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好农民沙龙

作者:唐师曾




  
  《唐师曾“我说”》唐师曾著
  
  导语:唐笔下的沙龙,个性独特、倔强,在世界的政治家中可谓独树一帜,让中国人对总理的概念大跌眼镜。
  
  主持人:唐老师,据我所知您是和沙龙面对面地打过交道的,在您眼里沙龙是怎样的人?
  唐师曾:我对沙龙总理的一贯认识就是他是一个农民——农民沙龙。我把《农民沙龙》收在我最近的一本书《我的诺曼底》(2005年)里。其实很多年前,《北京青年报》安顿那个“绝对隐私”版,就以两个整版登过我的《农民沙龙》。
  我这里的农民不是指我们土改时划分成分的贫下中农。洋人讲的农民是农场主,是土地的主人,搁古代都是攻城掠地的骑士。德国人叫“冯•迪特里希”是说他是迪特里希地方的地主,有地才配叫农民。贫下中农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身份,与世界的农民不接轨,属于苏联阵营的冷战思维。我猜,贫下中农这个成分大概相当于美国南部的农业季节工。沙龙的爸爸就是农场主。他有自己的土地,并且坚决不加入集体农庄“基布兹”。他在自己的农场四周围上篱笆墙,自己在围墙里播种,靠农学院的知识收获庄稼。
  沙龙自幼在他爸爸灌输的“自由生活方式”下长大,就像一个农民老大哥,这么多年早已硕果遍天下了。他有以色列最大的私人农庄,开发滴灌、改良种子,把自家农场经营得有声有色。沙龙以“劳动模范”出任农业部长后,不仅在以色列推广现代农业,还到中国永乐店兴建中以示范农场。他还努力在女人身上播种,像恩格斯似的先娶姐姐后娶妹妹,连生了三个大胖儿子。长子由于玩枪走火夭折,其余两个都事业有成,是以色列新一代壮劳力。他凭武器打下一片天下,再用武装保卫这个国家,以“基干民兵”出任国防部长,“土地换和平”,最终以“村中”德高望重的长者身份,出任以色列总理。多么成功的老农民啊!一身兼有美国西部农民拓荒者和普鲁士容克地主、波兰地主和沙俄农奴主的特征。
  主持人:我们很难想象农民的形象和中东这么复杂的地区领导人形象,这二者是怎么结合的?
  唐师曾:中国和以色列都是古老的民族,古老文明大都经过渔猎、游牧阶段,再进入农耕文化。根据希腊、罗马的说法,渔猎文明的特点就是贪婪。男人为争夺食物、配偶,随时准备战斗。由于经常搏杀,男人的数量大大低于女人。只有那些好斗、性欲旺盛的男人才能维持种群的延续。越有才华的男人,越是女人的进贡对象,只有女人才是人类种群的孕育者。进入农耕社会以后,女人驯养了羊、狗、驴、猪,随后开始驯化男人。男人是女人最后驯化的动物,而优秀男人则是无法驯化的野兽。
  
  农耕定居生活的生活成本很高,一个人无法生活,所以通过家庭、家族、部落、村庄、种族、阶级、宗教、国家……以攫取生活资料、维系生计、获得安全保障。这对根据《圣经》哲学维护盎格鲁撒克逊人利益,在沙漠中建国并环视22个阿拉伯敌国的以色列,尤为典型。
  基于以上分析,只有沙龙这种兼有普鲁士容克地主、波兰地主、沙俄农奴主、美国西部开拓者特征的农民领袖,才能一手拿镐,一手拿枪,承担起领导以色列建国的重任。
  有关以色列与中国军事合作的各种谣传不胫而走,两国农业合作更源远流长。网上贴了一张沙龙在北京郊区的公路上晒麦子的照片,摄于北京东郊永乐店农场附近的乡间公路,这是我的独家。现今媒体流于道听途说、表面而片断,倾向于把老家伙描写成屠夫暴徒,其实沙龙就是一个农民,为保卫自己的家产不惜跟人拼命。当然他家产的来源值得商榷:“地契”莫名其妙,是祖上传下来的《圣经》;安家靠的是盎格鲁撒克逊的阔亲戚。以前我也像多数网友那样道听途说,认为沙龙就是一暴徒。我第一次面对面见沙龙是1991年2月,从那一天开始,印象改变。
  主持人:第一次见面给您的印象如何?
  唐师曾:那天,特拉维夫拉马特干区又掉下一颗“飞毛腿”,所有的平民都躲在地下室里。当时传说伊拉克有核武器和生化武器,以色列法律规定所有人必须随身携带防毒面具。警报一响,人们都潜入掩蔽部,只有少数执勤的军警宪特,还有追新闻的摄影师冲上街头。
  在拉马特干爆炸现场,沙龙带着人在亲自救火,当时他是一个部长。可是我不相信他就是沙龙,因为在我们国家,根本无法想象在这种情况下遭遇一个部长。在我印象中,沙龙是一个杀人放火的恶魔,怎么会救火呢?可是眼前的沙龙就好像农民张大爷,正率领自家儿孙扑救失火的场院。我最后一次接触他是在北京永乐店示范农场,他在蔬菜大棚摘西红柿。战争中是一农民,和平后还是一农民。
  1998年,在去永乐店农场的路上,沙龙突然要求停车。按规矩,大人物的行车路线是由警卫局一手决定的,怎么能停车呢?司机拒绝停车。我的车紧跟在沙龙的“大奔”之后,隔着汽车玻璃,我看到他探出身子,用大毛手拍打前排的司机。中国警卫试图阻止沙龙,可固执的沙龙强迫“大奔”停了下来,之后,他躬身钻了出去。这时,卫士长按常规还在前面的开道车上“突飞猛进”呢,等他赶过来时已经晚了。
  
  原来,路边有一个农民正在晒麦子,不停地用手里的耙子翻弄。沙龙也想试试,就朝人家傻笑,可他肚子太大,弯不下腰。他让我跟那个农民说,他也是农民,我照样翻译了。然后他一把抢过农民手里的耙子,吓了农民一跳。他的动作熟练、自然,中国的部长、总理,除了陈永贵,大概没人能干这么漂亮的农活。
  在塑料大棚里,沙龙看见有被称做“圣女果”的小西红柿,摘下来就往嘴里搁。妻子莉莉抢过来,想用手绢擦擦再塞进他嘴里。他一把就挡了过去,继续边摘边吃。
  走进牛棚,他抓起一把牛饲料,闻了闻,舔了舔,然后对我说你也尝尝。我凑过去,舔了一口觉得很酸,他朝我扬扬眉毛,满脸的得意。他在以色列种地、养牛,也弄饲料,对这行“门儿清”。沙龙在以色列自家农场里养牛,养的是荷兰黑白花。午是神的动物,饲料必须人尝完后再给牛吃。
  他发现远处有头中国牛,普通的老黄牛,就想过去,因为他们家没有中国黄牛。但他必须穿过一大片烂泥,这时,以色列驻华女大使南月明已经挡在前面,不许他过去。他的小老婆也跌跌撞撞抢过来,拉住他的胳膊撒娇:“阿里尔!不,阿里尔!”沙龙看看脚下的烂泥,又看看遥远的黄牛,再看看胳膊肘下面的妻子,评估这次冒险的价值。众目睽睽之下,就像我儿子亚述想淘气儿而未能得逞。真是一个好男人,好农民!酷爱自己的土地和家庭,而且勇敢、负责任。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年7月版
  责任编辑:马秀琴
  定价:2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