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北极的印度人

作者:[日]高仓健




  
  《南级的企鹅》 [日]高仓健 著 吴树文译
  
  北极的冬季真是冷得出奇。呼吸之下,都会感到体内深处被冰冻了似的。春天开始降临的时候,气温仍低于零下五十度。
  地面被冻不用说,连海也被冰封了。不管走到哪儿,只见冰源接连不断。不存在任何可作标记的树木或建筑物。
  一旦看不到住宿处的树庄,立刻晕头转向。要是再遇上暴风雪,也许只有冻死。
  在北极进行拍摄工作,熟悉当地情况的向导是必不可少的。
  而跟随我们摄影班的同导,竟是一位印度人。
  “这靠得住吗……”
  我无法摆脱不安的情绪。
  生于南国的印度人,为什么偏要住到如此严寒的北极来呢?我感到诧异,询问了其中的情由。
  这位名叫贝扎尔的印度人,十八岁时,到德国的大学学习。成为一名电气工程师后,在加拿大就职。因工作关系,北极也是一个来往之地。几度到过北极之后,贝扎尔迷上了这个冰雪世界。
  “住在这里,会感到人是可以信赖的。”
  这是贝扎尔的体会。
  北极的自然环境十分严峻。大家不齐心合力是无法生存的。这里没有警察,也没有锁门的习惯。这里没有电视机,也没有什么电子微波炉。但是无线通讯普及各处。不论怎么忙碌,不论白天黑夜,无线通讯的信号一响,没人不奔出来。因为攸关性命的联络屡见不鲜。大家在互信互助的环境中生活着。
  倾心于这种生活模式,贝扎尔与他的加拿大出生的妻子一起,夫妇俩移居北极。于是,盖起供探险家下榻的小屋,开始了北极向导这项工作。
  贝扎尔的行动能力足够让人敬佩,而在向导方面的实力不得而知。所以,我的不安情绪并没有打消。
  拍摄工作进行得很顺利。我们渐渐适应北极的环境了。这期间,暴风雪也没来过。不知不觉中,我们轻率行事了。贝扎尔没在场,我们竟在冰源拍摄到夜晚以后。
  拍摄总算完成,我们踏上归途。
  途中,暴风雪降临了。
  雪从所有的方向狂飞乱舞地卷来。眨眼之间,一切东西都看不到了。
  我们停下车,乖乖地价值工程在车里。汽车在渐渐地被雪掩埋。车里的暖气设备失去功用。身体被冻得麻木僵硬。
  “这样坐等,恐怕要冻死。”
  “丢下汽车走回去,也许是个办法。”
  车上全是日本人,大家高声嚷嚷起来。
  这时候,只见暴风雪里冒出一辆大汽车,那是贝扎尔来搭救我们了。
  “真是太好啦!我们得救啦!”
  我们的车里发出一片欢呼。
  贝扎尔的汽车开到了我们面前,换头转向。大汽车扎过积雪后,轮子下出现两条新痕,我们的汽车跟在后面前进。
  “我们遇上暴风雪的事,贝扎尔是怎么知道的呢?”
  一个疑问浮上我的脑际。说是偶然,好像勉强过分。
  事后,听贝扎尔谈起了当时的情况。那天,他见我们迟迟不归,不由担心起来。
  这时,天空转向阴翳,风也开始异常。
  “遇上了暴风雪,阿健他们迷路了吧。”
  怀着这样的直感,贝扎尔急忙跳上自己的汽车。这是一辆坚实的大汽车,有四个驱动轮子,所以在暴风雪中也能照常行驶。
  如果贝扎尔当时不来搭救我们……我们下车后迷失了方向,恐怕是冻死在路上了吧。
  我为自己怀疑过贝扎尔的向导实力而感到脸红。贝扎尔是一位足以信赖的向导。不论是什么时候,不论是在什么地方,他总是把我们的安全放在首要地位。
  自那以后,摄影工作连续地进行着。有的时候还持续到深夜以后。
  “为什么要这样拼命地干呢?”贝扎尔颇为惊讶。
  “钱存得再多,一把火,就荡然无存啦。”他甚至表示过这样的意见。
  在加拿大北部,贝扎尔拥有自己的牧场。不过,他把牧场租出去了。对于这个牧场,贝扎尔神色得意地说:“那里的森林,有足够我一生燃炉用的柴火。那里的河川又有鱼可捕。有牧场在,我就能生存。”
  贝扎尔笑着表示:北极的自然环境严峻。年轻力壮时,生活在这里很快乐,但是上了年纪,将渐渐力不从心。到那个时候,就回牧场闲适地生活。
  自己定下自己想住的地方并生活在那里,这样的人就是自由的人吧。我由衷钦慕。
  我祈愿贝扎尔长寿,祈愿他在牧场颐养天年。我也想睹一睹他引以为自豪的牧场,期望与他再次相会。
  然而,贝扎尔的最后梦想没能实现。他在未老之前,因病永眠于北极了。
  可悲的讣告送到我里。屈指算算,距我认识贝扎尔,十几年的岁月过去了。
  
  新星出版社
  2007年1月版
  责任编辑:林琳
  定价:28.00元