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7期

在美国,我们如此脆弱

作者:石子坚




  在国内看似恩爱的夫妻,到了美国,才开始认真审视两人的关系,于是发现,原来的婚姻基础并非像想象的那么牢固,如果时光真能倒转,恐怕谁都不会选择对方。我也曾有过和美国人结婚、走入籍捷径的机会,虽然最终割舍了,但潜意识里却多少有些耿耿于怀,觉得那是我为家庭做出的牺牲。
  中国人到美国,都是生生地把自己抛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同时抛出来的,还有他们的婚姻。没人统计过,有多少中国人的婚姻在美国解体,人人都知道的是,中国人的婚姻到了美国,就会变得格外脆弱。用船来比喻,中国人的婚姻原来是停泊在风平浪静的小海湾里,而到了美国,却如同驶入了波涛汹涌的大洋,在波涛的冲击下,很多船沉没了,有的船,像我和我爱人东华,闯过了十道道风波,至今还没有解体,但想起来也够后怕的:为什么我们的中国船,竟然在太平洋上这么不堪一击?
  我自己总结了四种原因:
  第一,选择多了,风险也多了。在中国,人们从小听家长的,上学听老师的,毕业听领导的,变化不大,挑战也不多。谈恋爱结婚,多数人至今还是在固有生活圈子里选择,到了美国,生活动荡,人心浮动,没人告诉你该怎么做,原有生活圈子的规范都被彻底打破,在这个几乎可以为所欲为的环境里,本来在封闭的环境里还能保鲜的婚姻可能迅速变质。
  第二,思想转变程度不同,失去共同语言。夫妻两人到美国的时间可能不一样,从思维到行为方式上接受美国文化的速度也不一样,有的心悦诚服,认真学习,有的却很长时间转不过弯,失落痛苦,更极端的是像东华,不但抵制英文,还抵制美国的一切文化,身在美国,还死抱着一颗彻底的“中国心”。
  第三,发展不同步,原来的平衡关系被打破。不管你在中国是什么人,到了美国都得重新开始,有的人可能大放异彩,有的人却可能一无所成,甚至混得连在中国都不如。如果两个人都是虫,那还可能凑合着一起过,如果一个人成了龙,另外一个人还是虫,婚姻难免就会出现裂痕,如果两个人都成了龙,另有一片新天地,恐怕就都想重新选择了。
  第四,生活所迫,身不由己,拱手葬送自己的婚姻。美国的移民政策分三六九等,两个中国人绑在一起拿绿卡人籍要等上多年,如果和美国人结婚就快得多,于是难免有人为了身份而当一回陈世美或者潘金莲。性也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如果只有一个人到了美国,谁能相信他能守身如玉等待另一个人?“抗战夫妻”弄假成真的也不少见。
  在国内看似恩爱的夫妻,到了美国,才开始认真审视两人的关系,于是发现,原来的婚姻基础并非像想象的那么牢固,如果时光真能倒转,恐怕谁都不会选择对方。我也曾有过和美国人结婚、走入籍捷径的机会,虽然最终割舍了,但潜意识里却多少有些耿耿于怀,觉得那是我为家庭做出的牺牲。新移民不学英文,没法了解美国社会,只能通过中文报纸接受一些滞后的信息,如果夫妻双方不能及时磨合沟通,随着时间的推移,思维方式差别越来越大,几乎每一天,每一次谈话中都可能产生争论,天长日久,双方差距自然越来越大,虽都不愿意放弃自己而去迁就对方,因此而心力交瘁,疲惫厌倦。
  如果换了别人,像我们这种婚姻质量,恐怕早就互道“拜拜”了,但我和东华的婚姻,却几经沉浮,一直维持到今天,简直是一个奇迹。并不是我们一定要白头偕老至死方休,而是有许多维系我们的因素一直都没有割断,除了对女儿石姗的责任心之外,就是早年相濡以沫的共同回忆,那才是我们婚姻的真正牢固的基础。
  有一次回国的时候,我在北京的立交桥上看见了一对年轻的夫妻,妻子自行车后座上带着两三岁的孩子,丈夫一手扶着自行车把,一手推着妻子的后背,两个人一起顶着风,艰难地往桥上骑着。看着他们,我突然意识到,他们就像是多少年前的我和东华:当年我们也是顶着大风,骑着三轮车一趟趟地搬家,当我们一起骑车上坡的时候,我也会推她一把,石姗就坐在她的车后座上。我们一家三口,和这一家三口,不仅仅是在一起上桥,更是在人生路上相互扶助。那一刻,我的眼眶湿润了。我和东华曾经这样一起走过人生路,要真的把我们分开,还需要更大的勇气才行。
  这一切并不是必然的,如果我们在某一个时刻突然格外脆弱,如果风浪再大一点,也许我们就闯不过去了。幸运地,偶然地,我的人生几经洗礼,已经脱胎换骨,但我的婚姻从渤海湾到太平洋,颠颠簸簸,却始终没有解体。 但是,在我们身边,另外一些人,就没有我们那么幸运了……
  
  没用的丈夫,失意的女人
  
  自从东华做了电话推销,从客户变成朋友的人不少。王燕当年在美国使馆前发誓一定要来美国,几番挫折终于也成功了,比我们晚来两年。她和一个匹兹堡大学的同学结了婚,现在在一所社区教育学院当老师,而且已经有了两个孩子。
  东华和王燕这对第一次见面的朋友聊得很热闹。王蒸对两个孩子津津乐道,东华问起她丈夫做什么工作,她却—下迟疑了起来,然后才说:
  “他不工作,在家带孩子。”
  看我们有点吃惊,她叹了一口气,就像竹筒倒豆子似的,把她婚姻的问题都告诉了我们。她丈夫原来在中国一家著名的国有大企业工作,外派到美国之后不愿回国就留了下来。他学的是市场营销,并没有什么专长,毕业后的工作就是做汽车推销员,每天看顾客脸色,两个月业绩上不去就得走人,换了好几个公司,越换越没信心,最后就赖在家里,不出去工作了。
  东华问:“那凭你自己的工资养活一家人?”
  “是啊,你说我难不难?已经来了十年了,到现在我们都没有自己的房子,连回国探亲的钱都没有,怕家里人挂念,还总得报喜,说我们在这里过得不错呢。”
  我不由想起了那句老话:“男怕人错行,女怕嫁错郎。”她当年满怀信心要闯荡新大陆,哪想到今天的困局?男人总希望自己是强者,可在变动面前,往往不能适应的却是男人,也许他们少了女人的那份韧劲吧。
  那以后,东华和王燕电话不断,反正她上班打长途就是工作,只要把业务额做足了就没人管她。她经常向我报告王燕的消息:“她丈夫又找了个新工作,不卖汽车,改上门推销啦。”“王燕的丈夫又失业了!”如此等等。不过,过了几个月,她告诉我:“真奇怪,王燕的电话号码注销了,搬家也不告诉我新电话,这人怎么就这样消失了?”
  那年年底,我们竟然意外收到了王燕寄来的圣诞卡,除了简短的问候,还有一个电话号码。圣诞假后第一天上班回家,东华就忙着跟我说:“王燕离婚了!”
  “是谁要离的?首先判明责任,已经成了我的职业习惯。
  “是她丈夫,他已经回国了,把孩子都留下了。”
  “那王燕更不容易了,一个单身女人带两个孩子。”我心中不免涌起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