,做什么工作都可以。”审查员说:“问题不在于你会不会做,而是我们要不起你,你资格太高。”我再三说明我一定会安心做的。他却固执地说:“你能安心,我们却不能心安。公司会认为你只是过渡一下而已,一旦找到较高工作,就会辞职离去。”最后他建议:“你是学教育的,到市教育局去问问吧!”
  真是触霉头,我深深体会到“高不成低不就”的道理了。
  
  求职于市教育局
  
  纽约市教育系统十分紊乱。中学生酗酒、吸毒、男女乱交比比皆是,并常有殴打老师的现象。学生考试不及格反责怪老师,有时家长也来找老师的麻烦,因此教师受到很大压力,不少人相继辞职而去,教育局不得不常常招聘人员予以补充。
  与市教育局联系后,得知无须预约,可随时面谈,只是来时必须携带自己在校学习时的全部成绩单原件。幸好我的两个大学都是在美国念的,证件齐全。
  到了布碌仑区教育局,接待室已坐满30来人,手上都拿着一个号码。旁边一大厅里有5间房,各有一位评议员坐镇。
  我也领取一个号,填上申请表。当教师没有年龄限制,我安心地如实报上。和我面谈的是一位鬓发灰白的老学者。他一面查看我的成绩单,一面问:“你想教哪门课?”我正在犹疑,我主修英国文学,说教英文吧,怕人笑话,一个中国人在美国教英文,岂不是班门弄斧?说教中文吧,纽约学校开设中文课的不多,没有把握能找到工作。怎么办?真令人难以启齿。这时评议员却主动地说:“你是英国文学系毕业的,你愿意教英文吗?”他是照章办事,不管你是哪国人。经他这么一提,我才顺水推舟地说:“好吧!教英文。”他在我的申请表上填上“教英文”,签了字,让我去四楼计分员处计算学分。又排了一次队。一位中年黑人妇女很仔细地看了我的成绩单,把我在纽约阿德斐大学的英文系课程以及30多年前从国内中央大学转来的英文系课程加在一起,她说:“你有42个英文学分,已超过英文教师所需的36个学分。可是你还要有12个教学分才能当正式教员。”
  我心里一怔,争辩道:“我是哈佛教育学院毕业的,怎么还缺教育学分?”她解释说:“你念的教育课程不是教学方面所要求的,如教育历史、教育原理、学生心理等,你都未学过。”“不过,”她接着说,“你可以先参加考试,考试合格后就发给你临时教师执照。那么,你白天教书,晚上去大学上课。我给你两年时间修完12个学分,再来领取正式教师执照。”我只得同意,当时即约好参加12月21日市教育局举行的考试。
  我这个六十上下的人,还得去上大学,眼下还要应付考试,真是出乎意料之外。当教师这一关也不容易过啊!
  
  文官考试制度
  
  考试是美国政府的一项制度。所有文职人员都要通过考试。不但教师要考试,邮递员、会计师、警察、公务员、甚至清洁工也要考试,各有一定要求。譬如,联邦调查局的人必须身高超过五英尺七,耳朵灵敏,能听清15英尺以外两人的普通对话。社会工作者必须熟悉安全福利、健康保险、养老金、食物券等规章制度。
  这时我担心,如果考不上,拿不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